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節了,今年又沒有炸肉圓子子。年前,當家家廚房裡飄散出油炸的肉香,見我仍然每天十來個小時吊在網上,有朋友簡訊息提醒我:肉圓子子炸好了嗎?我沒有作答,心裡卻氾濫出一片苦澀:結婚以來,炸肉圓子的歷史,早隨著婆婆的過世結束,因為年年炸肉圓子,除了有美味,還有團聚親情的象徵,更有一半是為婆婆,而她,在吃過我2003年的肉圓子後,還沒過小年就去世了。
以往的這一過年之必須,丈夫是最為積極的,家中平時哪怕吃鹹菜稀飯,過年也不能沒有肉圓子。他總是臘月才過一半就去買只豬腿,剔骨去皮之後,絞成肉糜,剩下就是我的事情:配料、攪拌、搓丸、油炸,每年都要做一大臉盆,再加上我做的滷牛肉、燻魚,那就是丈夫“回孃家”少不了的禮節。
丈夫不是孝子,聽親戚說,當年婆婆反對我們結合,可能出言不遜,兒子竟出手打了母親。結婚後,是以此顯示妻子的能幹?還是以此表達他的歉意呢?
年年如此,我也嫌煩:哪家不是家庭婦女給公職人員做菜?哪家不是鄉下人給城市人送菜?哪個老婆婆不幫媳婦一把?憑什麼咱家要反著來?我可不想巴結誰!何況是這樣一個婆婆!婚後,他們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沒少來,一個個說起我婆婆就有些不屑,彌補了丈夫對他母親往事的守口如瓶。
原來,公公因血吸蟲病死得早,婆婆就另外找了個老頭過日子,以後又生下一對小兒女,置原來的一雙兒女基本不顧,丈夫幾乎是在叔叔家與學校里長大的,後來妹妹的家也就是他的家,因此也養成他無以為家、有家也不當家的不良習氣,工作後,除了供養母親,還得養活那同母異父的小弟弟小妹妹,難怪他每月給兒子的撫養費連貓也養不活。所以我每次炸肉圓子時,那心裡的氣啊,十馬力的排氣扇也除不掉。
但丈夫說他要吃,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把牛肉醃了、青魚剖了、豬肉絞了,往那裡一擱,總不能看它們發臭吧?讓他自己做吧,鬼也不吃。所以,我還是得做,他還是要拿,沒辦法。
丈夫在外地工作十幾年,我生孩子時他還在讀大學,也不能回來,第三天才見著婆婆,她一手提只雞,一手提著自己的換洗衣服,蹣跚地走進病房,說是來侍候媳婦月子的。
婆婆並不利索,更談不上強悍 ,牙齒成天露著也不怕冷,五短身材,並不臃腫,但行動遲緩,有著火上房也不跑的溫吞水脾氣,是木吶嗎?她兩眼眯成一道縫:“小傢伙眼睛烏豆豆的啊……”說著伸手來抱她的孫子,我才看出,她手指痙攣得如扭曲的枯枝,晚上,又見她的雙腿上下一般粗,樹皮一樣粗糙,是那種血絲蟲病造成的“橡皮腿”,難怪她舉動維艱,看來,她的改嫁也情有可原,我對她往日的不滿化為深深的同情。
沒想到,她連煤爐也不會燒,每天都要重新生火,只有鹹菜燒得好吃,沒幾天她的“火瘤腿”犯病了,躺在床上發高燒,還得我這個剛剛手術後的產婦起來給她生爐子燒水找藥吃……
孩子滿月婆婆就走了,再也沒指望過她,連丈夫都依靠不了,還能依靠老婆婆嗎?懶惰與缺乏責任感就是這種畸形家庭的產物。丈夫既不能夠在經濟上給我資助,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外地,個把月回來一趟,家務事也不給我分憂,還千方百計補貼他老家,這種婚姻維持著有什麼意義?於是我提出來離婚,丈夫根本不答理,躲離開家又回單位去了。
難得一天婆婆來了,我正要向她訴苦,她只叫了一聲:“小李——你不要離婚——”居然雙膝一彎,跪倒在我跟前。我嚇懵了,還沒反應過來,她自己又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了。大老遠地趕來,只為給我下跪?——折煞我了,這是以她的形體語言給我抗議啊!當初反對我嫁給她兒子,後來又反對我離棄她的兒子,一個母親的心態如此複雜。讓後人如何解讀?衝她那一跪,我再也不敢提離婚的事了。
又是一年春節時分,丈夫就給20元過年,我更不情願炸肉圓子了,賭氣帶著孩子要到他家過年去。大年二十九,乘車過河地折騰一天,傍晚才找到婆婆家,家中的赤貧讓人觸目驚心:兩間茅屋趴在堤壩旁,雜誌大的牆洞釘著塑膠薄膜就是窗戶。老頭子已經六十多歲,十來歲的女孩子還在大堤上挑圩埂,男孩子才六、七歲,家中除了米之外就是生產隊發的五斤麵粉、兩條魚、一斤肉,過年也如此清寒,平時過的是啥日子?
我只帶幾斤糖果,在這是四周全部是河流的圩區,僅買到幾棵白菜。第二天,我就把肉與白菜剁成餡給他們包了餃子,什麼菜也沒有的年夜飯卻讓男孩子胃口大開,說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麵食。女孩子說:“肉圓子子才是最好吃的!”我才知道,肉圓子子是一年的全家老小一年的奢盼啊。
初一我就被丈夫的小叔家接去了,他家景況好些,見我去了,嬸嬸從床底下掏出個尺來高的小口壇,摸出兩隻杯口大的肉圓子子,放進飯鍋裡蒸熟,讓我與兒子專享。問他們為何不吃,說三十晚上吃過了。“年夜飯也吃油炸肉院圓子子嗎?”嬸嬸嘆口氣:“那怎麼吃得起?就我家醃圓子子也要悄悄吃。這年頭,越窮越光榮……”
我終於明白:婆家只是中國農村的微縮,貧困不是農民的錯,無能也不是婆婆的愚昧啊。
以後,炸肉圓子、滷牛肉、做燻魚,也就成為我過年的自覺行動,雖然丈夫的繼父不久死了,婆婆又癱瘓了,但他們那雙兒女在我們的資助下也成家立業。女孩子嫁到南京郊區,生活條件好了,把母親接了去,丈夫每年貼兩千塊錢,老人也豐衣足食。過年,看看小姑子送來大塊大塊的醃肉,我說:“你也別給我們送節了,自己炸圓子子不行嗎?”她憨憨地笑道:“不行啊,媽說沒你炸的好吃。”於是,炸肉圓子依舊是家中少不了春節序曲,婆婆也一直吃到她臨終的前幾天,才走完她將近八十年的人生苦旅。
肉圓子飄香的日子又來臨了,我都要問:“還炸肉圓子子嗎?”丈夫搖搖頭:“不炸了吧。”於是,家中少了許多忙碌,也多了許多惆悵,從來不燒紙的丈夫年年提前燒化了幾疊暝幣,預示著一個家庭歷史的轉折……
又是一年春節了,今年又沒有炸肉圓子子。年前,當家家廚房裡飄散出油炸的肉香,見我仍然每天十來個小時吊在網上,有朋友簡訊息提醒我:肉圓子子炸好了嗎?我沒有作答,心裡卻氾濫出一片苦澀:結婚以來,炸肉圓子的歷史,早隨著婆婆的過世結束,因為年年炸肉圓子,除了有美味,還有團聚親情的象徵,更有一半是為婆婆,而她,在吃過我2003年的肉圓子後,還沒過小年就去世了。
以往的這一過年之必須,丈夫是最為積極的,家中平時哪怕吃鹹菜稀飯,過年也不能沒有肉圓子。他總是臘月才過一半就去買只豬腿,剔骨去皮之後,絞成肉糜,剩下就是我的事情:配料、攪拌、搓丸、油炸,每年都要做一大臉盆,再加上我做的滷牛肉、燻魚,那就是丈夫“回孃家”少不了的禮節。
丈夫不是孝子,聽親戚說,當年婆婆反對我們結合,可能出言不遜,兒子竟出手打了母親。結婚後,是以此顯示妻子的能幹?還是以此表達他的歉意呢?
年年如此,我也嫌煩:哪家不是家庭婦女給公職人員做菜?哪家不是鄉下人給城市人送菜?哪個老婆婆不幫媳婦一把?憑什麼咱家要反著來?我可不想巴結誰!何況是這樣一個婆婆!婚後,他們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沒少來,一個個說起我婆婆就有些不屑,彌補了丈夫對他母親往事的守口如瓶。
原來,公公因血吸蟲病死得早,婆婆就另外找了個老頭過日子,以後又生下一對小兒女,置原來的一雙兒女基本不顧,丈夫幾乎是在叔叔家與學校里長大的,後來妹妹的家也就是他的家,因此也養成他無以為家、有家也不當家的不良習氣,工作後,除了供養母親,還得養活那同母異父的小弟弟小妹妹,難怪他每月給兒子的撫養費連貓也養不活。所以我每次炸肉圓子時,那心裡的氣啊,十馬力的排氣扇也除不掉。
但丈夫說他要吃,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把牛肉醃了、青魚剖了、豬肉絞了,往那裡一擱,總不能看它們發臭吧?讓他自己做吧,鬼也不吃。所以,我還是得做,他還是要拿,沒辦法。
丈夫在外地工作十幾年,我生孩子時他還在讀大學,也不能回來,第三天才見著婆婆,她一手提只雞,一手提著自己的換洗衣服,蹣跚地走進病房,說是來侍候媳婦月子的。
婆婆並不利索,更談不上強悍 ,牙齒成天露著也不怕冷,五短身材,並不臃腫,但行動遲緩,有著火上房也不跑的溫吞水脾氣,是木吶嗎?她兩眼眯成一道縫:“小傢伙眼睛烏豆豆的啊……”說著伸手來抱她的孫子,我才看出,她手指痙攣得如扭曲的枯枝,晚上,又見她的雙腿上下一般粗,樹皮一樣粗糙,是那種血絲蟲病造成的“橡皮腿”,難怪她舉動維艱,看來,她的改嫁也情有可原,我對她往日的不滿化為深深的同情。
沒想到,她連煤爐也不會燒,每天都要重新生火,只有鹹菜燒得好吃,沒幾天她的“火瘤腿”犯病了,躺在床上發高燒,還得我這個剛剛手術後的產婦起來給她生爐子燒水找藥吃……
孩子滿月婆婆就走了,再也沒指望過她,連丈夫都依靠不了,還能依靠老婆婆嗎?懶惰與缺乏責任感就是這種畸形家庭的產物。丈夫既不能夠在經濟上給我資助,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外地,個把月回來一趟,家務事也不給我分憂,還千方百計補貼他老家,這種婚姻維持著有什麼意義?於是我提出來離婚,丈夫根本不答理,躲離開家又回單位去了。
難得一天婆婆來了,我正要向她訴苦,她只叫了一聲:“小李——你不要離婚——”居然雙膝一彎,跪倒在我跟前。我嚇懵了,還沒反應過來,她自己又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了。大老遠地趕來,只為給我下跪?——折煞我了,這是以她的形體語言給我抗議啊!當初反對我嫁給她兒子,後來又反對我離棄她的兒子,一個母親的心態如此複雜。讓後人如何解讀?衝她那一跪,我再也不敢提離婚的事了。
又是一年春節時分,丈夫就給20元過年,我更不情願炸肉圓子了,賭氣帶著孩子要到他家過年去。大年二十九,乘車過河地折騰一天,傍晚才找到婆婆家,家中的赤貧讓人觸目驚心:兩間茅屋趴在堤壩旁,雜誌大的牆洞釘著塑膠薄膜就是窗戶。老頭子已經六十多歲,十來歲的女孩子還在大堤上挑圩埂,男孩子才六、七歲,家中除了米之外就是生產隊發的五斤麵粉、兩條魚、一斤肉,過年也如此清寒,平時過的是啥日子?
我只帶幾斤糖果,在這是四周全部是河流的圩區,僅買到幾棵白菜。第二天,我就把肉與白菜剁成餡給他們包了餃子,什麼菜也沒有的年夜飯卻讓男孩子胃口大開,說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麵食。女孩子說:“肉圓子子才是最好吃的!”我才知道,肉圓子子是一年的全家老小一年的奢盼啊。
初一我就被丈夫的小叔家接去了,他家景況好些,見我去了,嬸嬸從床底下掏出個尺來高的小口壇,摸出兩隻杯口大的肉圓子子,放進飯鍋裡蒸熟,讓我與兒子專享。問他們為何不吃,說三十晚上吃過了。“年夜飯也吃油炸肉院圓子子嗎?”嬸嬸嘆口氣:“那怎麼吃得起?就我家醃圓子子也要悄悄吃。這年頭,越窮越光榮……”
我終於明白:婆家只是中國農村的微縮,貧困不是農民的錯,無能也不是婆婆的愚昧啊。
以後,炸肉圓子、滷牛肉、做燻魚,也就成為我過年的自覺行動,雖然丈夫的繼父不久死了,婆婆又癱瘓了,但他們那雙兒女在我們的資助下也成家立業。女孩子嫁到南京郊區,生活條件好了,把母親接了去,丈夫每年貼兩千塊錢,老人也豐衣足食。過年,看看小姑子送來大塊大塊的醃肉,我說:“你也別給我們送節了,自己炸圓子子不行嗎?”她憨憨地笑道:“不行啊,媽說沒你炸的好吃。”於是,炸肉圓子依舊是家中少不了春節序曲,婆婆也一直吃到她臨終的前幾天,才走完她將近八十年的人生苦旅。
肉圓子飄香的日子又來臨了,我都要問:“還炸肉圓子子嗎?”丈夫搖搖頭:“不炸了吧。”於是,家中少了許多忙碌,也多了許多惆悵,從來不燒紙的丈夫年年提前燒化了幾疊暝幣,預示著一個家庭歷史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