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鱗白甲魚是什麼】 多鱗白甲魚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simus (Sauvage et Dabry),又稱瓜溜、圓頭魚。肉細嫩、富脂肪。生長較快,3年魚體重2中斤以上。個體較大,最大能長至7市斤。為地區性經濟魚類。分佈於長江中上游
多鱗白甲魚又叫泰山赤鱗魚,與洱海的油魚、弓魚,青海湖的湟魚、富春江的鰣魚並列為中國五大名貴貢魚。《泰山藥物志》對其早有記載
怎麼辨別多鱗白甲魚的好壞?
多鱗白甲魚
原名多鱗顏頜魚,體長,稍側扁,背稍隆起,腹部圓。頭短,吻鈍,口下位,橫裂,口角伸至頭腹面的側緣。下頜邊緣具銳利角質;須2對,上頜須極細小,口角須也很短。背鰭無硬刺,外緣稍內凹。胸部鱗片較小,埋於皮下。體背黑褐色,腹部灰白。體側每個鱗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它各鰭灰黃色,外緣金黃色,背鰭和臀鰭都有一條桔紅色斑紋。
棲息在河道為礫石底質,水清澈低溫,流速較大,海拔高程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藉助河道中溶岩裂縫與溶洞的泉水發育,秋後入泉越冬。 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於夜半三更,頭部朝內,尾部向外,叢集而出,一般在8-10日內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齡以上,雌性為4-5齡,懷卵量為 0.6-1.2萬粒,生殖季節於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及著生在礫石表層的藻類為食,取食時用下頜猛鏟,進而將體翻轉,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後的石塊,可見白斑點點。分佈於嘉陵江水系和漢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東泰山。
池塘養殖方法如下:主養每畝放養量為1200-1500尾,畝產量為600-650公斤,採用投餵蛋白質為28%-32%的人工配合飼料及施放有機肥料相結合;混養每畝放養量為350-400尾,畝產量為200-250公斤,在飼養其他魚類情況下混養不需要投餵飼料。集約化的網箱中養殖主要是與其他魚類混養,其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15-20尾,既能增加產量又能清理網箱中的附著物。湖泊和水庫主要是混養,其放養量為每畝300-350尾
白點病、白斑病是較為常見的甲魚病害,兩者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頗有相似,但其病原菌卻截然不同,白點病的病原菌屬於細菌類,而白斑病則為真菌類。在養鱉生產過程中,有些養殖者對白點病、白斑病辨別不清,在鱉病治療過程中存在盲目、濫用藥物的現象,從而影響了鱉病的防治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多鱗白甲魚是什麼】 多鱗白甲魚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simus (Sauvage et Dabry),又稱瓜溜、圓頭魚。肉細嫩、富脂肪。生長較快,3年魚體重2中斤以上。個體較大,最大能長至7市斤。為地區性經濟魚類。分佈於長江中上游
多鱗白甲魚又叫泰山赤鱗魚,與洱海的油魚、弓魚,青海湖的湟魚、富春江的鰣魚並列為中國五大名貴貢魚。《泰山藥物志》對其早有記載
怎麼辨別多鱗白甲魚的好壞?
多鱗白甲魚
原名多鱗顏頜魚,體長,稍側扁,背稍隆起,腹部圓。頭短,吻鈍,口下位,橫裂,口角伸至頭腹面的側緣。下頜邊緣具銳利角質;須2對,上頜須極細小,口角須也很短。背鰭無硬刺,外緣稍內凹。胸部鱗片較小,埋於皮下。體背黑褐色,腹部灰白。體側每個鱗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它各鰭灰黃色,外緣金黃色,背鰭和臀鰭都有一條桔紅色斑紋。
棲息在河道為礫石底質,水清澈低溫,流速較大,海拔高程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藉助河道中溶岩裂縫與溶洞的泉水發育,秋後入泉越冬。 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於夜半三更,頭部朝內,尾部向外,叢集而出,一般在8-10日內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齡以上,雌性為4-5齡,懷卵量為 0.6-1.2萬粒,生殖季節於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及著生在礫石表層的藻類為食,取食時用下頜猛鏟,進而將體翻轉,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後的石塊,可見白斑點點。分佈於嘉陵江水系和漢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東泰山。
池塘養殖方法如下:主養每畝放養量為1200-1500尾,畝產量為600-650公斤,採用投餵蛋白質為28%-32%的人工配合飼料及施放有機肥料相結合;混養每畝放養量為350-400尾,畝產量為200-250公斤,在飼養其他魚類情況下混養不需要投餵飼料。集約化的網箱中養殖主要是與其他魚類混養,其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15-20尾,既能增加產量又能清理網箱中的附著物。湖泊和水庫主要是混養,其放養量為每畝300-350尾
白點病、白斑病是較為常見的甲魚病害,兩者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頗有相似,但其病原菌卻截然不同,白點病的病原菌屬於細菌類,而白斑病則為真菌類。在養鱉生產過程中,有些養殖者對白點病、白斑病辨別不清,在鱉病治療過程中存在盲目、濫用藥物的現象,從而影響了鱉病的防治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