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嶺上閒人3

    句尾兩字為仄,它的標準句式應是平平平仄仄。如果一、三、五不論,此句可變為仄平仄仄仄。但此句不能完全按照一、三、五不論這個“原則”辦理。此句公認的變化式為仄平平仄仄,即第一個字可平可仄,其它字平仄不變。第二個變化式尚有爭論,即平平仄仄仄,就是人們常說的三仄尾。名人大家中王力老先生認可三仄尾,啟功老先生不認可三仄尾。現代詩人中有人認可三仄尾,如老街味道等,亦有部分人不認可三仄尾。象仄平仄仄仄這個句型肯定不是律句。

  • 2 # 老街味道

    問題:仄平仄仄仄,是格律句還是孤平句?前言

    平平仄仄仄,是律句,但是仄平仄仄仄,不是律句。關於孤平有幾種說法,“仄平仄仄仄”可以看作孤平的一種句式。

    一、使用仄平仄仄仄的“五律”

    早期的五言“律詩”中,常有一些不合律的句子。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到了“古律”的說法:

    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滄浪詩話·詩體》

    初唐的陳子昂《月夜有懷》就是這樣的一首“古律”:

    美人挾趙瑟,微月在西軒。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遙思屬湘沅。空簾隔星漢,猶夢感精魂。

    美人挾趙瑟,仄平仄仄仄。

    盛唐詩人孟浩然也有這樣的“古律”,《贈道士參寥》: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不遇鍾期聽,誰知鸞鳳聲。

    蜀琴久不弄,仄平仄仄仄。

    二、仄平仄仄仄 為落調

    關於這種句式,清代詩人、詩論家趙執信《聲調譜》專門講到: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詩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則為落調矣。蓋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平平仄仄仄,即常說的三仄尾,在律詩中常見。但是仄平仄仄仄,就不是律句了。

    也就是說,上面陳子昂、孟浩然的“古律”,都不是標準的格律詩。

    在古人的試貼詩中,三仄尾也常見,而“仄平仄仄仄”卻沒有見到。可見在科舉的規則中,這種句式是不被接受的。

    三、與拗句的不同

    我們常說的拗句,有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等,這些句式的救拗方式為,中平平仄平。

    而“仄平仄仄仄”,似乎和上面幾種拗句差不太多,只不過是把平聲放在了第二個字。但他們是有區別的。

    在李白的詩中可以看到,第一“仄仄仄仄仄”的句式,第二句救拗“中平平仄平”:

    道隱不可見,靈書藏洞天。

    吾師四萬劫,歷世遞相傳。

    別杖留青竹,行歌躡紫煙。

    離心無遠近,長在玉京懸。

    李白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

    道隱不可見,仄仄仄仄仄,靈書藏洞天,平平平仄平。

    可以看到,第二句為中平平仄平。表示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變化而來的拗句。

    比較一下上面陳子昂、孟浩然的詩,第二句微月在西軒、玉匣細塵生,都是中仄仄平平。

    這表示,仄平仄仄仄,是“平平仄仄仄”變化而來,因此和一般的拗句並不相同。

    四、關於孤平

    1、仄平仄仄平

    孤平有幾種說法,王力僅僅提出一種,仄平仄仄平。除了韻腳這個字外,前面只有一個平聲為孤平。

    在趙執信《聲調譜》中也提到:

    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則古詩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論”二語誤之也。

    平平仄仄平,為標準律句,第一個變為仄:仄平仄仄平,就是“詩句矣”,即王力說的孤平,就孤平的辦法就是,第三個字變為平:仄平平仄平。

    2、兩仄夾一平

    啟功先生研究後認為說,"孤平"實指一平被兩仄所夾處,不過句子首尾的單平並不在內。

    按照這種說法:仄平仄仄仄,當然也是一種孤平了。

    3、沒有兩個連續的平聲

    孤平未必在押韻的那一句。出句也不可犯孤平。

    無論出句還是對句,沒有兩個連續的平聲就是孤平。如此說來,仄平仄仄仄,當然還是孤平。

    ..........

    不過,關於孤平,每一種說法都有漏洞。例如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也沒有兩個連續平聲,也有兩仄夾一平的現象,但是被認為是可以救拗的拗句。

    而拗句被認為是特殊的律句。

    結束語

    假如用古人科舉的標準來看,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是允許使用的律句變格。

    仄平仄仄仄,以及其他的拗句,似乎都不會出現在排律形式的試貼詩中。

    回到題主的問題,簡單來說,仄平仄仄仄,不是律句,可以看作孤平的一種形式。

  • 3 # 半坡222

    仄平仄仄仄,是五字聲,傳統格律詩是二音律的,位置就在二,和四位,根本對音律不構成破壞,所謂孤平的先決條件,是把二,四,六,位的平庂律看作是聲韻節奏,如以王力,啟功,龍榆生等先生,萬事實上,若王力等先生能確立漢語平仄律能構成聲韻節奏,那孤平在二,四,六位出現是成立的,可惜的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漢詩格律節奏大辨論中,王力先生的平仄構聲韻節奏被駁倒了,也造成了當時不贊成王力先開展格律詩教學的做法,王先生最早是用油印本形式,後慢慢被納入課堂教學的,這裡面就存在由梵唄平仄律到隋唐格律詩的平仄律,和王力等先生的對傳統格律詩平仄律的功利思維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問題,孤平,也就讓民國後的格律詩自我規範好了。

  • 4 # 大江容我杯酌

    算應當儘量避免的三仄尾,但不算孤平。律、絕的孤平只存在於 平平仄仄平 這個句式中,1、3兩字全仄,是為孤平。補救辦法:1、3字擇一為平即可。

    舉例:大風拂面吹。1、3兩字仄,孤平了。可改作 罡風拂面吹,或 大風迎面吹 ,即避免了孤平。

  • 5 # 詩聯創作審美

    仄平仄仄仄,是孤平,又是三仄尾,不是格律句!

    因為五言四種基本正格之一的平起仄腳句式為:

    仄平平仄仄(正格)。

    中平平仄仄(寬格)。

    “中”字所在位置平仄可變其餘位置平仄忌變

    仄平平仄仄(正格)。

    正格第一字平聲為:

    (平)平平仄仄(寬格)。

    正格第三字仄聲出律為:

    仄平(仄)仄仄(犯孤平)

    五言句中兩仄夾平,典型孤平格律硬傷!

    仄平(仄)仄仄(犯三仄尾)!

    句末尾三字腳連仄,通常稱為三仄尾,屬於非律調之一!

    這就是“前寬後嚴”的變格原則。即第一字在前從寬,平仄可變,在寬格之例,能順利透過正規詩詞網站高科技平仄工具檢驗;第三字在後從嚴,仄聲出律,不在寬格之例,不能順利透過正規詩詞網站高科技平仄工具檢驗

    平仄變格原則,就像交通規則:“綠燈行紅燈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三歲小孩都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作為成人,平仄格律變格能例外嗎?

    上述分析的系統理論依據是,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截句法。

    ……【平仄(仄平平仄仄)】……

    小括號裡是擷取的五言平起仄腳正格,是五言基本正格句式之一。

    中括號裡是七言仄起仄腳正格,是七言基本正格句式之一。

    省略號表示兩平兩仄交替的平仄竿向兩端無限延伸。

    五言正格基本句式之一的開頭,新增與頭兩字相反平仄,就是七言正格基本句式之一了。即:

    平仄·仄平平仄仄(正格)。

    中仄·中平平仄仄(寬格)。

    中仄·仄平仄仄(非律調)。

    因為七言第一、三字在“前寬”之例,所以從寬平仄可變。

    因為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後嚴”之位置,所以不在從寬之例,忌變!否則會導致孤平三字腳非律調

    這說明句中單數位置,平仄變格是有位置限制的。由此可見,長期以來,以訛傳訛的“一三五不論”是偽格律命題,不能自圓其說,格律詩初學者和愛好者千萬不要盲目追捧和跟風萬粉大師個人壟斷話語權所謂“仄平仄仄仄是律句”的謊言,以免誤入邯鄲學步的爛泥坑拔不出腳來!

    截圖陰影處所示萬粉大師蠱惑:“平平仄平仄是允許的律句變格”。

    仄平平仄仄(正格)。

    中平平仄仄(寬格)。

    中平仄平仄(非律調)。

    第三字仄聲出律、第四字平聲出律,導致三字腳孤平,後果就是第二、四字雙數位置明顯“平平”失替

    典型的三字腳孤平,屬於非律調之一,都拜寬格句式中,第三、四字平仄互換位置的“鯉魚翻波”偽格律命題所賜!

    “平平仄平仄”三字腳孤平句,是平仄不拘的古體詩常見現象,在唐詩中不勝列舉,萬粉大師張冠李戴為格律詩,以作“拗救體”、“翻波體”的偽證,豈不滑天下之大稽!

    真金不怕火煉,事實勝於雄辯!

    王之渙《涼州詞》、陸游《夜泊水村》、孟浩然《過故人莊》……三字腳孤平非律調檢測不能透過!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不是格律句,而是五言孤平格律硬傷和三仄尾、三字腳孤平非律調,格律詩初學者和愛好者千萬不要盲目追捧和跟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跨考經濟學,什麼專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