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遇到一個問題,老家有老人去世。於是遇到隨份子的情況,有的家裡老年去世,四個兒子各開四個戶頭,接受大家隨禮。 前幾天還遇到一個,一家兩兒一女,結果兒子女兒各自設了自己的禮簿,接受親朋好友的弔唁。有的人還好些,跟家族的某個子女關係密切些,最慘的就是家裡的親戚。 比如出嫁的女兒,家裡四個男丁各設禮簿,你說一個老孃去世難道要寫四份禮嗎?還有一些叔叔大爺,姑姑舅舅的如何隨份子錢呢!
8
回覆列表
  • 1 # 不姓孫的大師兄

    家風如此,實屬禍害。是哪個子女的朋友就記在誰的帳戶上。是公親就按應送的禮金數除以子女人數平均分配,給每個人的帳戶上同樣的金額。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他們不怕丟人,你也不怕小氣。

  • 2 # 消瑤峽

    這個事我有話要說,本人己經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事,有紅事,還有白事,我很不理解,但確確實實就發生在我身邊。

    第一件事是參加同學兒子的婚禮。當天禮堂就設了兩張禮桌,我很茫然,正好同學及時出現說是男方女方各設一張,各收各的,我是第一次碰到的,不太能理解,那禮金各收各的,酒席費用也不是該各付各的吧,那算什麼事呀,結婚是兩個人走到一起,成為一家人的,是合二為一的好事呀,我不理解!

    第二件事是老家朋友的母親去世了,去參加葬禮,也是同樣兩張禮桌,兄弟二人各設一張,正好我們是哥哥的朋友,可他母親的葬禮是弟弟辦的,沒辦法只能一人一份了。

    最後,最隨禮的事,我們家兄妹五個各自獨立,父母單過,我是老二,離父母最近(樓上樓下),照顧父母的事相對比較多一點點,可每次家裡有要隨禮的事時,婆婆總是讓我們出一份,她出一份代表不在身邊的人,我不明白為什麼,既然是大家庭,為什麼不能代表全家吶,我不是在乎錢的事,我總覺得那裡不合適,也不知道其它朋友有沒有相似的經歷,或許這是正常的,也許是合理不合情,或合情不合理的,也許是我落伍了,跟不上潮流的腳步,總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歡迎討論!

  • 3 # 熊知英

    奇葩到了不要臉的程度。隨禮之人也是萬般無奈之舉。等於是在至親頭上劃上溫柔地一刀。太可惡了,我們這裡就有,且堂而皇之說親戚有事,他們一家兄妹幾人都隨了禮的。所以自家有事,理應別人還幾份。反正我家有事我們絕不這樣做,相反,我們還只請客不收禮。

  • 4 # 7146998

    不可能同一喪禮,隨幾份份孑錢。所說的這種情況應該叫公情,比方說你有三個老表,平時單獨送禮1000元,在這種3人同時收禮的情況下也可以只送1000元,不可能送3000元的禮。私情就由管禮賬的單獨記帳,這樣就沒有任何矛盾。

  • 5 # 荊紫風

    此事很難周全,如果遇到主人家明事理、通人情還好辦。如果主人家內部如兄弟姐妹之間不團結鬧糾紛就很難辦,這給去隨礼的帶來極度的為難,當然去隨禮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或理由,比如有的是同老一輩有關聯;有的是同兄或弟有關聯;有的又是同姐或妹有關聯;有的又是同他(她)們家庭或個人親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以及俗話說的掛角親等等、等等。總之去的人總是很為難、很糾結。我遇到過主人家事先講清楚,你願意拿給誰就由誰接收,但還是相當糾結,到底送給誰妥當真是費思量,最後我也只有選擇和自己接觸多的送了,但左思右想這恐怕要得罪其餘的了,唉,真是人生在世真的是一個難字了得!

  • 6 # HeXiaoHong

    同一喪禮,隨幾份份子錢在我們這裡很正常。

    上一輩人基本上多弟兄多姊妹,哪家不是叔叔伯伯,姑姑姨媽的一大堂人?七十年代前還沒有計劃生育,哪家不是4、5姊妹?哪家不是7、8弟兄?再不景氣都有2姊妹(或弟兄),更有十多個的(畢竟是少數呀)。以前的老人都覺得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嘛。還有一個實際情況是剛剛解放,也沒有電視手機可以娛樂的,照明都是桐油燈或煤油燈年代,為了節省燈油錢,哪家不是一黑就上床睡覺?導致人口嘩啦啦上升,七十年代末計劃生育開始了,人口才得到有效控制。

    而今老一輩人陸陸續續要走了,倘若遇到弟兄多的,隨禮畢竟是一人一份子,不能少的。理由很簡單,人家在平時隨份子錢的時侯,是單獨隨了的,而不是幾弟兄合計隨一份禮。禮尚往來嘛,人家老人過世,肯定是各隨各禮,各家親戚朋友隨各家的禮,不認識的不隨,沒往來的不隨,別人送多少“還”多少,誰也不得罪誰,同一次喪事酒席,達謝眾多親戚朋友,對喪家來說也是一種節約,不浪費,多好!

    對實親內六戚和地鄰來說,確實惱火。倘若弟兄多的,禮品簿也多,幫忙記帳的也是多人幫忙,各收各的份子錢,各記各的人情債。實親內戚和地鄰也是有幾位隨禮幾份,數目大的真的吃不消,惱火得很。所以有人就說不要臉,同一喪事要隨幾份禮。但喪家幾弟兄在平時的禮尚往來中也是各隨各的禮呀,並沒有幾弟兄合計起來隨一份禮的。所以大家應該理性對待,貶低喪家。倘若真的遇上這種情況,自己接交誰,認識誰,就隨禮給誰,一點也不矛盾,畢竟誰家都有老人,生老病死也正常,也要辦喪事,倘若自己的弟兄多,還不是一樣的操辦嗎?

    以上僅是喪者親兒子辦理,大眾也比較接受。而現在不能接受的(還必須接受的)是女婿(按農村習慣有兒子的、女兒女婿不參與)和孫輩(按習慣父輩在世、孫輩不參與)都擺上了禮品簿,各收各的人情禮。弟兄姊妹、孫輩多的人家,收禮就是“長桌宴”,浩浩蕩蕩一長溜,忙得不亦樂乎,實親內戚和地鄰惱火得很,隨了一家又一家,家家都得隨到,數目大的一場下來沒千兒萬吧塊錢,還真的應付不了。還好、我們貴州遵義份子錢不多,七八十年代一元錢,而今也才五十元起,主要看親疏遠近和人員往來而定份子錢的多少。比如親舅舅親姨媽親姑姑親老表隨禮比較多(50~10000以上)。(我們當地同胞弟兄(男性)互不隨禮,但幫忙是主要勞動力喲)。也要看地區經濟情況而定禮金金額,比如茅臺產區、金沙產煤區等有經濟來源的地方,份子錢多得嚇人,上萬者比比皆是。兩年無酒席,人都要窮瘋。而像我們農村沒得經濟收入的地方,份子錢並不多,十塊二十塊都可以,一百二百也不推辭,一千二千不算多,多多益善嘛。但並沒有人計較的,禮尚往來嘛。

    遇上了,我能接受,也能理性對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互相理解嘛。畢竟喪事誰家都有,不可避免。只是隨禮看人說話,沒往來的絕對不隨,誰隨禮與我,我“還”禮給誰,根據親疏、往來增加或減少禮金數目,沒有番倍增加的煩惱,沒有攀比的虛榮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血型的人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