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犁 以牛牽引用於翻土,犁鏵、犁壁為鐵製,餘皆木製。80年代後,平原多以機耕,山區尚有少量使用。用於農田或旱地的耕作。2000多年以前西漢的農具圖譜,便有的犁的記載。那時中國農民製造的木犁,已經達到了相當完善的高水平。一張犁鏵,由犁尖、犁鏡、犁床、犁託、犁柱等多部件組成,再配上一個橫8形的犁轅,無論是入土角度,還是翻土曲線的牽引點的選擇,完全符合力學原則。當今,世界各國製造了幾百種機引犁,而它們的主要結構、基本設計,也跳不出西漢木犁的基本原理。木犁一般分旱犁和水犁兩種,旱犁的俗名為“箭犁”,粗大牢固,有一個形狀為“箭”的構件,因此而得名;水犁的構造簡單、輕便,俗名叫“獨犁”。 耙 用於耕後碎土,呈長方形,木架鐵齒,耙架上裝10餘把鐵刀片,以刀片滾動切碎泥塊。耙 harrow 1.用於表層土壤耕作的農具。耕作深度一般不超過 15 釐米。耙在中國已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稱之為“鐵齒?楱”,而將使用此農具的作業稱作耙。元《王禎農書》記載有方耙、人字耙、耮(用柳條編織的無齒耙)和耖(水田用的耖田耙)。現在常用的耙主要有圓盤耙、釘齒耙和水田星形耙等。 ①圓盤耙。以成組的凹面圓盤為工作部件,耙片刃口平面同地面垂直並與機組前進方向有一可調節的偏角。作業時在拖拉機牽引力和土壤反作用力作用下耙片滾動前進,耙片刃口切入土中,切斷草根和作物殘茬,並使土垡沿耙片凹面上升一定高度後翻轉下落。作業時能把地表的肥料、農藥等同表層土壤混和,普遍用於作物收穫後的淺耕滅茬、早春保墒和耕翻後的碎土等作業,也可用作飛機播種後的蓋種作業。按耙組的配置形式可分為單列式、雙列對置式和偏置式三種。 ②釘齒耙。以成組的鋼製釘齒為工作部件。用於犁耕後平整地面,破碎地表的土塊或板結層,以減少水分蒸發;也可用於覆蓋撒播的種子和肥料,以及苗期除草、疏苗等。耙深5~6釐米。耙齒斷面有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和刀形。刀形耙齒又稱刀齒耙。方形、菱形和刀形耙齒有良好的鬆土、碎土能力。 ③往復驅動耙。由前後兩根裝上釘齒的橫杆組成。由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透過傳動裝置使兩根橫杆作相對往復運動 ,使釘齒在作業時起振動碎土作用。 ④立式轉齒耙。由若干個橫向排列的、帶有兩個直釘齒的“門”形轉子組成 。相鄰轉子的旋轉方向相反,釘齒相互錯開90°。耙深可達25釐米,適用於塊根作物,耗能較大。 ⑤彈齒耙。耙齒是由彈簧鋼片製成的弓形齒,作業時有彈性。適用於草原和牧場更新,可將雜草根系刨出地表。 ⑥網狀耙。耙齒由彈簧鋼絲彎制而成。前後左右耙齒之間用活動鉸鏈彼此相連,形成一個撓性組,作業時如網鋪地,對地面適應性較好,適用於犁耕後碎土,也適用於玉米、甜菜等作物的疏苗。 ⑦滾籠耙。工作部件是一個橫置臥式圓籠,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滾動前進,壓碎土塊,用於砂壤土的耕後碎土作業。也用於水田整地。 ⑧星輪耙。工作部件是由許多星輪排列而成耙組。作業時各星輪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旋轉碎土,兼有鎮壓作用。 ⑨ 水田星形耙。工作部件是由許多星形盤組成的耙組,耙組在土壤反力作用下作整體轉動,用於水田整地。有碎土、翻蓋綠肥和起漿等作用。 ⑩軋輥。是中國南方水稻地區使用的表土耕作機具。有實心軋輥、空心軋輥和百葉軋輥等型別。平整效能較好,適用於一般土壤。作業時起碎土、滅茬、起漿、平整土地等作用。 ?水田驅動耙。工作部件由齒板式耙滾和耥板組成。耙滾由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驅動旋轉,有良好的碎土、平地、起漿和覆蓋綠肥的作用。耙深10~12釐米,作業效能好。 2.古代長兵器。原為農具,後演變成兵器。一般以鐵為柄,長九尺,無鐏。柄端橫一長方形鐵板,長一尺八,厚四寸,週四寸。上有七寸長銳齒七至十一個。耙重而沉,其用法有擂擊、撞擊、築擊,反擊、格、架、挑、撥、擋、劃等。武術單練套路的有荷葉耙,九齒釘耙等,對練的有耙對刀牌、耙進槍等。 六齒耙 耙頭長二尺二寸,因有六個鋒利的鐵齒,故名。用法與鈀同。 七星耙 由耙頭、耙柄兩部分組成,耙頭以鐵或鋼製。有三叉,中叉長一尺有餘,兩側叉長約5寸,叉間距約二寸四,耙柄硬木直,因中叉上有七個圓星線,故名。 排耙木 屬少林門的古重兵器。此兵器曾為突厥人史大奈所用,流傳至今,流傳至今。排耙木由耙頭、木柄、尾椎組成。長約五尺四寸,耙頭呈"丁"字形,六根耙尖似木梳豎立。基本技法有刺、撩、拍、攔、掃、刨、絞、掄、鉤等;基本步型有弓、虛、歇、僕、獨立、跪步等。 大 耙 南方拳派稱為叉(即三股叉)。 鐮刀 俗稱割刀,呈月牙狀,刀口有斜細鋸齒,尾端裝木柄,用以收割稻麥。鐮刀:是農村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右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稻穀,在江南的一些農村現在還有廣泛的使用. 50年代受蘇北、山東大鐮刀影響,刀體、刀柄稍有加長,為今收割常用工具。 鋤頭 用於鬆土、削草。可分劈草鋤、闊板鋤、開山鋤等。鋤頭。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 同本義 [hoe]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杜甫《兵車行》 耬 也叫耬犁。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其農作工具為現在播種機的前身。 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犁是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所發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這種耬犁就是現在北方農村還在使用的三腳耬車。耬車有獨腳、二腳、三腳、甚至四腳數種,以二腳、三腳較為普遍。王禎《農書· 耒耜門》記載,兩腳耬的具體結構為:“兩柄上彎,高可三尺,兩足中虛,闊合一壟,橫桄四匝,中置耬鬥,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自下。”
木犁 以牛牽引用於翻土,犁鏵、犁壁為鐵製,餘皆木製。80年代後,平原多以機耕,山區尚有少量使用。用於農田或旱地的耕作。2000多年以前西漢的農具圖譜,便有的犁的記載。那時中國農民製造的木犁,已經達到了相當完善的高水平。一張犁鏵,由犁尖、犁鏡、犁床、犁託、犁柱等多部件組成,再配上一個橫8形的犁轅,無論是入土角度,還是翻土曲線的牽引點的選擇,完全符合力學原則。當今,世界各國製造了幾百種機引犁,而它們的主要結構、基本設計,也跳不出西漢木犁的基本原理。木犁一般分旱犁和水犁兩種,旱犁的俗名為“箭犁”,粗大牢固,有一個形狀為“箭”的構件,因此而得名;水犁的構造簡單、輕便,俗名叫“獨犁”。 耙 用於耕後碎土,呈長方形,木架鐵齒,耙架上裝10餘把鐵刀片,以刀片滾動切碎泥塊。耙 harrow 1.用於表層土壤耕作的農具。耕作深度一般不超過 15 釐米。耙在中國已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稱之為“鐵齒?楱”,而將使用此農具的作業稱作耙。元《王禎農書》記載有方耙、人字耙、耮(用柳條編織的無齒耙)和耖(水田用的耖田耙)。現在常用的耙主要有圓盤耙、釘齒耙和水田星形耙等。 ①圓盤耙。以成組的凹面圓盤為工作部件,耙片刃口平面同地面垂直並與機組前進方向有一可調節的偏角。作業時在拖拉機牽引力和土壤反作用力作用下耙片滾動前進,耙片刃口切入土中,切斷草根和作物殘茬,並使土垡沿耙片凹面上升一定高度後翻轉下落。作業時能把地表的肥料、農藥等同表層土壤混和,普遍用於作物收穫後的淺耕滅茬、早春保墒和耕翻後的碎土等作業,也可用作飛機播種後的蓋種作業。按耙組的配置形式可分為單列式、雙列對置式和偏置式三種。 ②釘齒耙。以成組的鋼製釘齒為工作部件。用於犁耕後平整地面,破碎地表的土塊或板結層,以減少水分蒸發;也可用於覆蓋撒播的種子和肥料,以及苗期除草、疏苗等。耙深5~6釐米。耙齒斷面有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和刀形。刀形耙齒又稱刀齒耙。方形、菱形和刀形耙齒有良好的鬆土、碎土能力。 ③往復驅動耙。由前後兩根裝上釘齒的橫杆組成。由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透過傳動裝置使兩根橫杆作相對往復運動 ,使釘齒在作業時起振動碎土作用。 ④立式轉齒耙。由若干個橫向排列的、帶有兩個直釘齒的“門”形轉子組成 。相鄰轉子的旋轉方向相反,釘齒相互錯開90°。耙深可達25釐米,適用於塊根作物,耗能較大。 ⑤彈齒耙。耙齒是由彈簧鋼片製成的弓形齒,作業時有彈性。適用於草原和牧場更新,可將雜草根系刨出地表。 ⑥網狀耙。耙齒由彈簧鋼絲彎制而成。前後左右耙齒之間用活動鉸鏈彼此相連,形成一個撓性組,作業時如網鋪地,對地面適應性較好,適用於犁耕後碎土,也適用於玉米、甜菜等作物的疏苗。 ⑦滾籠耙。工作部件是一個橫置臥式圓籠,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滾動前進,壓碎土塊,用於砂壤土的耕後碎土作業。也用於水田整地。 ⑧星輪耙。工作部件是由許多星輪排列而成耙組。作業時各星輪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旋轉碎土,兼有鎮壓作用。 ⑨ 水田星形耙。工作部件是由許多星形盤組成的耙組,耙組在土壤反力作用下作整體轉動,用於水田整地。有碎土、翻蓋綠肥和起漿等作用。 ⑩軋輥。是中國南方水稻地區使用的表土耕作機具。有實心軋輥、空心軋輥和百葉軋輥等型別。平整效能較好,適用於一般土壤。作業時起碎土、滅茬、起漿、平整土地等作用。 ?水田驅動耙。工作部件由齒板式耙滾和耥板組成。耙滾由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驅動旋轉,有良好的碎土、平地、起漿和覆蓋綠肥的作用。耙深10~12釐米,作業效能好。 2.古代長兵器。原為農具,後演變成兵器。一般以鐵為柄,長九尺,無鐏。柄端橫一長方形鐵板,長一尺八,厚四寸,週四寸。上有七寸長銳齒七至十一個。耙重而沉,其用法有擂擊、撞擊、築擊,反擊、格、架、挑、撥、擋、劃等。武術單練套路的有荷葉耙,九齒釘耙等,對練的有耙對刀牌、耙進槍等。 六齒耙 耙頭長二尺二寸,因有六個鋒利的鐵齒,故名。用法與鈀同。 七星耙 由耙頭、耙柄兩部分組成,耙頭以鐵或鋼製。有三叉,中叉長一尺有餘,兩側叉長約5寸,叉間距約二寸四,耙柄硬木直,因中叉上有七個圓星線,故名。 排耙木 屬少林門的古重兵器。此兵器曾為突厥人史大奈所用,流傳至今,流傳至今。排耙木由耙頭、木柄、尾椎組成。長約五尺四寸,耙頭呈"丁"字形,六根耙尖似木梳豎立。基本技法有刺、撩、拍、攔、掃、刨、絞、掄、鉤等;基本步型有弓、虛、歇、僕、獨立、跪步等。 大 耙 南方拳派稱為叉(即三股叉)。 鐮刀 俗稱割刀,呈月牙狀,刀口有斜細鋸齒,尾端裝木柄,用以收割稻麥。鐮刀:是農村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右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稻穀,在江南的一些農村現在還有廣泛的使用. 50年代受蘇北、山東大鐮刀影響,刀體、刀柄稍有加長,為今收割常用工具。 鋤頭 用於鬆土、削草。可分劈草鋤、闊板鋤、開山鋤等。鋤頭。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 同本義 [hoe]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杜甫《兵車行》 耬 也叫耬犁。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其農作工具為現在播種機的前身。 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犁是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所發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這種耬犁就是現在北方農村還在使用的三腳耬車。耬車有獨腳、二腳、三腳、甚至四腳數種,以二腳、三腳較為普遍。王禎《農書· 耒耜門》記載,兩腳耬的具體結構為:“兩柄上彎,高可三尺,兩足中虛,闊合一壟,橫桄四匝,中置耬鬥,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