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立賢?賢的標準是什麼?誰來評定賢不賢?

    舉個例子,考試考歷史、語文、政治、作文,考試的對錯、評分,都是評卷老師一人說了算,他說你及格你就及格,說你不及格就不及格吧?這個是主觀。

    但是,考數學、物理、化學,這是評卷老師說了算嗎?不是,這個不可能人為更改的結果,更客觀。

    所以你看到,大師都是文學家、畫家、書法家、鋼琴家、演員,因為這些都是客觀的東西,有話語權的人說你是大師你就是大師了,不然你水平再高也沒用。

    評判皇子“賢”還是“不賢”,誰去評判?權臣?還是皇帝?還是大臣們投票?評判用什麼標準?道德?還是智商?這兩個東西能作為標準?

    如果是比誰更賢,最終就是比支援哪個皇子的大臣多了,這就是結黨營私,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西晉賈南風的侄子叫賈謐,其人好學,有才思,被人稱美為文采可與西漢賈誼相比,當時聲名赫赫的這個文學小圈子共有二十四人,號為“文章二十四友”,其中不僅有剛剛倖免於楊駿之難的美男子潘安,還有中國文學史上數位名人——陸機、陸雲、左思、劉琨以及那位因富而流名後世的石崇等人,也號稱“金谷二十四友”。

    這人賢不賢?真的賢嘛?有權就能讓天下名士伴你左右,跟你稱兄道弟,誰敢說你不賢?

    賈南風的侄子,可以跟當時的太子爭皇位,這就是賢的標準?

    所以,賢不賢根本就選不出結果,只會引起爭奪,朝廷分成兩派,互相攻伐,最後打一仗提前接班。

    而年長呢?這個這個是客觀存在的,改變不了的東西,沒有什麼爭議,這樣也不會有什麼奪嫡的想法了,皇位繼承相安無事。

    誰說皇長子不賢呢?誰繼承皇位,對國家有很大改變?誰敢說,李建成繼承皇位,不會比李世民做得更好?

    多說一句,那些鼓吹素質教育的,非蠢既壞,考試讀大學,是最客觀的,如果憑藉校長老師推薦去學,你覺得你拿什麼跟權貴去爭名額?到時候好大學都是權貴的孩子。

  • 2 # 老樊說史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出的剛性規則,被歷朝歷代應用,且屢試不爽。

    立賢,是從國家層面考慮問題,以國家利益為重,理論上是十分正確的。它的優點顯然是擴大了選拔領導人的範圍,選出符合要求的領導人的機率就大許多,缺點是操作程式比較複雜,變數多,容易引起紛爭。

    立長,是從皇家自身考慮問題,以皇族利益為重,兼顧國家利益,概念明確,容易實施。它的優點是事先設定了條件,皇權更替簡便易行,社會成本低。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選人範圍小,領導人水平和素質無法保證,阻礙國家長遠發展。

    歷朝帝王特別是開國皇帝強調嫡長子繼承製,就是為了確保皇權不會落入外人手中。對內可以穩定人心,使其他皇子不敢窺視皇位,避免紛爭、政變,甚至戰亂。對外排除了外界插手皇權更替的機會,特別是朝廷的官員不再有政治投機的意識,統一意志,輔佐皇長子侍奉朝廷。

    就社會層面講,立長不立賢會降低政治成本,避免紛爭引起的政變和戰亂,減少無辜犧牲。但同時國家的最高領導層成為一種預設,素質能力無法保證,嚴重影響社會進步和發展。兩相比較,溫和一點選擇,還是立長不立賢好一些。

  • 3 # 東北神人

    為了保持皇位的順利交接,不引發動亂,才立下這個規矩。

    長不長,能看出來。閒不閒,這不好判斷。誰的年齡大就讓誰當皇帝,雖然有可能這個皇帝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指定能保證平穩過渡,實現權力的平穩交接。不至於引發動亂,如果力嫌這個嫌,誰能看出來呀?

    一個人是否有賢德,這個沒有客觀標準,只是人的主觀評價而已。認為誰好誰就好,那麼就會導致混亂髮生。你說誰好誰就好,這個沒有一定的標準。也無法判斷,而誰是老大,誰的年齡大,這個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是客觀的事實,誰也否定不了。

  • 4 # 鄢光乾

    古代皇帝為什麼立長不立賢?道理其實很簡單:

    一、“長”是出生的先天條件,是不可更改的硬體,且是唯一,所以才最具說服力。因而立長才可能導致皇權在交接過程中只有是唯一的條件才不可能發生其他意外,政局才穩定,家天下才永存。

    二、“賢”是後天的軟體,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可隨時發生變化,更不是唯一。所以,如果皇權繼承者立賢的話,就會生出許多不確定因素,導致皇家政局不穩,內亂不休。這是皇家極不願看到的局面。

    三、先出生者為長,無論賢愚,都比後出生者有威望,才能壓服其他皇權覬覦者。而賢者雖才,但不能服眾。且賢者無老幼尊卑之分,無固定之評判法度,徒增不穩政局之風險。

    所以,立長不立賢,皇家政權傳承成本和執政風險最小的皇權過渡方式。長比賢更直觀,更能服眾,具有排他性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資本。這樣才能使皇權能平穩過渡。

    從皇家政權的傳承採取立長不立賢,重硬體不重軟體,來說說教師晉職稱的原理。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也有硬體和軟體之分,但軟硬體都要具備。根據相關檔案規定,教師晉升職稱的硬體有工作年限、論文、評獎評優等等。軟體就比較多了,比如說優質課、輔導青年教師、各類校本教研、公開課、教繼教、班主任工作情況、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料、記錄等等,多得舉不勝舉。然而,大多數軟體都可以造假,並不能真正體現一個教師的能力。就是硬體中的諸如論文、評獎評優等等條件,都不一定是“硬”的。因為論文可以請人寫,甚至直接從期刊那裡花錢買論文來發表,你說這能體現一個教師的能力嗎?評獎評優更是人為的主觀性,在大多數時候根本不能體現教師的真正德能。所有的硬體當中,只有工作年限才是最硬的硬體。所以,教師晉升職稱的所有軟硬條件,只有工作年限才是最硬的,才最具說服力。所以,評職稱最好是憑工作年限自然晉升,其他的任何軟硬條件都是軟得可怕,假得不可思議。就如皇權傳承,立長才最具說服力,賢者無從說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整合吊頂裝廚房久了會不會變黃?正在裝修,不知道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