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LovetreePig

    你正宗政體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共和政體變態政體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平民政體

    在亞里士多德的政體變革模式中,正宗政體或好政體的宗旨是以公民共同利益為施政的最高綱領的政體形式,而變態政體或壞政體反之是以執政集團的部分群體的利益為執政的最高準則。每一組政體的的變態都是由於 “利我主義”的意識形態在統治者階層蔓延的後果,並且將利我的行動準則應用到執政的程序中。其中,僭主政體以僭主的個人私利為最高綱領,改變了賢明君主德治下的繁盛的城邦及幸福的公民生活的政治局面。寡頭政體以富戶的利益為行動準則,改變了在城邦精英-貴族的智慧的治理下的城邦的和諧局面。平民政體為窮人的利益服務,改變了“中庸”政體各城邦階層的協調有序、和諧共處的美好圖景。另外,從亞里士多德的政體變態圖示考慮,政體的變態不僅是縱向的跌落,而且包含斜向的轉換。

    君主政體的衰落

    君主政體的變態形式:

    君主政體→僭主政體(縱向)

    君主政體衰落的最重要原因在於王位的繼承者的平庸化,並且由於王位繼承中的父子反目、兄弟仇殺等自我殘殺行為使得城邦的更加元氣大損。亞里士多德認為“即使有人堅信王制對於各城邦是最優良的的統治方式。那麼王室的子嗣應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呢”王位是不是由王族後裔來繼承呢?可是倘若他們才德平平,就會危及城邦社稷。”

    另外,有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就是當君主的後代不賢明、才能平庸時,君主不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子嗣而傳給非本家族的賢明之人。亞里士多德認為這是對人性的苛求,古希臘乃至世界歷史上幾乎不存在這種理想的王位繼承形式,因此君主的代際平庸化趨向不可不免,君主政體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

    貴族政體的變態

    貴族政體的變態形式:

    貴族政體→寡頭政體(縱向)

    貴族政體→平民政體(斜向)

    貴族政體的自身特性包含寡頭政體的因素,兩種政體都是由城邦中的少數人執政,這就可能使少數的執政者的德行降低、滋生惡的毒素,一旦執政者的德行降低,利我主義的思想擴散,城邦至善的政治理念也會被湮滅,這時的貴族政體已經轉變為十足的寡頭統治了。

    未能更好的混合了平民主義和寡頭主義是造成貴族政體的重要原因,統治者德行降低進一步加深了寡頭主義的城邦屬性。而平民主義因素在貴族政體中合乎比例的存在會使貴族政體更加的具有穩定性,更能實現城邦的至善。

    平民主義弱於寡頭主義:

    寡頭政體中畢竟是是少數人的統治,在這種體制下,名位為少數人所佔,顯貴階層有機會為所欲為。當敗壞的德行和自利思想佔據統治者時,顯貴階層就會肆意妄為,破壞城邦的法治有序局面,他們會大量的聚集財富,侵犯城邦大多數人的利益,這時貴族政體已經演變為寡頭政體。

    自我主義的盛行導致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爭奪,德行的敗壞使得顯貴階層不再追求城邦最大幸福而專心致志的以財富和權力為最大執政宗旨。這個趨勢的表現就是統治者中有人意欲奪取最高交椅,貴族集團的內部更小的政治勢力如果取得優勢,那他們就會奪取最高權勢,寡頭統治因此形成。

    平民主義甚於寡頭主義:

    在平民主義的勢力強於寡頭主義時,平民階層的變革行動就隨即展開,當群眾在德行方面趕上統治者時,已被自我主義思想侵襲的顯貴階層會竭盡全力的反撲群眾的思想和行為上的反叛運動,這樣平民階層和顯貴階層的對立使得在人數和德行佔有優勢的平民階層就會獲得統治權,這樣平民政體由此建立。

    城邦內部階層在經濟政治上的兩極分化使得平民階層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而進行反抗運動,導致城邦內亂四起,如果平民階層的數量優勢勝過統治階層,那旨在維護窮人利益的平民主義城邦將建立。

    具有德行和勇猛的公民卻受權貴貶損,那麼他們必然會採取行動,反對現存政治。這是貴族政體滅亡的又一原因。

    共和政體的變遷

    共和政體的變態形式:

    共和政體→寡頭政體(斜向)

    共和政體→平民政體(縱向)

    共和政體是平民主義、寡頭主義和德行三元素組成的混合政體,由於它更加考慮德行這一因素,所以比貴族政體更加具有穩定性。

    亞里士多德政體變革正規化中的原因

    共和政體的現實的個別別存在都會有所傾向性,而傾向一方的力量會有所增長。在傾向於平民主義的共和政體中,窮人如果受到不公正待遇,那麼就迫使政體轉向平民主義。在傾向於寡頭主義的共和政體中,顯貴階層力量的增長會導致類似於貴族政體向寡頭政體的變態。

    1平等原則的對立

    平等具有兩重含義,一是數目上的平等,二是價值上的平等,在平民主義的政體中,平民主義者認為自己與一切自由人平等,在一切權利的享有上也當無條件平等。在寡頭主義的政體中,寡頭主義者認為自己在財富方面與普通人不平等,因此在一切方面也應當不平等,權利的享有亦如此。平民主義為了追求數目意義上的平等進行革命,而寡頭主義為了追求價值上的平等同樣進行革命,政體變革透過這兩種力量的消長而實現。

    2對名利的追求

    一旦統治者階層“利我主義”的意識形態氾濫,其官員們會互相傾軋,甚至向使他們獲得利益的政體發難,他們會侵佔公共財產。不根據才德和價值的名位資格的獲得會使感到不公的人圖謀反叛。

    3恐懼

    人做了不義之事後害怕受到懲罰或擔心蒙受不義之事,便搶先發難,導致政變。

    4階層力量失衡

    當城邦各個階層的力量出現失衡時,力量大的階層會依仗其力量優勢,破壞社會組織的平衡,導致政體的變更。

    5越權

    當執政者的權勢過大時,內亂容易發生。

    6忽視小節、城邦公民未休慼與共、選舉舞弊等因素也是導致政體變革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後買房個人所有怎麼寫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