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歸晉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
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270年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叛亂,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馬炎在此時先做好伐吳準備,他派羊祜守襄陽與孫吳名將陸抗對峙,派王浚於益州大造船艦。
274年陸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議伐吳,遭賈充反對而作罷。經過多年準備,279年王浚、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12月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
公元280年,攻入建業(今江蘇南京),活捉吳主孫皓,最終完成三國歸晉。
擴充套件資料:
1、晉朝開國皇帝:
司馬炎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鹹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
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2、奪權事件:
高平陵事變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
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三分歸晉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
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270年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叛亂,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馬炎在此時先做好伐吳準備,他派羊祜守襄陽與孫吳名將陸抗對峙,派王浚於益州大造船艦。
274年陸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議伐吳,遭賈充反對而作罷。經過多年準備,279年王浚、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12月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
公元280年,攻入建業(今江蘇南京),活捉吳主孫皓,最終完成三國歸晉。
擴充套件資料:
1、晉朝開國皇帝:
司馬炎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鹹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
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2、奪權事件:
高平陵事變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
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