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峰徐來89
-
2 # 蕭湘居士__
如現明朝不亡,歷史如何前進?社會如何發展?如現代而言,沒有偉大的文化大革命,那來特飛猛進的改革開放?正因為人們窮怕了,煥發出來的勁幹好似火山爆發,三十年強國富民。前面的三十年太可惜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影響到現代社會。
-
3 # 東海龍王
說到明朝,作為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設的王朝,很多人都說這個王朝是“天子守城門,君王死社稷”,這個典故來自於崇禎帝最後被逼死上吊。
確實明朝的滅亡,應該主要在崇禎身上,一把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責任就在於崇禎愚不可及,死守祖宗的規矩,不能與時俱進,適應時代情況的需要而改變。事實上,明朝的問題本不在崇禎,而在於其之前的皇帝們,挖的“坑”太大,崇禎想填都沒辦法了,內憂外患積痺太多,積重難返。面對難攤子最應該做的就是改變,調整思路,調整政策,一切以保住大明江山為先,放下一切舊制因時而定,因需而定,可崇禎頑固不化,剛愎自用,甚至屢次對提不同意見的人大開殺戒,弄的人心涼透了,最後成了孤家寡人,兵臨城下,內無大臣上朝護駕,外無救兵勤王的境地。最後絕望上吊死去。真是即可悲,也可氣。又可惜。
還有就是崇禎作為一把手,太缺少決斷了,有好多合理正確的建議,都因他的優柔寡斷,而未能實施,以至於錯過很多反敗為勝扭轉乾坤的機會。比如,在明朝同時面對皇太極和李自成的威脅時,曾有人建議暫時同清軍議和,崇禎也對這個做法表示同意。本來就要去實施了,結果一群言官,聽說要議和,立馬跳了起來反對,還特別激動地訓斥了提出這個提議的人,他們的激情演說,他們把所有歷史典籍搬出來,各種引經據典,他們還談骨氣、談氣節,表示議和是絕對不可取的,這一波說辭慷慨既然,說得崇禎無言以對,於是放棄了議和的計劃。
實際上,當時的明朝,已經傷了很大的元氣,已經沒有能力去同時應付皇太極和李自成兩路人馬。議和,是暫時的手段,是為了爭取時間整頓調整軍隊。而這群言官卻死腦筋地認為,議和就是屈服。至此,明朝失去了重來機會。同樣的,在遷都這一件事情,這群人同樣死腦筋。在李自成帶人直衝京城的時候,明軍當時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有人提出,先遷移到南京,利用那裡的地理優勢可以守住東南地區,日後再來回收其他土地。這是守住明朝的唯一方法。這些言官又反對,並且高聲大呼:拋棄祖宗土地的人都應該被殺掉!結果,崇禎又慫了!唯一的生機,又這麼葬送了。當然也正如後來清朝康熙皇帝所言,明朝壞就壞在那些言官手裡,”所謂言官誤國!”每當有人提出新的建議,就會有一大堆言官面對面吵架,朝堂亂哄哄的,吵來吵去拿不出一個可行辦法。崇禎也被吵的暈頭轉向,不知道聽誰的好,根本拿不定主意,你說,這個朝代不死還能怎地。北京淪陷,那些大談氣節,骨氣的言官跑的無影無蹤。皇上還能怎麼選擇,只有自盡了,哎,崇禎是可憐的。
所以明朝的滅亡,不是有多少軍隊的問題,在於領導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跟個人的性格也有關。而不在於勤勉,敬業,責任❤️。
-
4 # 鮑爾金vs巴特爾
崇禎年間內憂外患不斷,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女真人的大兵壓境,讓我們的崇禎皇帝疲於應付、心力交瘁。但是他還算是一個漢子,沒有忍辱偷生,而是自絕於煤山。崇禎的失敗也不全是他的錯,當時國庫已經空虛,到了拿不出一萬兩銀子的地步。那麼這些銀子都去哪兒了?都在王公貴族的私庫中。如果當時朱家的王公貴族、臣子、皇親國戚等稍微有點覺悟的話,捐出一部分銀子,幫助可憐的崇禎撐一把,恐怕明朝的歷史就會多幾年。明朝的後期已經走向了衰敗,稅費負擔太重,民不聊生,才有象李自成那樣的草莽英雄的誕生,這種局面也不是崇禎一時半會兒可以扭轉的。說句實話,他接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再說說他自己的故事,首先沒有在正規的軍事院校陪訓過,大戰之時,最忌諱的就是臨陣換將和用人不疑,結果他都做了,直接加快了朝代更迭的步伐。其二,重用和聽信痷黨,對於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只有自己的利益,什麼國不國的,根本不關他們的事,就是換了個封建朝代,這個群體也不會失業。其三、崇禎皇帝本生不具備國家領導的能力,沒有組織能力與凝聚力,親小人喜閒臣,生性多疑,處事憂鬱寡斷。其四、為人狠毒,不會給他人留生路,妻妾兒女皆與明同亡。好在崇禎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說來說去也是人民內部矛盾,而不是直接亡於女真人的鐵蹄下,對明朝的列祖列宗多少也有一句交待。(圖片均來自網路)
-
5 # 往事悠悠不忘初心
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力只能是空中樓閣!明朝災難不斷,國庫空虛,土地兼併嚴重,百姓餓死無數,造反不斷!內憂外患之下,迴天無力!另外明朝末期,文臣武將,道德素質低下,文臣抓大權,武將鬧割據,大部分不思忠心報國,以致皇明出不了京城,皇帝縱有奇才也無力!另外崇禎性急以致不能正確判斷形式,逼著武將強攻,好多名將因此隕落,另外崇禎多疑不能用人不疑,總之明滅亡是多方面的原因!
-
6 # 張永吉5
失敗的關鍵是,皇帝崇禎失去了對軍隊,朝廷的控制權。
議和皇太極文官反對,遷都也反對,
國庫空虛,軍隊發不了餉銀,
將軍又不太靠譜,有投降清軍的,有內部造反的李自成。
文官也不靠譜,國庫空虛,國難當頭,捐錢沒人出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結果李自成進北京打的這批文官嗷嗷叫。搜出很多錢。
回覆列表
感謝誠邀,明末崇禎時名將輩出,但卻未能守住大明,著實可惜。像個個勇猛的袁崇煥,孫承宗,左良玉,等等,個個驍勇善戰,打得皇太極是苦不堪言。可惜,崇禎不會用人,不識人才,聽信讒言,殺的殺,死的死,就這樣一個個大明長城毀滅,明朝焉能不亡?
眼看著一個個大將冤死自己人手中,自然有一些將領心寒,不願自己忠心為國,卻落得慘死的下場。諸如洪承疇之流,本就是牛人一個,投降清廷,更是讓明朝的局勢雪上加霜。
本來是一盤好棋,卻讓崇禎下的滿盤皆輸。假設崇禎能夠任人唯賢,知人善任,大將各守其職,大明的防線還是很難攻破的。
手中再好的資源,不能用,不善用,敗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