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英雄事蹟:
1.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捻軍
2.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
3.剿滅陝甘回亂
4.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評價:
正面
許多史學家認為左宗棠是晚清的偉大人物,為民族存亡和中國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貢獻,是一個有重大歷史影響力的偉大人物。
胡林翼曾極力稱讚說左氏“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才智超群,必成大器。在1870年代、1880年代力排李鴻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議,抬棺西行,收復新疆。史謂“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則以王道行之。”。
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咸豐帝的一道奏疏中評價左宗棠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清朝人在著作中評價左宗棠說:“左文襄佐駱文忠,僅一幕職而得行其志,似愈於曾文正之為相;奉命出征,發謀出慮,朝廷亦從不牽制,此老一生際遇,文正不如也。”
1983年8月,王震曾對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說:“史學界最近作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對左宗棠做出了正確,客觀的評價。這對海內外影響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復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這是抗禦外侮,是值得讚揚的。”,“辦洋務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愛國的,有些是賣國的。像曾國藩、李鴻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並論。曾國藩、李鴻章是喪權辱國的,左公在福建辦船政局,在甘肅辦織呢廠,在新疆的屯田,客觀上還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過,收復新疆的功勞不可泯滅。”
負面:
左宗棠被部分史學家認為是維護封建滿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農民起義的劊子手。
左宗棠在鎮壓由回逆組織的同治陝甘回變時,帶領湘軍為了被回逆屠殺的漢族報仇而對回民進行報復性屠殺,所以左宗棠在回族人中評價極差,稱之“左屠夫”。捻軍與董志塬的陝西回民軍重返關中,引發甘肅回民的起義。1866年9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陝西總督,進入陝甘鎮壓回民,率12萬之眾赴西北圍剿。
左宗棠提出:“先將逆回痛予剿洗”,“痛加懲創”。並制定“剿撫兼施,以剿為主”的決策。因此就有了大量對回民無分別的殺戮。在誘降後,對放下武器的回民集體屠殺。甚至在西寧,左宗棠曾下達過見回格殺無論的命令。
結束西捻之役,重返陝西途中,左宗棠向河南巡撫“引進”了一個名叫穆正春的總兵以幫助他進行和回民之間的溝通,因為這個總兵是穆斯林,由他和回民軍進行溝通要容易得多。應該說這是一個煞費苦心的措施,然而,這個措施實施起來也有許多難處,左宗棠竟然在給河南巡撫的信中特別強調不能跟此人同行,要求他在自己到達陝西之後再單獨前往,以避免引起輿論上的麻煩:
“穆鎮請飭其俟弟入關後再來何如?鄙意不欲攜之同行者,蓋慮秦人誤疑弟一意主撫,故帶講款之人回秦也。秦中士大夫恨回至深,每言及回事,必雲盡殺乃止;併為一談,牢不可破,誠不知其何謂?近時西關外民團竟有糾眾殺死回人一家八口之案,並不報官。中丞(署陝西巡撫劉典——引者注)取首從五人屍諸市,而論者謂其袒回,亦可怪耳。”
陝西咸陽有個名叫李嶽瑞的人,考中進士之後,在北京做官,曾經是康梁變法維新的積極支持者,民國初年回到陝西,擔任過陝西省政府的秘書長,他寫過一本叫做《春冰室野乘》的筆記,其中有一段記載講述了陝西同治初年那段歷史的大致情況,對多隆阿的屠回極力稱讚,對左宗棠實行“撫”的政策,則非常不認同,甚至認為這是由於軍事實力不足才不得不採取的方式。他的記載原文如下:
“中興諸將之善戰者,以多忠勇公隆阿為最。公之戰功,始於東南,而終於西北,東南戰事最久,而不如西北關係之重。蓋其在東南,不過攻城野戰之勳,而在西北,則仗鉞專征,獨當一面也。同治元年,陝回亂起,朝廷以勝保為欽差大臣,帥師西征。勝保在皖北,頗著聲績。及西入關,則銳氣頓挫,株守省垣,日縱淫樂,不敢言戰事。言者交章論劾,詔逮治入京,而以公(多隆阿——引者注)代之。回匪逆巢,在渭北者三城,最東曰羌柏,在同州。迤西有蘇家溝,再西為渭城,皆在咸陽境。賊於渭城建府治,蓋居然以偽都視之矣。公督師入關,徑趨羌柏,力戰三日夜,克之,殲悍賊幾盡。移師西指,群賊懾公威,蘇渭兩城,皆一鼓下,陝回皆西走甘肅。大軍方欲上隴,而蜀匪驟出山,據周至戶縣,乃移師而南。周至甫下,公亦致命,千鈞之弩,傷於鼷鼠,惜哉!回逆最悍耐戰,過粵匪遠甚,賴公先後十餘戰,盡梟其魁傑。左軍西征,直因公成局而蕆其事耳。微公造攻於先,後來成敗,未可知也。然公苟不死,則必舉逆孽而盡殄之,平慶涇固間,無花門蹤跡矣。文襄(左宗棠----引者注)後來招撫,直出於不得已。”
這篇記載,大致講述了陝西回民遭到大規模屠殺的實際情況,對於多隆阿陣亡,未能“必舉餘孽而盡殄之”表示了極大的遺憾,如果多隆阿不死,不僅陝西,連甘肅的平慶涇固地區,回民都會完全絕跡,當時陝西漢族士紳的仇回情緒,是十分明顯的。左宗棠說楚軍到達陝甘之後,甚至有這樣的情況:“秦中官紳每疑楚軍主撫畏賊,故聞官軍之勝則疑,聞官軍之小挫則樂道之也”,正是由於對左宗棠的政策不滿、對於左宗棠不能實行多隆阿那樣的屠殺感到失望,才導致這種現象的存在,李嶽瑞的筆記也清清楚楚地印證了左宗棠的說法。
主要英雄事蹟:
1.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捻軍
2.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
3.剿滅陝甘回亂
4.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評價:
正面
許多史學家認為左宗棠是晚清的偉大人物,為民族存亡和中國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貢獻,是一個有重大歷史影響力的偉大人物。
胡林翼曾極力稱讚說左氏“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才智超群,必成大器。在1870年代、1880年代力排李鴻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議,抬棺西行,收復新疆。史謂“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則以王道行之。”。
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咸豐帝的一道奏疏中評價左宗棠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清朝人在著作中評價左宗棠說:“左文襄佐駱文忠,僅一幕職而得行其志,似愈於曾文正之為相;奉命出征,發謀出慮,朝廷亦從不牽制,此老一生際遇,文正不如也。”
1983年8月,王震曾對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說:“史學界最近作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對左宗棠做出了正確,客觀的評價。這對海內外影響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復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這是抗禦外侮,是值得讚揚的。”,“辦洋務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愛國的,有些是賣國的。像曾國藩、李鴻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並論。曾國藩、李鴻章是喪權辱國的,左公在福建辦船政局,在甘肅辦織呢廠,在新疆的屯田,客觀上還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過,收復新疆的功勞不可泯滅。”
負面:
左宗棠被部分史學家認為是維護封建滿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農民起義的劊子手。
左宗棠在鎮壓由回逆組織的同治陝甘回變時,帶領湘軍為了被回逆屠殺的漢族報仇而對回民進行報復性屠殺,所以左宗棠在回族人中評價極差,稱之“左屠夫”。捻軍與董志塬的陝西回民軍重返關中,引發甘肅回民的起義。1866年9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陝西總督,進入陝甘鎮壓回民,率12萬之眾赴西北圍剿。
左宗棠提出:“先將逆回痛予剿洗”,“痛加懲創”。並制定“剿撫兼施,以剿為主”的決策。因此就有了大量對回民無分別的殺戮。在誘降後,對放下武器的回民集體屠殺。甚至在西寧,左宗棠曾下達過見回格殺無論的命令。
結束西捻之役,重返陝西途中,左宗棠向河南巡撫“引進”了一個名叫穆正春的總兵以幫助他進行和回民之間的溝通,因為這個總兵是穆斯林,由他和回民軍進行溝通要容易得多。應該說這是一個煞費苦心的措施,然而,這個措施實施起來也有許多難處,左宗棠竟然在給河南巡撫的信中特別強調不能跟此人同行,要求他在自己到達陝西之後再單獨前往,以避免引起輿論上的麻煩:
“穆鎮請飭其俟弟入關後再來何如?鄙意不欲攜之同行者,蓋慮秦人誤疑弟一意主撫,故帶講款之人回秦也。秦中士大夫恨回至深,每言及回事,必雲盡殺乃止;併為一談,牢不可破,誠不知其何謂?近時西關外民團竟有糾眾殺死回人一家八口之案,並不報官。中丞(署陝西巡撫劉典——引者注)取首從五人屍諸市,而論者謂其袒回,亦可怪耳。”
陝西咸陽有個名叫李嶽瑞的人,考中進士之後,在北京做官,曾經是康梁變法維新的積極支持者,民國初年回到陝西,擔任過陝西省政府的秘書長,他寫過一本叫做《春冰室野乘》的筆記,其中有一段記載講述了陝西同治初年那段歷史的大致情況,對多隆阿的屠回極力稱讚,對左宗棠實行“撫”的政策,則非常不認同,甚至認為這是由於軍事實力不足才不得不採取的方式。他的記載原文如下:
“中興諸將之善戰者,以多忠勇公隆阿為最。公之戰功,始於東南,而終於西北,東南戰事最久,而不如西北關係之重。蓋其在東南,不過攻城野戰之勳,而在西北,則仗鉞專征,獨當一面也。同治元年,陝回亂起,朝廷以勝保為欽差大臣,帥師西征。勝保在皖北,頗著聲績。及西入關,則銳氣頓挫,株守省垣,日縱淫樂,不敢言戰事。言者交章論劾,詔逮治入京,而以公(多隆阿——引者注)代之。回匪逆巢,在渭北者三城,最東曰羌柏,在同州。迤西有蘇家溝,再西為渭城,皆在咸陽境。賊於渭城建府治,蓋居然以偽都視之矣。公督師入關,徑趨羌柏,力戰三日夜,克之,殲悍賊幾盡。移師西指,群賊懾公威,蘇渭兩城,皆一鼓下,陝回皆西走甘肅。大軍方欲上隴,而蜀匪驟出山,據周至戶縣,乃移師而南。周至甫下,公亦致命,千鈞之弩,傷於鼷鼠,惜哉!回逆最悍耐戰,過粵匪遠甚,賴公先後十餘戰,盡梟其魁傑。左軍西征,直因公成局而蕆其事耳。微公造攻於先,後來成敗,未可知也。然公苟不死,則必舉逆孽而盡殄之,平慶涇固間,無花門蹤跡矣。文襄(左宗棠----引者注)後來招撫,直出於不得已。”
這篇記載,大致講述了陝西回民遭到大規模屠殺的實際情況,對於多隆阿陣亡,未能“必舉餘孽而盡殄之”表示了極大的遺憾,如果多隆阿不死,不僅陝西,連甘肅的平慶涇固地區,回民都會完全絕跡,當時陝西漢族士紳的仇回情緒,是十分明顯的。左宗棠說楚軍到達陝甘之後,甚至有這樣的情況:“秦中官紳每疑楚軍主撫畏賊,故聞官軍之勝則疑,聞官軍之小挫則樂道之也”,正是由於對左宗棠的政策不滿、對於左宗棠不能實行多隆阿那樣的屠殺感到失望,才導致這種現象的存在,李嶽瑞的筆記也清清楚楚地印證了左宗棠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