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弱水三千3003

    文化大師胡適的父親,大號胡鐵花。這當然不是古龍筆下的武俠名人、楚留香的好友胡鐵花,而是中過秀才、當過知州的胡鐵花。

    胡適的父親本名胡傳,鐵花是他的字。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胡傳此時的官職是臺東知州,相當於現在的地市級。

    在清朝的臺灣,這個官職不算小,但胡傳更聞名於世的是詩才。胡適曾謙遜自己不會寫詩,《嘗試集》那類白話詩也確不以文采見長。但胡適的父親胡鐵花,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詩人。我讀過他的一些詩,賓士、狂放而富有生氣——“仰視飛雲天外起,酒酣愁聽大風歌”,在萬馬齊喑的晚清,應該是踔厲飛揚的。然而,在晚清絢爛的文學冠冕上,我們很難找到胡傳的名字。

    因為,本來可以做個好詩人的胡傳,卻不甘心做個文人。他前往京師尋找報國機會,又懷揣一封介紹書,走了四十二天,到達冰天雪地的吉林,面見欽差大臣吳大徵,要求隨大清使節去解決中俄邊界糾紛。吳大徵好奇地接納了這個少年。據說,吳大徵曾稱讚胡傳有治省之才,這也許是胡適的一家之言,但胡傳卻的確是個稱職的地方官。當時臺灣剛剛建省,在朝廷大臣心目中是個瘴癘蠻荒的苦地方。胡鐵花卻主動請纓,離開懷孕待產的妻子,來不及看一眼新生愛子,就踏上了茫茫海路。

      胡傳到達臺灣的時候,首任巡撫劉銘傳的改革,已經人去政亡。東海危機烏雲般翻卷在上空,到處是不安謐的波濤。胡傳窮盡心血寫下了第一部《全臺兵備志》。他一定又像勘察中俄邊境那樣,走進了臺灣島的森林、山峽、海口,踏遍了鄭成功時代的城垛和荷蘭人留下的赤莰城。“華嚴世界,任憑我,踏遍雲山千疊……”然而在王朝末日,這只是一個文人的夢想。

    三年後,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打響,胡傳徵募兵勇、守衛臺東,但他的劍還未出鞘,就被光緒皇帝割讓臺灣的詔書凍住了。皇帝下旨:所有在臺官員一律內渡,將臺灣交接日本。胡傳拒絕奉旨,做了封建文人最大的反抗。他四處奔走,募兵保臺,又徒步行走到臺南,衣衫藍縷,面見黑旗軍老將劉永福,以書生之身要求參戰。我想,胡適身上那打破千年文字八股的躁動血液,就流動在他父親噴薄的脈管中。

      胡傳病倒了,被劉永福護送回到廈門,幾天後死於時疫。那是日軍攻佔八卦山的第二天。作為《全臺兵備志》的作者,他應該是最知道八卦山對臺南戰略意義的人。與其說他死於時疫,不如說他死於臺灣陷落的可怕命運。據說,胡傳的家鄉流傳著他戰死沙場的傳奇,也許戰死是胡傳最美麗的神話。他壯碩的身軀,停歇在南國的紅色土地上,彷彿關於歷史和未來的無字之書。我注意到,胡適出生在1891年12月,他的父親憂憤死於廈門時,應該只有三歲零幾個月。而他的母親,則是二十三歲的妙齡少婦。遙想嬌妻幼子倚門而望,胡傳眼中一定湧滿堅硬如冰的淚水。那是失意詩人的淚水,是喪失國土的官員的淚水,更是一個丈夫和父親的淚水。

      胡傳內渡的船隻,是臺灣海峽封鎖前的最後船隊。海面上驚慌的海鷗,哀鳴的白鷺,還有哭泣流離的人群,曾帶給詩人怎樣的哀愁?暴風雨的四周是萬籟俱靜的深夜,黑黢黢的潮溼的夜空中,傳來海浪亙古不屈的呼嘯。然而,詩人胡傳已經不能動筆了,黑暗的午夜裡,他躺倒在廈門的風浪聲中。

      胡適動筆寫下《文學改良芻議》的時候,一定想起了他的父親。當書生報國成為南柯一夢,文學就不得不站起來,拯救一個民族的生命力。這是一種倔強的堅韌,堅韌中也有淡淡的悲哀。胡傳去世六十多年,他的兒子胡適終於第一次踏上了臺灣。父親的精魂守護在這裡,激動的胡適無法剋制血脈賁張,幾年後驟然辭世。

      父子兩人的生命,都在臺灣畫上了奇特的圓。這也許只是巧合。

  • 2 # 使用者1073773730177

    胡適之父親是胡傳(1841年-1895年8月22日),原名守珊,字鐵花(一字守三),號鈍夫,安徽績溪上莊人,清代官員、愛華人士。

  • 3 # VIC緣來

    胡適的父親叫胡傳。胡傳出生於一個徽州茶商的家庭,曾受業於揚州著名經師劉熙載門下,研習經史。清廷平定太平天國後,胡傳為修復宗祠,自25歲至36歲(1865-1876)擔任司事長達12年,完成宗祠重建。 1867至1879年7月,五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 39歲以後,胡傳放棄科考, 41歲外出遠遊。 他關心時局、鑽研地理,注意到帝俄邊患的蠶食與侵略,毅然投效東北邊荒,展現傳統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操。1895年8月22日 ,逝於廈門,年55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個月的寶寶能看電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