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粟豐種業信譽第一
-
2 # 農大知事
等60後70後老了誰去種地的問題,其實這個你不用擔心,現在國家對土地的政策,已經顯示出對未來土地的種植方向,如土地集約化,土地流轉等,你看了這些政策後,就會明白將來土地耕種的方式將要發生變化。
自從改革開放以後,農民能夠離開土地到處打工,並且打工收入已經超越了種地的收入,因而農民對土地的重視度逐漸呈現出下滑的態勢,也是最近各地都有報出農村土地撂荒的現象。
國家也早已發現了這種苗頭,也是不斷的出臺相應的對應政策,也就是開頭所說的土地集約化,土地流轉等,也就是說還沒有等60後70後老了,土地種植模式就已經改變了。
未來的土地也就會集中種植,讓有能力的企業或集體去運作,也就不再會存在個體耕作了,你還要種什麼地,每年土地會給你按價評估,是給你分紅還是租賃費等。
將來的土地集約化後,現代化耕作就更加方便,種地也只是人操作機器作業,也不會在回到過去那種純粹人力的可能了。所以說,不用擔心土地將來沒人種,很快你就會看到土地種植模式的變化了!
-
3 # 署往寒來
這些人的老去,農村將出現無人種地的局面,耕地將會落在一些膽大忘為的,敢投資取巧的人手裡,他們以自己的膽大為根本,耕地為資本,借錢代款為目的大肆揮霍,壯自己腰包,建個人莊園,娶小三,玩小四,廣自己大名,圖自己名聲,
-
4 # 永遠4230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疑問,因為我是農村出生對這一點印象最深。
我這次回家父親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他說:“你們這一代人啊,真不知道怎麼辦。”
是啊,像我這樣農村出身的90後恐怕沒有幾個下過田,還記得二十四節氣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該下種了,什麼時候又該除草施肥了,更甚的抓一把種子讓認都分不出哪個是稻子,哪個是麥子的。
我這話可能有些過了,但這樣的人應該不少。
現在的農民都變成了農民工了,在外面混了幾年心野了,沒幾個年輕人願意回鄉下趟泥水的,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樣的日子並不是藝術作品中描寫的那麼美好。沒錯農村的日子是過得慢,但忙的時候也能讓你喘不上氣來,起早貪黑,頂風冒雨,只為跟老天搶幾天好天氣,你還覺得悠閒愜意麼?《嚮往的生活》畢竟只是綜藝。
關於誰去種地的問題今後的農業肯定會走集約化、產業化,但為時尚早,如今的90後都已經快奔三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城裡混得開,總有些人會回到鄉下,因為至少還有幾畝薄田能有產出,免於餓死,生活所迫還是得學的,而等到以後小農經濟被取締了,農民就只是一個工種了,總有人去做,不是麼?
以目前的現狀看,國家在鼓勵退耕還林,耕地在減少,又有各種移民易地搬遷的,失去耕地,有外出打工的荒了一片地,種地的人其實一直在減少。國家想要改變農民的收入結構,增加農民的收入,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目的,農村一直在改變,農業也在改變,畢竟這個年頭小農方式的種地並不賺錢,而有錢卻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不做很多事。
地是肯定要種的,90後甚至00後00後的以後都會有人種地,只是方式不再是粗放的小農經濟罷了,機械化便是一種。
-
5 # 奮鬥ing小攤主
60後70後老了之後誰去種地?
現在農村種地的基本都是60後70後,或者年齡更大的50後甚至40後。很多年輕的80後90後甚至都不會種地。以我為例!
家處魯西南地區的農民,一年種地兩岔,一個玉米或者大豆,一個是小麥,種地的話都是看其他人怎麼種地,什麼時候撒化肥,打農藥都是鄰居家怎麼做再告訴我。現在基本上種地不需要太多的功夫,只是澆地,打藥等,其它的基本都是機械化。其實種地也不是太麻煩。
以後種地的大方向就是承包制,土地集中種植,轉租給個人,這樣省事,還有錢,主要是土地可以利用,不會荒廢。
在農村以後種地依然是80後90後們,很少不種地的。畢竟農村土地為根本,即使以後沒有工作,起碼餓不著的
-
6 # 其樂桃桃
60後70後老了之後誰來種地?當然是他們的下一代,60後70後的孩子們來種地,這是一個令人無可奈何的現實。只不過,這些種地者的身份換了名字,叫農業公司員工而已。
困頓貧苦的農民有兩大夙願:一是從辛苦勞作的環境中解放出來,再也不用在田地裡下死力氣,輕輕鬆鬆就能種田;二是下一代人從此結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走出大山,走出農村,堂堂正正地在城裡紮根。約摸二十年時間,農業經營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以農業公司為主的規模化丶機械化種植徹底占主導地位。六零後七零後這些老農民的雙手被解放出來,但同時他們發現,這雙手再也無用武之地,即使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志向,那些土地已經與廣大農民沒有關係了,農民已經與種地絕緣了。這是他們的悲哀還是欣慰?上輩人有上輩人的煩惱,下輩人有下輩人的困窘。城市很精彩,城市很無奈。在父輩的企盼中走進城市的農二代,絕大部分人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為了生活,對面對的工作沒有太多挑剔,沒有太多奢求。命運弄人,某一天成為農業公司職工後,幹起了和父輩同樣的工作一一種地,不同的是,他們工作時操作機械就不那麼勞累了。農二代再也不用為農產品的價格漲跌擔心了,他們考慮的是老闆的收成好壞對薪資有什麼影響;農二代再也不用為不同的農時如何耕種操心了,他們考慮的是季節的忙閉對請假是否批准有什麼影響。他們耕耘播收時是否想起了父輩的勞作?這種工作方式和父輩相比,更加自由了還是被束縛了?
地總得有人種,曰子總得要過,人總得要活。歲月的車輪艱難而又緩慢地向前挪移,這就是人生,這就是農村發展史。
回覆列表
20年前,如果有20畝地就能娶妻生子。現在如果只種地,大概……也許……可能……妻.子規他人了。公務員工資提高100倍,農產品提了3-5倍……。如果農產品提高100倍,地誰都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