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看法,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宋徽宗時期軍事決策失誤帶來的軍事災難。有人認為北宋滅亡的根源早已積累,其實並不準確。眾所周知自仁宗朝范仲淹主政西北開始,宋朝就一直致力於西北拓邊戰爭。其方針包括彈性防禦、積極防禦、寨壘式進攻和一點連線式防禦。經過韓琦、富弼、狄青、劉滬、王韶、折氏將門、種氏將門以及李憲的繼承與發展,這套軍事方針在神宗到徽宗年間已經被宋軍利用得如火純青。雖然期間西夏取得部分戰果,但是更多的是丟失領土,被宋朝打得稱臣稱子,吐蕃青唐部也歸順宋朝,青海大部地區也都歸順。
可以這麼說,如果宋徽宗不把軍事重心改為北擴,宋朝是不會滅亡的。宋朝坐擁西北大好局勢,並沒有珍惜。童貫主導對遼進行戰爭,聯金滅遼,因為他認為天祚帝昏庸無道,腹背受敵是收復剩下的燕雲地區大好時機。於是單方面撕毀宋遼合約,調動宋朝河南地區軍隊發動對遼戰爭。宋朝河南地區軍隊常年沒有作戰經驗,且宋朝精銳在西北,宋朝以步兵為主,用慣性思維對付遼國導致北伐失利。事後,宋朝迷信於金國會履行諾言,不會南下。整個河北至河南大地幾乎是敞開的,看《清明上河圖》就知道徽宗時期的開封幾乎不設防。於是金軍長驅直入,打到開封城下,只有少量軍隊和皇帝儀仗隊禦敵。宗澤、李綱等人只能依靠地方軍和臨時徵集的勤王軍救援,屢次挫敗金軍。奈何宋徽宗對贏得戰爭沒有信心,一味求和。上層決戰之心不足,導致金軍得寸進尺,進而導致靖康之恥。
金軍南下,太原宋朝守軍數萬都能守城如此之久,後來宋高宗帶人南撤。西北拓邊軍隊在吳氏的帶領下由陝西進入四川,期間多次挫敗金軍。富平之戰就是經典的案例。由此可見,北宋的精銳和金軍比起來並不差。
宋徽宗時期宋朝正規軍沒有小說《水滸傳》裡說的有八十萬,大約只有30-40萬,且大部分在陝西甘肅駐紮。南宋吳玠的軍隊最初都是宋朝西北軍。換句話說南宋的國防是北宋的西北軍和岳飛的部隊組成,奈何秦檜毀掉南宋國防以求和。
四川大學王曉波認為但凡北宋末年採取靜鎮或者助遼滅金,都不會有此軍事災難。
我認為,宋朝調西北軍北伐遼國不切實際,因為西夏已經瀕臨死亡,而且西北問題複雜程度遠遠超過宋遼矛盾。因此宋徽宗應該做的是,靜鎮,誰也不幫,然後調集軍隊在山西河北設防,嚴防死守,這樣才不會有靖康之恥。
不過宋朝之所以會有如此決策失誤,還是和根本國策有關,宋朝三面受敵,宋太祖宋太宗宋神宗都想收復燕雲,重現漢唐版圖。因此他們都留下遺言,收復燕雲。另外,宋朝初年的軍事方針是北擴,失利。於是轉而西北拓邊,反而取勝。在這種局勢之下,宋朝領導人衝昏了頭腦,覺得北擴時機已到。其實這是錯誤的。
宋朝的體制是文人政治,每個時期不同的參知政事和樞密使行政,其軍事方針也不同,因此經常在北西之間搖擺不定。
遼國皇帝也清楚,宋朝是個定時炸彈,肯定會北伐,只是時間問題。
北宋滅亡,必須要追責,但是不能怪罪於皇帝,於是南宋就怪罪於王安石與他的新法。這是不可取的,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軍事決策失誤。至於根本原因,或許可以從制度上找出原因。但是這方面我還沒有仔細研究過。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文明上網。
個人看法,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宋徽宗時期軍事決策失誤帶來的軍事災難。有人認為北宋滅亡的根源早已積累,其實並不準確。眾所周知自仁宗朝范仲淹主政西北開始,宋朝就一直致力於西北拓邊戰爭。其方針包括彈性防禦、積極防禦、寨壘式進攻和一點連線式防禦。經過韓琦、富弼、狄青、劉滬、王韶、折氏將門、種氏將門以及李憲的繼承與發展,這套軍事方針在神宗到徽宗年間已經被宋軍利用得如火純青。雖然期間西夏取得部分戰果,但是更多的是丟失領土,被宋朝打得稱臣稱子,吐蕃青唐部也歸順宋朝,青海大部地區也都歸順。
可以這麼說,如果宋徽宗不把軍事重心改為北擴,宋朝是不會滅亡的。宋朝坐擁西北大好局勢,並沒有珍惜。童貫主導對遼進行戰爭,聯金滅遼,因為他認為天祚帝昏庸無道,腹背受敵是收復剩下的燕雲地區大好時機。於是單方面撕毀宋遼合約,調動宋朝河南地區軍隊發動對遼戰爭。宋朝河南地區軍隊常年沒有作戰經驗,且宋朝精銳在西北,宋朝以步兵為主,用慣性思維對付遼國導致北伐失利。事後,宋朝迷信於金國會履行諾言,不會南下。整個河北至河南大地幾乎是敞開的,看《清明上河圖》就知道徽宗時期的開封幾乎不設防。於是金軍長驅直入,打到開封城下,只有少量軍隊和皇帝儀仗隊禦敵。宗澤、李綱等人只能依靠地方軍和臨時徵集的勤王軍救援,屢次挫敗金軍。奈何宋徽宗對贏得戰爭沒有信心,一味求和。上層決戰之心不足,導致金軍得寸進尺,進而導致靖康之恥。
金軍南下,太原宋朝守軍數萬都能守城如此之久,後來宋高宗帶人南撤。西北拓邊軍隊在吳氏的帶領下由陝西進入四川,期間多次挫敗金軍。富平之戰就是經典的案例。由此可見,北宋的精銳和金軍比起來並不差。
宋徽宗時期宋朝正規軍沒有小說《水滸傳》裡說的有八十萬,大約只有30-40萬,且大部分在陝西甘肅駐紮。南宋吳玠的軍隊最初都是宋朝西北軍。換句話說南宋的國防是北宋的西北軍和岳飛的部隊組成,奈何秦檜毀掉南宋國防以求和。
四川大學王曉波認為但凡北宋末年採取靜鎮或者助遼滅金,都不會有此軍事災難。
我認為,宋朝調西北軍北伐遼國不切實際,因為西夏已經瀕臨死亡,而且西北問題複雜程度遠遠超過宋遼矛盾。因此宋徽宗應該做的是,靜鎮,誰也不幫,然後調集軍隊在山西河北設防,嚴防死守,這樣才不會有靖康之恥。
不過宋朝之所以會有如此決策失誤,還是和根本國策有關,宋朝三面受敵,宋太祖宋太宗宋神宗都想收復燕雲,重現漢唐版圖。因此他們都留下遺言,收復燕雲。另外,宋朝初年的軍事方針是北擴,失利。於是轉而西北拓邊,反而取勝。在這種局勢之下,宋朝領導人衝昏了頭腦,覺得北擴時機已到。其實這是錯誤的。
宋朝的體制是文人政治,每個時期不同的參知政事和樞密使行政,其軍事方針也不同,因此經常在北西之間搖擺不定。
遼國皇帝也清楚,宋朝是個定時炸彈,肯定會北伐,只是時間問題。
北宋滅亡,必須要追責,但是不能怪罪於皇帝,於是南宋就怪罪於王安石與他的新法。這是不可取的,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軍事決策失誤。至於根本原因,或許可以從制度上找出原因。但是這方面我還沒有仔細研究過。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文明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