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欲染
-
2 # 丹東哈耶
華人傳統觀念,女人是生孩子的機器,女人得結婚,結婚後,有了孩子才算是一個完整女人。
華人注重外人的眼光,只要你是結婚的,你是孩子的媽媽,家庭再和睦一點,至少在外人面前和睦了,你就是成功女人,你也肯定就是賢妻良母了。
女人要想在孃家有地位,必須是夫貴妻榮,如果夫貴妻榮了,再榮歸故里,大把撒錢的話,孃家人就開始炫耀,自己家女兒有福氣,找了個能幹的姑爺,能幹到哪個地步,就靠丈母孃家人口口宣傳了!
如果女兒不結婚,或者已過三十還不結婚,那麼周圍人就會譏諷的私下裡嚼舌頭,xxx家有個大老姑娘,已經三十多了,還不結婚云云,如果女兒沒有出外打工,在家裡住,父母或者自己都會被周圍人恥笑的。
所以女兒大了,要麼早嫁人,要麼遠離家鄉那個是非之地!
-
3 # 時光qing你慢些走
不一定,我是女的,我就有家。因為老公比較聽我的,孃家也比較聽我的,但是我不干涉孃家事兒,只是極偶爾提個意見。所以,我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
4 # jane檸檬百香果
結婚了之後,婆家不會把你當家人。孃家把你當外人,特別是有個兄弟的。讓人心冷。依舊是男權社會,重男輕女是沒有改變的。對於這塊,悲劇是相通的吧
-
5 # 薪動慢漫
我不會發現有這個問題,因為女兒長大了會有兩個家,一個是女兒與女婿的家,一個是女兒與父母的家。女兒是父母的心頭肉,無論何時,父母的家都是女兒的家。我父母家永遠為我保留房間,而且還增加了孫子的房間
-
6 # 家有毛孩子豆豆
我家情況就是這樣子的,之前還不相信,結婚後回不去孃家,我的哥哥和我媽一起居住,回孃家連口水也喝不上,我哥甩臉發脾氣,十幾年來逢年過節我媽我姐都是來我家過,父親不在了20幾年也是我給老媽過生日,所幸遇到我的老公對我很好,不然真的沒有家。
-
7 # 悟在吾心
要說“家”這個概念啊,於孩子來說呢,有媽在的地方就是“家”!於男人來說呢,家裡有妻子,家才是家!所以,“家”這個概念,女人賦予其意義、內涵的所在,於女人來說,何處不是家呢?孃家(來處),夫家(歸處)都是家!
-
8 # 紫羅蘭18926
二十四歲那年,我深深地感覺到我沒有家。那一年我爸我媽還有我弟,我們在佛山開了一家小店,我在碧桂園上班,三班倒住宿舍,基本上下了班之後就去店裡忙,但是後來慢慢的弟媳來了,後來懷孕了,我還是每天下了班回店裡去幫忙,但是漸漸的我就發覺,雖然那店是我開的,他們住的房子是我租的,但是我就感覺我是一個外人,插不進去,好像無形之中已經把我隔了出來。所以也就在那一年,我做了一個決定,辭職離開工作了幾年的佛山,來到老公所在的深圳(那時候我們倆剛談朋友),做什麼工作不重要,先泡個老公先!既然覺得孃家自己像外人了,不如努力的給自己一個新家,一個自己當家做主的家!可能像那種獨生女的家庭會好一些,因為家裡就只有一個小孩,不管你結沒結婚,你都是父母的唯一,但是像家裡有兄弟的話,一旦兄弟結婚,你就真的在家裡慢慢的會變成一個外人!所以奉勸天下的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遇到合適的人,還是結婚好,自己組建一個家庭,當家做主,為自己的小家好好努力,因為那才是你今後真正的家!
-
9 # 三寶他媽
我覺得我就是個多餘的孩子,只要我一在家父母就吵架,從我小時開始到他們老一直如此,他們也從來不會給我打電話,我給他們打電話就兩句,都挺好,掛了。現在是三句,告訴孩子們,姥姥姥爺愛他們。
-
10 # 縵竺沙華
以前我也認為女孩子長大了是沒有家的,後來發現不是這樣。離開父母以後,我極少跟家裡說不好的事情,因為我覺得大部分家長都是重男輕女的。而我有個弟弟,所以……我自動把自己的位置擺在了最後面。
●~
前幾天小弟打電話,跟我說了幾件事情:第一弟媳婦什麼都聽他的,第二爸媽永遠是我的後盾和退路。我明白他在告訴我:有他們在,我什麼都不用擔心。
●~
總得家人上趕著,我才願意接受幫助。從小到大就這樣的性格。中學的時候,如果我爸媽忘了給我生活費,我就餓著。導致我媽每次看到我都驚慌失措:我先給你錢!我有時候也很不理解自己,特別怕麻煩任何一個人。有一次朋友也跟我幹架:你沒錢吃飯為什麼不找我要,你根本就沒有把我當朋友!
●~
如今,可以自由自在的,工作,生活。也是因為有人在替我負重前行。縱然我再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不願意麻煩任何人,始終有人愛著我,給我鋪平前行的路。他們,就是家人。
●~
●~
去年跟小弟鬧了矛盾,導致我一直也沒有搭理他,微信也刪除了。過年期間,他知道了我現在的不開心,知道我可能需要幫助。所以他還是主動打電話,每天給我唱歌,告訴我什麼都不用擔心,家裡會給我安排好一切。就像當初爸媽不同意我跟前任在一起的時候,他告訴我:只要你喜歡,我來擺平咱爸媽,彩禮也可以不要。
●~
這就是血脈親情吧。雖然我是姐姐,卻一直是他照顧我,包容我,引導我。以前我覺得他像哥哥一樣,現在感覺他像媽媽一樣。每天嘮嘮叨叨。但是這種感覺真好。有親人的感覺真好!
-
11 # 滴水西施
我現在也深有體會,真的是沒有家。
最近才想到為什麼男人就不會面臨父母的嫌棄,都說“女大不中留 留來留去留成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男人一輩子不結婚不離家父母就不會給臉子看不會天天甩閒話,父母仍然會噓寒問暖保護者愛護著。也都是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可做父母的為什麼就要把這個棉襖往外扔呢,還不疼惜。
現在我也是一個母親,我也有個女兒,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就不會再有傳統的老思想,真正伺候病床左右的都是女兒,兒子兒媳早已不見蹤影。所以,還是擦亮眼睛看看現實吧
-
12 # 橙橙的幸福寶媽
家,心之所向!什麼是家,有自己愛的人,有在乎自己的人就是家!家不是物質的,是精神的!有些人,可能家境不好,家徒四壁,可是親人和睦,互相關心,互相包容,互相愛護,再窮,那也是家!有些人衣食無憂,住別墅,有花不完的錢,可是親人之間互相猜忌算計,每天疲於應付,不開心,沒有人關心,冰冷的住所,能叫家嗎?至於女孩子,更多的是尋找一種歸屬感,有歸屬感,就是家,沒有,那就不再是家了!而歸屬感,是需要有感情的滋潤才會有的!你投入感情,收穫感情,付出有回報,那就有歸屬感,那麼,這些人就是家人,你就有家!你投入感情,沒有回報,那麼就沒有歸屬感,就沒有家!這時就需我們從其他人身上,找到這種歸屬感,找到感情的寄託,找到家的感覺!家,溫暖,包容,累了有人關心,病了,有人照顧,不開心,有人傾訴,困難了,有人幫助,有人分擔!人生太短,有些事不要太較真,太較真了,就會失去更多!尤其是心思敏感的女孩子,讓自己開心,幸福才重要!
-
13 # 白月光AAA
結婚的第二年爸爸過世了,我孃家房子就賣了,那時候感覺自己沒有家了,也是那個時候發願一定有自己的房子,哪怕它很小,是我和媽媽的容身之地!
-
14 # 藍色海岸線X
女孩到女人,從沒結婚到結婚……結婚後慢慢的發現,在婆家自己就是個外人,在孃家自己就是個客人,找不到屬於一個自己的歸宿。
尤其遠嫁的姑娘們。在遠離孃家千里之外,在結婚前幾年可能還好一點,兩人世界,可以說回孃家就回去,可等有了孩子,不是因為孩子小,就是因為其他諸多的原因。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孃家。雖然說現在交通比較發達。但是對於每個人都有工作。又得帶孩子操持家務。也就基本上沒有時間回孃家了。即使在休假的時候。也想著怎麼陪著孩子做孩子需要的東西。這就是遠嫁的後果吧。
嗯,所以說,女孩子長大了,結婚了。有很多女孩子感覺沒有家了。現在很多人認為交通很便利,加的多遠都沒有問題。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組建了小的家庭。重心就會改變,女人會把所有經歷放在小家庭上,但到頭來往往有很多事和人讓女人失望,對家失望…………
-
15 # 禾知了
我覺得是從女人結婚以後就沒有家的
結了婚婆家孃家看似都是家,可是沒有一個真正的家(當然獨生子女除外),特別是和公婆一起住的,如果婆媳關係好,老公知道維護這個小家,那女人還勉強算有個自己的家 如果婆媳關係不好,老公又無能,那女人充其量就是個寄人籬下,如果婆媳關係太差,那女人在婆家是待不下去,退回孃家又是客,孃家兄妹也有自己小家,哪裡可能容得下呢。再說說精神上,結了婚好多事不能和孃家說,因為怕擔心,婆家又無人可說,內心可以說是寸草不生,毫無寄託,心已流浪哪裡還有家
回覆列表
由於自己年過三十沒結婚,也沒談男朋友,媽媽為此十分操心,只是跟我談多了我不耐煩也就很少提起了。
但是隻要一有機會她就表現出巴不得我成家,毫無掩飾,我因此很傷心,因為我很明顯感覺到父母對我更加禮貌客氣,彷彿我就只是一個客人。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對婚姻的選擇就越慎重,因為我想要的是一輩子的婚姻,而不是三年五載而已。寧願自己不嫁,也不想強扭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