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哲學家謝弗勒認為定義有三種方式:規定性定義(the stipulative definition)/描述性定義(the descriptive definition)和綱領性定義(the programmatic definition)。規定性定義是作者自己創制的定義,其內涵在作者的某種話語情境中始終是統一的。即不管別人怎麼定義這個詞,我就是這麼定義的,並且我始終在自己定義的意義上使用這一詞。描述性定義是指對被定義物件的適當描述或對如何使用被定義物件進行適當的說明。綱領性定義是一種有關定義物件應該是什麼的界定。任何一種定義可能兼具規定性、描述性和綱領性。
所謂下定義,就是用簡短明確的語句提示概念的內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物件的特點或本質的一種邏輯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種差是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所獨有的屬性(既和其它屬概念的本質的差別),鄰近屬概念是指包含被定義者的最小的屬概念。)
下定義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提取鄰近屬概念。
下定義時,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個比種概念大一級的概念,即鄰近概念。鄰近概念的出現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隱含在所給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歸納;一種是提取的屬概念中沒有現成的屬概念,需要考生根據材料的內容自己確定屬概念。
第二步:尋找種差。
就是尋找那些屬於鄰近屬概念的資訊點。要注意有些種差是由多個屬性組成複雜的屬性,這些屬性提取時一個也不能少,否則會造成定義不嚴密
第三步:整合成單句
整合成單句就是將被定義者、種差、屬概念,用是、叫等一類連線詞連結起來,,使之符合被定義者=種差+鄰近屬概念的公式。要注意這些屬性組成的種差是多項定語的排列規律。確定陳述語序,合理排序。確定陳述語序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所給種差的材料,尋找其中的陳述線索,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
如對教育的定義,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在這裡第一步首先明確,教育是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教育的鄰近屬概念。其次教育的獨特性體現在教育的內容上,即教育是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過程。為了進一步說明教育的特性,定義中加了一個限制性定語,即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強調了教育與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緊密相聯,具有社會性。歷
美國教育哲學家謝弗勒認為定義有三種方式:規定性定義(the stipulative definition)/描述性定義(the descriptive definition)和綱領性定義(the programmatic definition)。規定性定義是作者自己創制的定義,其內涵在作者的某種話語情境中始終是統一的。即不管別人怎麼定義這個詞,我就是這麼定義的,並且我始終在自己定義的意義上使用這一詞。描述性定義是指對被定義物件的適當描述或對如何使用被定義物件進行適當的說明。綱領性定義是一種有關定義物件應該是什麼的界定。任何一種定義可能兼具規定性、描述性和綱領性。
所謂下定義,就是用簡短明確的語句提示概念的內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物件的特點或本質的一種邏輯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種差是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所獨有的屬性(既和其它屬概念的本質的差別),鄰近屬概念是指包含被定義者的最小的屬概念。)
下定義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提取鄰近屬概念。
下定義時,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個比種概念大一級的概念,即鄰近概念。鄰近概念的出現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隱含在所給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歸納;一種是提取的屬概念中沒有現成的屬概念,需要考生根據材料的內容自己確定屬概念。
第二步:尋找種差。
就是尋找那些屬於鄰近屬概念的資訊點。要注意有些種差是由多個屬性組成複雜的屬性,這些屬性提取時一個也不能少,否則會造成定義不嚴密
第三步:整合成單句
整合成單句就是將被定義者、種差、屬概念,用是、叫等一類連線詞連結起來,,使之符合被定義者=種差+鄰近屬概念的公式。要注意這些屬性組成的種差是多項定語的排列規律。確定陳述語序,合理排序。確定陳述語序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所給種差的材料,尋找其中的陳述線索,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
如對教育的定義,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在這裡第一步首先明確,教育是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教育的鄰近屬概念。其次教育的獨特性體現在教育的內容上,即教育是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過程。為了進一步說明教育的特性,定義中加了一個限制性定語,即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強調了教育與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緊密相聯,具有社會性。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