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謝榜眼老師
因為蜀國是劉備建立的,劉備姓劉,是漢朝皇室後裔。漢朝被曹丕篡位奪權後,就滅亡了。所以劉備建立的蜀漢,從封建思想來看,則是漢朝的延續。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忠君思想對漢朝續存的美好願望。而魏和吳則屬於“亂臣賊子”,外姓謀奪劉姓天下。所以,做為封建社會時代的羅貫中,要以蜀國的視角來寫三國演義。
-
3 # 辰垚公子
因為三國演義寫是漢末的故事,漢室是正統勢力,而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孫,別人都稱他劉皇叔,劉備一生的志向就是恢復漢室
-
4 # 張言好書畫
因為羅貫中是亂世中人,本來是有志圖王者,就是有心匡扶正義,以安天下黎民之人!從這個線索就可以明白為什麼選蜀漢為正統,選劉備為正統君主!
首先漢朝立國經過東西漢約四百年,雖然有劉邦平定剿滅異姓諸侯王之戰,又有功臣禪除諸呂奪權的上層撕殺,但是終漢一朝,朝廷對有功的侯爵都是不錯的,不少人食邑到東漢末年,所以袁紹、諸葛亮等人反對曹操時都稱其“世食漢祿”而挾持天子,因為曹操的祖上曹參、夏侯嬰都是漢開國功臣,後代享受爵祿達數百年!同時漢朝廷基本上實施休養生息的政策,老百姓起初生活不錯,壞是壞在地方官員的貪腐上,軍閥割據殘害百姓!因此曹操即使挾持了漢獻帝,也不敢輕易廢帝,自己到晚年才敢稱魏王!
而曹操挾持漢帝的同時,劉備以漢室之胄為名討賊,以仁政佈德於天下,與曹操動輒屠城相比,更得民心!羅貫中以揚劉抑曹的出發點寫《三國演義》其實也是希望在元末爭奪天下的人能是個仁君,劉、關、張起事的理想是匡扶漢室,拯救天下倉生,他認為劉備對百姓比曹操更好,所以選擇劉備為正統,以蜀漢為主角!
-
5 # 天雨146927234
個人認為,劉備劉皇叔是皇家正統的緣故。自然,作者也是站在漢皇室的立場。所以,以蜀漢為主線展開《三國演義》故事。
-
6 # 老劉爆品會
謝謝邀請,謹以我參與的同類話題作答如下:《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演義類小說,在依據正史的基礎上,虛構很多的故事,使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曲折生動,充滿了娛樂娛情色彩,使人愛不釋手。蜀國作為《三國演義》的主視角,也就是小說的主線,筆者認為由以下幾個原因決定:一是蜀漢的建立者劉備,按封建法理的沿襲制來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室的宗親後裔,是漢家的餘脈,為小說受眾正統觀念所認同。而魏之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終其一生,亦未稱帝,後由其子曹丕代漢而稱魏國。孫吳只不過為一方割據政權而己。這在小說中有清晰的描述。二是作者對封建統冶下,其封建文化思想的需要,封建思想宣揚,忠君,愛國,仁義,禮信等,在蜀漢人物身上有著集中的體現,如劉關張桃國三結義,劉備衣帶詔討曹操。關羽華容道釋曹操,趙子龍數次護主,諸葛亮鞠躬盡瘁等,詮釋了忠,孝,仁,義。對曹孫而言其不忠於漢室,就無什麼忠義而言了。三是作者生存環境和文化氛圍的需要,羅貫中所生活的時代,正是與三國時代有相同之勢。對小說環境深有感觸而作。且元文化與漢族文化差異化很大,迫切希望有漢族文化傳統的朝代治續封建文化正統。以上三點,筆者認為就是《三國演義》主線為蜀漢的原因,簡而言之,以饗讀者。老劉原創,歡迎批評指正,分享
-
7 # 順其自然159220662
因為作者是元朝人,站在元朝漢族受欺詐的愛國主義的角度講,抗擊北方民族的侵蝕思維,又不便說明白,所以,以曹操為代表,代表北方侵略,暗指元朝統治者。
劉備,自稱漢室宗親,用劉備代表漢民族,也可以講是作者的立場。
東吳,代表當時的友幫鄰國。
用暗喻的手法,以小說的形式,抗拒元朝統治者,表達漢民族的愛國情懷。讚揚漢民族仁義,寬厚,與鄰和善的美德。貶稱曹操北方民族的陰險侵略。寫的是三國演義的故事,實則表達的是,作者所在朝代的形勢,立場,觀點。
-
8 # 健康工程師YOUNG
其實,在看背景就知道,漢高祖劉邦,劉備就是後代,而且這樣的背景去寫三國,是個基礎,同樣,漢統一實質,是一個當時一個百姓當中一個認可,蜀國,蜀漢,在小說當中,一個三國亂在,一個正統,一個是梟雄,反派,是有對立面
同時,封建社會在當時講究正統
回覆列表
並非以“蜀國”為主視角,而是以“漢”為主視角。劉備立國,國號“漢,以示接續漢統。既然名義上他是漢,自然就作為主視角。
雖然大家通常稱劉備之一支勢力的代號是“蜀”或“蜀漢”,可是劉備立國時,明明白白打出了旗號是“漢”。雖然劉備是開國君主,但名義上,這一支勢力是接續漢朝的統治的。
《三國演義》,甚至包括其他古代三國故事,它們雖然是描述一個分裂時期的歷史,但不能宣揚分裂,否則就列入“十惡不赦”重罪的首條,“謀反”。出身流氓的大耳賊劉備有什麼可招人喜歡的,是吧?歷史上,也不乏曹操的擁躉,但是為什麼沒人以曹操或是孫權方面的故事為主線來講述三國呢?正是因為,這兩個勢力代表的都是造反,是典型中的典型,何況還都成功了。
劉備勢力雖然本質上與曹、孫無二,但名義上,劉備不是反叛者,而是忠心維護漢朝政權的骨幹,是力保漢朝繼續傳承下去的忠良,並且也的確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苗裔,根紅苗正,尤其也真是是奉“衣帶詔”伐曹。
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被曹丕所迫而退位,劉備才在曹丕之後稱帝,國號仍為“漢”。不論劉備背後做得如何,但表面上,劉備是保護漢朝政權、以一己之力存留了漢朝政權的。
換句話說,劉備在表面上是個忠義的正面典型。
諸多三國故事的作者,或許也有討厭劉備的。但劉備是正面典型,寫他等於宣傳對皇權盡忠,不犯法;寫曹、孫,相當於宣揚“謀反”,誅九族。那你說,怎麼選?古代小說作者們,以劉備勢力為主視角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反正公道自在人心,以劉備為主視角也不算篡改歷史,也就這麼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