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偷鈴鐺的人怕鈴響,把自己耳朵堵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呂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示例】:硬把漢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戲。
◎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畫餅充飢
[ huà bǐng chōng jī ]
用畫的餅解餓。《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dàn)也。” 後用“畫餅充飢”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也用以比喻只有虛名而沒有實惠。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自】:《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示例】:小生待~,小姐似望梅止渴。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葉公好龍
[ yè gōng hào lóng ]
據說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見於漢代劉向《新序·雜事》)。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歷史故事的成語有:
三顧茅廬
[ sān gù máo lú ]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示例】: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大公無私
[ dà gōng wú sī ]
1.完全為人民群眾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2.處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解釋】: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自】: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示例】: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著一個光明磊落、~的心懷。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歌頌人的品德
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世說新語·假譎》記載,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喝,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例】: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完璧歸趙
[ wán bì guī zhào ]
戰國時代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璧去換城。相如到秦國獻了璧,見秦王沒有誠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設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趙國(見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示例】: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物歸原主
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偷鈴鐺的人怕鈴響,把自己耳朵堵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呂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示例】:硬把漢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戲。
◎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畫餅充飢
[ huà bǐng chōng jī ]
用畫的餅解餓。《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dàn)也。” 後用“畫餅充飢”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也用以比喻只有虛名而沒有實惠。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自】:《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示例】:小生待~,小姐似望梅止渴。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葉公好龍
[ yè gōng hào lóng ]
據說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見於漢代劉向《新序·雜事》)。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歷史故事的成語有:
三顧茅廬
[ sān gù máo lú ]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示例】: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大公無私
[ dà gōng wú sī ]
1.完全為人民群眾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2.處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解釋】: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自】: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示例】: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著一個光明磊落、~的心懷。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歌頌人的品德
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世說新語·假譎》記載,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喝,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例】: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完璧歸趙
[ wán bì guī zhào ]
戰國時代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璧去換城。相如到秦國獻了璧,見秦王沒有誠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設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趙國(見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示例】: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物歸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