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建立,原名紅葉亭。與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愛晚亭由來:愛晚亭座落在嶽麓山腳,亭前池塘碧綠如玉,四周山林環抱,每到秋季,楓紅如丹,不禁讓人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絕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愛晚亭”之名亦由此而來。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其名是誰改的呢?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牧改的。據說:袁牧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牧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牧的詩》一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詩畢沅,而不是袁牧。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注:“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牧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牧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
那麼,為什麼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一條注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遊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牧。
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建立,原名紅葉亭。與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愛晚亭由來:愛晚亭座落在嶽麓山腳,亭前池塘碧綠如玉,四周山林環抱,每到秋季,楓紅如丹,不禁讓人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絕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愛晚亭”之名亦由此而來。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其名是誰改的呢?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牧改的。據說:袁牧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牧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牧的詩》一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詩畢沅,而不是袁牧。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注:“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牧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牧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
那麼,為什麼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一條注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遊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