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新思維分享
-
2 # 電商灰狼任昱衡
每個品牌都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順應使用者的需要,才能受到廣大使用者的支援。因時而易地改變自己的營銷方式,最終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的。在大環境下企業的互動營銷方式也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增多,互動的方式不要原模原樣,也要豐富多彩一些。跟隨營銷方式因地制宜改變互動方式是很重要的,世界時刻在變,我們的營銷方式也要順應時代而變,互動營銷就是迎合了這個時代的需求而來的。
看著郭敬明憑藉《小時代》再次賺得盆滿缽滿,韓寒似乎也坐不住了,開始著手進行電影編制。《後會無期》與《小時代》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沒有實體書,也就沒有原有的粉絲群,而是一部全新創作。在前期的電影宣傳上,《後會無期》並沒有透露太多的細節去吸引觀眾,而是以“韓式”幽默和觀眾們互動去達到宣傳效果。
在此基礎上很多網民都是思維大開,大部分微博上都有神一般的回覆,而相關聯的微信營銷號將這些詼諧幽默的評論集合起來,再以微博形式傳出,使得《後會無期》這部影片有效的二次傳播。因而,《後會無期》的前期宣傳既保持了影片的神秘性又在話題性上做足噱頭,這就是以話題形式進行互動傳播的營銷特點。
影片上映後,劇中的幾位主角都做成大頭貼的形式,才配以劇中的經典句子在網路上傳開。並迅速地引發了網友們的創作激情,最經典的當屬“什麼就會放肆,但什麼就是剋制”。此外,《後會無期》電影中的幾位主角相繼在自己的微博發表對這部電影的看法,以及當時在拍這部影片時的情景及感受,讓電影在觀眾心中有了更完整的形象。
此部電影在沒有實體書,沒有粉絲的情況下,無論是在票房上還是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都完敗了擁有實體書,和眾多粉絲的《小時代》,一部分是影片內容的影響,還有一部分應該歸根於韓寒對這部影片互動式宣傳上。可見互動營銷,宣傳也是一種不錯的營銷手段。
在快消行業中,可口可樂創造了許多經典的互動營銷案例,比如需要朋友合力才能夠到自動售賣機的視窗,比如在迪拜的貧民窟安置了一個可以免費打電話的紅色電話亭,比如快樂暱稱瓶的收集活動等等。星巴克的早起免費咖啡互動營銷,也算是取悅消費者和品牌方的經典案例。很多年前麥當勞的“陳奕迅送麥當勞”,如今被Uber活學活用在了“請佟大為當司機”,這型別的互動營銷讓顧客和品牌都比較滿意,但可能讓執行公司操碎了心,因為只要有明星參與的營銷活動,必然會特別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
三、怎麼去做一場“不尷尬”的互動營銷?
成功營銷的背後,是清晰的營銷目的、精確的消費者洞察、正確的營銷策略。這部分工作肯定不是乙方做,一定是甲方自己琢磨。甲方一定要自己想清楚,營銷目的是什麼?有時要作為、有時需要不作為。有時候,錢投在媒體上,還不如直接投資給員工漲工資,更刺激銷量。
3.1 首先要有清晰的營銷目的
1個月前,我看到某知名社會化媒體運營公司老總的媒體發言稿,其中提到:品牌在社交時代的營銷目標就是,進入更多的消費者的移動社交生活,和他們建立連線。接著又闡述了自己公司一套華麗麗的互動營銷理論,什麼4大XX、3大XX之類。
換做幾年前,我肯定為此言論點贊,因為年少無知、且不用扛生意嘛。現在,我可能條件反射的反問:“為啥?結果真有利於生意嗎?”換做我老闆天天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同志們,Marketing不是鬧著玩,不是過家家,隨便搞個酷炫的案子忽悠老闆我,而是要每日三省Money Money去哪兒!”話下之意,不利於生意目的的marketing,都是耍流氓。
營銷目的有很多層次,簡而言之有2個,影響力和銷量。影響力一定要是積極的,而非負面的。銷量也儘量分清楚是一次購買,還是重複購買。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營銷的主體,到底是整個品牌的宣傳?還是單品宣傳?或者希望單品去帶動全系列全品牌?
3.2 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
精確的消費者洞察是營銷創意的起點。可能我們每天都美其名曰在做消費者研究,但真正能洞察到消費者需求的,少之又少。原因有3個:
(1)甲方容易被內部各種雜事所纏繞,無法分出精力去研究最基本的消費者洞察。
(2)甲方很容易有強烈的代入感,以為自己是品牌的消費者,輕率的以自己的感受去推斷目標消費者的需求。
(3)甲方容易被數字綁架。因為有市場調研公司的幫助,很多甲方都不願意自己動腦子,容易簡單的被數字忽悠。實際工作中有個詭異的現象——越是不動腦子的人,越容易執著數字;越是動腦子的人,反而越容易妥協。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這裡推薦看一本書《董事會里的戰爭》,裡面有詳細描述。
還有一點,千萬不要被消費者需求給弄暈了,有些需求只是個圈套。這一點非常晦澀難懂,請大家自行翻看一些經典書籍。
3.3 制定正確的營銷策略
策略是為了保證高ROI。營銷策略就是實現營銷目的的打法——是正面出擊?還是側翼圍剿?或是出奇兵突圍?這些打法決定了我們選擇哪些媒介?做什麼頻率的推廣?用什麼樣的KOL/大V?和什麼活動互相配合?要不要連結到電商網站?這些,都需要專業的乙方公司去設計,又與具體的營銷戰術直接相關:
(1)360度多平臺整合營銷,不一定適合所有品牌。有些品牌根本連1度都用不上,何必折騰那麼多呢?但有些品牌卻必須要大投入大傳播,才能達成營銷目的,這時就不要吝嗇營銷費。
(3)大V並不一定要用,很多大V既和品牌不相關、又相當貴、還特別懶……買一個大V的錢,可以買若干個小紅人,而這些小紅人的主動性更強、與粉絲的互動程度也更高。
(4)營銷內容要符合每個媒介的特徵。豆瓣和微博的軟文風格肯定不一樣。要不要追熱門話題?我的建議是,如果能追上、且追的質量好,就追吧!如果不能產生好內容,就不要輕易去追。畢竟,內容的質量比速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