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98566776686

    《社戲》句子賞析

      1、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環境描寫,優美的夏夜,美在“清香”“朦朧”烘托了“我”當時愉快、興奮的心情。)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還以為船慢”、“似乎”“料想”二句寫出看戲的急切、興奮心情。)

      2、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裡。(陶醉之情、之狀、之思)

      3、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裡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前面從看戲願望實現,一直到趙莊在眼前,對願望實現後的興奮之情極力渲染之能事,調動許多手段與寫作手法,將情、景、思融合在一起,顯現了孩子的特點,也突出了乘興而去,與下文“戲並不好看”形成矛盾。不是恰當否)

      4、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千呼萬喚始出來,“最惹眼”“仙境”足見渴望已久。)這時船走得更快,不多時,在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臺的河裡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

      5、“近臺沒有什麼空了,我們遠遠的看罷。”阿發說。

      6、這時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臺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對戲臺的神棚還要遠。其實我們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願意和烏篷的船在一處,而況並沒有空地呢……(實際近不得,卻找了一個並不成立的理由,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孩子的視角與感受。)

      7、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見臺上有一個黑的長鬍子的背上插著四張旗,捏著長槍,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雙喜說,那就是有名的鐵頭老生,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他日裡親自數過的。

      8、我們便都擠在船頭上看打仗,但那鐵頭老生卻又並不翻筋斗,只有幾個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陣,都進去了,接著走出一個小旦來,咿咿呀呀的唱。雙喜說,“晚上看客少,鐵頭老生也懈了,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呢?”我相信這話對,因為其時臺下已經不很有人,鄉下人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覺去了,疏疏朗朗的站著的不過是幾十個本村和鄰村的閒漢。烏篷船裡的那些土財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們也不在乎看戲,多半是專到戲臺下來吃糕餅、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簡直可以算白地。(何意?)(照應了上文“我們這白蓬的航船,本也不願意和烏蓬的船在一處”。)

      9、然而我的意思卻也並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願意看的是一個人蒙了白布,兩手在頭上捧著一支棒似的蛇頭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黃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許多時都不見,小旦雖然進去了,立刻又出來了一個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託桂生買豆漿去。他去了一刻,回來說,“沒有。賣豆漿的聾子也回去了。日裡倒有,我還喝了兩碗呢。現在去舀一瓢水來給你喝罷。”(買不到豆漿,想到舀一瓢水,足見桂生之關心、善解人意。)

      10、我不喝水,支撐著仍然看,也說不出見了些什麼,只覺得戲子的臉都漸漸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漸不明顯,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沒有什麼高低。(戲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好看,不吸引人,看著看著走神了嗎?真是一個孩子啊!)年紀小的幾個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談話。忽而一個紅衫的小丑被綁在臺柱子上,給一個花白鬍子的用馬鞭打起來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著看。在這一夜裡,我以為這實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社戲》讀後感

      《社戲》,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人情。同以江南農村為背景,《故鄉》描繪了現實中農村殘破、凋敝的景象,《社戲》展現的則是另一幅記憶中理想的農村畫卷。小說寫的是“我”小時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鄰村看社戲的情景,處處洋溢著夏天的溫馨,一切讓人覺得那麼和諧,自然,充滿生趣。作者筆下外祖母家的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這個偏遠的海邊小村,較少受世俗的浸染,更多地保留了自然的純樸氣質,是一方“淨土”。那地方的山水令人陶醉,“我”和小朋友們夜間划船去看戲時,“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裡。”抒情的筆調,將月下水鄉描繪得清新,幽遠,如夢如幻,散發著江南泥土的芬芳,作者對故鄉的摯愛之情也隱然可見。

      不惟景色優美,這裡的人情更是淳厚。“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裡的人純樸好客,小朋友們也因“我”來而從父母那裡得到了減少工作的許可,陪“我”一起掘蚯蚓,釣魚蝦,放牛,充滿童真之趣。他們一個個聰明,熱情,活潑,也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才得以去看那年的社戲,夜裡行船的時候,“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裡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回來的時候因為肚餓,大家商議一起去“偷”羅漢豆,阿發因為自己家的羅漢豆大,便讓大家摘自己家的。後來六一公公知道大家“偷”吃了他的羅漢豆,非但不生氣,竟還特地送了些給“我”吃。此外如外祖母的慈藹,母親的關懷,也都讓人倍覺親切。在這臨海的小村裡,自然與人情融為一體,人情之質樸、淳厚如那裡的山水一樣令人沉醉、感動。平橋村不僅是“我”的“樂土”,更是作者精心營造的新的“桃花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榴蓮沒熟可以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