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人生無可辜負
-
2 # 小羊咩咩2019
首先,通常家長所說的溶解度好是指奶粉衝調時容易溶解,這個是物理性質,即使溶解度差一點,也就是難溶,可以透過搖晃奶瓶或用攪拌棒加速溶解;
影響溶解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溫度、水質、奶粉顆粒等,所以不能單純以溶解度判斷配方奶的優劣
有些奶粉在製作工藝中添加了速溶劑,表現為溶解度好,因此我們需要客觀評價
配方奶粉的所謂好與不好,主要看配方,而配方應以母乳為標準,另外生產工藝、奶源、廠商實力等均是評估奶粉的重要指標,不能僅從溶解度來判斷
-
3 # 寶寶評測
經常有寶媽認為,奶粉不容易溶解、掛壁,是奶粉的質量有問題。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奶粉的溶解度,跟什麼有關呢?
溶解度跟什麼有關?總結起來,奶粉的溶解度,跟下面這幾個原因有關:
1、蛋白質。
蛋白質大部分不溶於水,或溶解度比較小,只是和水形成乳濁液(膠體),分佈於水中。如果蛋白質變性,則奶粉的溶解度會下降。
奶粉原料中的蛋白質在高溫噴霧乾燥的製造過程中,會發生蛋白質變性;或者在奶粉沖泡的過程中,如果水溫過高,也會導致蛋白質變性。
變性的蛋白顆粒,會在奶瓶壁上沉積,形成不易溶解的表象。
2、脂肪。
奶粉中的脂肪也不易溶於水,脂肪越多也不易溶解。沖泡奶粉時,水溫如果過低,會導致脂肪析出,附著於奶瓶壁上。脂肪含量越高,析出的可能就會越多。
3、脂溶性維生素。
奶粉中新增的維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脂溶性維生素含量如果比較高,也會影響奶粉的溶解度。
4、奶粉顆粒大小。
奶粉的顆粒越大,越容易溶解。一般而言,溼法工藝生產的奶粉顆粒會比干法工藝生產的更大一些,奶粉會顯得膨鬆一些。
幹法工藝因為要保證熱敏性的營養物質能夠更加均勻地混合,會把顆粒做得更小,但這樣一來奶粉遇水後會更容易粘連結團。
5、澱粉和蔗糖。
澱粉和蔗糖易吸溼,溶解度也會差,大家會發現一些德國的奶粉中會新增澱粉,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熱量,產生抗餓感,但這種奶粉的溶解性會差一些,有時會在奶瓶壁上形成澱粉結晶。
還有一些水解奶粉,如果加的蔗糖比較多,溶解性也會差一些。
6、沖泡方式。
如前所述,沖泡時的水溫會影響奶粉的掛壁程度。另外就是沖泡時的搖晃方式不對,也會導致泡多,溶解不充分。
綜合以上,嚴格來說,奶粉的溶解度高低,掛壁多寡,不能等同於產品的品質高低,而只是感官指標。跟奶粉的安全性,也沒有關係。
奶粉中加了化學助溶劑?還有的說法認為,不掛壁的奶粉是因為加了助溶劑。這也是不靠譜的。
一般所說的助溶劑,是指難溶性物質與加入的第三種物質,在溶劑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間的絡合物、締合物或複鹽等,主要作用是增加某種難溶性的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
在製藥和化妝品工業中,經常會用到助溶劑,比如苯甲酸鈉,水楊酸鈉,對氨基苯甲酸等;另一類是醯胺類化合物,如:尿素,菸醯胺、乙醯胺等。
但是注意,這些化學助溶劑都不會使用到奶粉中!
使用到奶粉中,算得上助溶劑的,就是麥芽糊精。但注意,麥芽糊精不是化學助溶劑。
一般在針對乳糖不耐受寶寶的無乳糖配方奶粉中,麥芽糊精的新增量會比較多,不過主要作用是為了提供能量,而不是助溶。
回覆列表
揭秘影響奶粉溶解度的四大因素
對於母乳不足或斷奶的寶寶,奶粉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很多媽媽們在現實生活彙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為什麼有些奶粉在沖泡過程中會出現難以溶解的現象?其實,奶粉溶解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1.奶源的差異
由於不同品牌的奶源存在一定的差異,媽媽在給寶寶選擇奶粉時會發現不同品牌奶粉的顏色、氣味以及溶解的速度會有一定程度的區別。一般而言,生產於北緯40°左右的世界黃金草原帶的奶粉擁有高階品質、比如愛爾蘭地區,那裡日照充足,氣候適宜,並且純淨無汙染,產出的奶粉品質比較有保障。
2.是否新增助溶劑
額外新增助溶劑的奶粉,對寶寶的營養和健康是無益的。助溶劑充當的是難溶物質與溶劑(比如水)之間的絡合物,以增加該種物質的溶解度。這些東西沒有營養價值可言,所以美國和歐盟的有機食品標準明確規定禁止新增。因此當奶粉溶解過快時,並不意味著優質,還要檢視其成分構成,媽媽務必不能買含有助溶劑的配方奶粉。
3.奶粉顆粒的大小
顆粒較大、表面粗糙、內部多孔的奶粉與水的接觸面積比較大,水分子對於奶粉的滲透率高,故易溶於水,這與奶粉生產工藝有關。比如溼法工藝生產技術,能將所有營養元素在液體狀態下進行物理混合,避免了混合過程中各營養元素可能產生的化學反應,從而保證每顆成品配方奶顆粒的營養素均勻,市面上,獲得”愛爾蘭品質典範”稱號的惠氏啟賦就採用了此種工藝,粉質細膩,能全面溶解。
4.水溫的影響
由於奶粉中的成分,如蛋白質等在過高的溫度下容易變性,因此沖泡奶粉時溫度最好控制在40-80℃,這樣能使奶粉充分溶解,而且不會破壞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