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充電寶公司面前,商家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和共享單車不同,共享充電寶要想觸達使用者需要比單車多經過一輪商家,而商家流量的多寡則會直接影響到每個機櫃的成本回收週期。因此,早在2017年,行業裡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給商家分成或入場費的做法。 梅花天使的創始合夥人吳世春曾在2016年底投資了河馬充電,但四個月後,當共享充電寶因為陳歐和王思聰的一個賭局而走到風口浪尖,吳世春卻主動找到河馬充電的創始人勸他調轉方向。 至於原因,吳世春告訴介面新聞,共享充電寶本身就是一個低毛利的商業模型,隨著湧進來的創業公司越來越來多,商家也開始收高昂的入場費,他已經能夠預見隨著商家的胃口越來越大,充電寶的盈利空間也會被擠壓的越來越小。 事實也的確如此。 餘濤(化名)是某頭部共享充電寶企業的BD,去年,他從每日優鮮跳到該企業負責武漢地區的BD。 但來到武漢後,他才發現,雖然同樣是地推,充電寶要面臨的各種情況卻比無人貨架更多。過去,餘濤只要把貨架放在公司門口就好,大多數公司行政都比較好說話,但現在,他不僅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小商販,還要學會和他們討價還價。 “武漢的商家口氣都很大,一家很普通的餐廳都敢跟你要55分成。” 他也曾經遇到過競爭對手為了切機,惡意提高商家分成的做法。但幾個星期以後,商家又打回電話,說競爭對手用的都是舊機器,客戶使用體驗不好,充不上電,想讓餘濤回來重新裝機。 “誰會做虧本生意呢,但為了自己的KPI,有些人就會拿舊機器跟你拼分成。因為翹掉別家點位,公司會有獎勵,幾百塊到上千元都有,哪怕拿這些錢讓一些利給商家,也還是有得賺。” 而到了後期,為了拿獎勵,餘濤也經常會去翹別家的點位,“後期基本就變成了你翹我的,我翹你的。” 下面是介面新聞記者得到的一份資料,裡面主要是怪獸充電在幾個主要城市的入場費詳情。 餘濤看過這份材料後表示資料基本屬實。據他介紹,目前,對於小商家,充電寶企業採取的多是分成模式,即分給商家四到五成的流水。但對於大的連鎖點位,則會給至少五位數每年的入場費。 而且,由於入場費是按年核算,所以每年續約的時候都是一場大戰。 來電的CMO任牧曾對介面新聞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有商家曾一口氣叫了4家充電寶企業的人,讓大家圍坐在一個小屋子裡,一個一個叫進去,最後再公佈每個人的出價。一場會議下來,儼然像是經歷了一場招標。 但即使這樣,一家優質連鎖企業仍然值得爭搶。因為擁有多少這樣的點位,也象徵著一家企業擁有多少江湖地位。任牧記得,去年八九月,位於賽道後方的雲充吧還幹過一件大事——豪擲2000萬換來了一家連鎖夜店集團三年的獨家入駐權。 “自此以後雲充吧的江湖地位就奠定了,至少人們以後再說充電寶不會只知道三電一獸,還有一個雲充吧。” 站在任牧的角度,他很難評價雲充吧這樣的投入是否值得,但他透露,3年時間,拿住了這樣體量的連鎖夜店,雲充吧至少不會賠。 然而,企業能支撐這麼高企的入場費,不意味著代理也有這樣的實力。 雲充吧某地級市代理陳曦(化名)向介面新聞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普通代理買一套機器的價格大概在1200到1500之間,安置到點位後這臺機器每個月的收益要有10%回收給總部,剩餘的16%用來交稅,再剩下的還要分出4到5成給商家,最後到代理手上的還不到40%。 後來,餐飲的桌面型充電寶先行生產出來,並在部分二線城市做了小範圍測試,但由於美團內部新專案過多,精力不足,加之測試資料也並不理想,該專案一度擱淺。 到了2018年,酒旅部門的麵包機也陸續投放,但由於沒人主抓,專案同樣進展緩慢。去年,該團隊甚至還找三電一獸溝透過將業務打包出售的事宜。 前段時間,美團又對該行業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摸底。這一次,美團發現,在剔除了入場費等因素後,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型竟然可以運轉。一些人流量大的優質點位,月流水甚至能夠達到上千元,不算人工和維護成本,回收期就在一兩月之間。而差一點的點位,月流水在200元左右的,也只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回本。 也正是因此,即使有高昂的入場費,共享充電寶目前的頭部玩家也幾乎都是盈利的。 而已手握大量線下商家的美團顯然沒有入場費的困擾。此外,共享充電寶所開拓的吃喝玩樂場景,對美團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 據任牧介紹,在節假日等高峰期,整個充電寶行業的日訂單量大概能有800萬單。而美團上市時披露的摩拜日均訂單量也只有840萬單。“為了買這840萬單,美團花了整整27億美金,相比較而言,自研充電寶的投入要小太多了。” 另外,在今年2季度財報後的電話會上,王興曾透露,美團到店服務涵蓋的月活躍商家大概在200萬,而三電一獸目前公佈的點位加起來也不到200萬。也就是說,美團哪怕只是消化手上現有的點位,也能讓行業格局劇變。 在這樣一個體量的對手面前,沒人能夠放鬆心情。 任牧最近拜訪了許多供應鏈的朋友,但沒有一位聽說過行業裡有誰拿到過美團的訂單。這位渠道大佬到底想怎麼入局?又會以什麼節奏來打?一切都是一團迷霧。 但也不是沒有好訊息,起碼,隨著美團的入局,整個行業也極有可能迎來資本市場的二次關注。至少就介面新聞了解到的情況,三電一獸都有想要開啟新一輪融資的意願。畢竟,截至目前,整個行業已經有近一年沒有新的融資訊息了。 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四角格局已經非常穩定,如果沒有融資,短期內行業格局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業內人士認為,美團入局後,也會帶動另一個變數阿里迅速入局。 事實上,阿里對該行業也不是完全沒有興趣。據一位接近街電的人士透露,去年,支付寶本來已經決定要投資街電,是和來電的產權官司讓支付寶最終放棄了。 “但現在,情況變了,如果美團入局,支付寶是一定會重新下注的,到時候就看誰能成功站隊了。”
在共享充電寶公司面前,商家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和共享單車不同,共享充電寶要想觸達使用者需要比單車多經過一輪商家,而商家流量的多寡則會直接影響到每個機櫃的成本回收週期。因此,早在2017年,行業裡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給商家分成或入場費的做法。 梅花天使的創始合夥人吳世春曾在2016年底投資了河馬充電,但四個月後,當共享充電寶因為陳歐和王思聰的一個賭局而走到風口浪尖,吳世春卻主動找到河馬充電的創始人勸他調轉方向。 至於原因,吳世春告訴介面新聞,共享充電寶本身就是一個低毛利的商業模型,隨著湧進來的創業公司越來越來多,商家也開始收高昂的入場費,他已經能夠預見隨著商家的胃口越來越大,充電寶的盈利空間也會被擠壓的越來越小。 事實也的確如此。 餘濤(化名)是某頭部共享充電寶企業的BD,去年,他從每日優鮮跳到該企業負責武漢地區的BD。 但來到武漢後,他才發現,雖然同樣是地推,充電寶要面臨的各種情況卻比無人貨架更多。過去,餘濤只要把貨架放在公司門口就好,大多數公司行政都比較好說話,但現在,他不僅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小商販,還要學會和他們討價還價。 “武漢的商家口氣都很大,一家很普通的餐廳都敢跟你要55分成。” 他也曾經遇到過競爭對手為了切機,惡意提高商家分成的做法。但幾個星期以後,商家又打回電話,說競爭對手用的都是舊機器,客戶使用體驗不好,充不上電,想讓餘濤回來重新裝機。 “誰會做虧本生意呢,但為了自己的KPI,有些人就會拿舊機器跟你拼分成。因為翹掉別家點位,公司會有獎勵,幾百塊到上千元都有,哪怕拿這些錢讓一些利給商家,也還是有得賺。” 而到了後期,為了拿獎勵,餘濤也經常會去翹別家的點位,“後期基本就變成了你翹我的,我翹你的。” 下面是介面新聞記者得到的一份資料,裡面主要是怪獸充電在幾個主要城市的入場費詳情。 餘濤看過這份材料後表示資料基本屬實。據他介紹,目前,對於小商家,充電寶企業採取的多是分成模式,即分給商家四到五成的流水。但對於大的連鎖點位,則會給至少五位數每年的入場費。 而且,由於入場費是按年核算,所以每年續約的時候都是一場大戰。 來電的CMO任牧曾對介面新聞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有商家曾一口氣叫了4家充電寶企業的人,讓大家圍坐在一個小屋子裡,一個一個叫進去,最後再公佈每個人的出價。一場會議下來,儼然像是經歷了一場招標。 但即使這樣,一家優質連鎖企業仍然值得爭搶。因為擁有多少這樣的點位,也象徵著一家企業擁有多少江湖地位。任牧記得,去年八九月,位於賽道後方的雲充吧還幹過一件大事——豪擲2000萬換來了一家連鎖夜店集團三年的獨家入駐權。 “自此以後雲充吧的江湖地位就奠定了,至少人們以後再說充電寶不會只知道三電一獸,還有一個雲充吧。” 站在任牧的角度,他很難評價雲充吧這樣的投入是否值得,但他透露,3年時間,拿住了這樣體量的連鎖夜店,雲充吧至少不會賠。 然而,企業能支撐這麼高企的入場費,不意味著代理也有這樣的實力。 雲充吧某地級市代理陳曦(化名)向介面新聞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普通代理買一套機器的價格大概在1200到1500之間,安置到點位後這臺機器每個月的收益要有10%回收給總部,剩餘的16%用來交稅,再剩下的還要分出4到5成給商家,最後到代理手上的還不到40%。 後來,餐飲的桌面型充電寶先行生產出來,並在部分二線城市做了小範圍測試,但由於美團內部新專案過多,精力不足,加之測試資料也並不理想,該專案一度擱淺。 到了2018年,酒旅部門的麵包機也陸續投放,但由於沒人主抓,專案同樣進展緩慢。去年,該團隊甚至還找三電一獸溝透過將業務打包出售的事宜。 前段時間,美團又對該行業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摸底。這一次,美團發現,在剔除了入場費等因素後,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型竟然可以運轉。一些人流量大的優質點位,月流水甚至能夠達到上千元,不算人工和維護成本,回收期就在一兩月之間。而差一點的點位,月流水在200元左右的,也只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回本。 也正是因此,即使有高昂的入場費,共享充電寶目前的頭部玩家也幾乎都是盈利的。 而已手握大量線下商家的美團顯然沒有入場費的困擾。此外,共享充電寶所開拓的吃喝玩樂場景,對美團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 據任牧介紹,在節假日等高峰期,整個充電寶行業的日訂單量大概能有800萬單。而美團上市時披露的摩拜日均訂單量也只有840萬單。“為了買這840萬單,美團花了整整27億美金,相比較而言,自研充電寶的投入要小太多了。” 另外,在今年2季度財報後的電話會上,王興曾透露,美團到店服務涵蓋的月活躍商家大概在200萬,而三電一獸目前公佈的點位加起來也不到200萬。也就是說,美團哪怕只是消化手上現有的點位,也能讓行業格局劇變。 在這樣一個體量的對手面前,沒人能夠放鬆心情。 任牧最近拜訪了許多供應鏈的朋友,但沒有一位聽說過行業裡有誰拿到過美團的訂單。這位渠道大佬到底想怎麼入局?又會以什麼節奏來打?一切都是一團迷霧。 但也不是沒有好訊息,起碼,隨著美團的入局,整個行業也極有可能迎來資本市場的二次關注。至少就介面新聞了解到的情況,三電一獸都有想要開啟新一輪融資的意願。畢竟,截至目前,整個行業已經有近一年沒有新的融資訊息了。 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四角格局已經非常穩定,如果沒有融資,短期內行業格局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業內人士認為,美團入局後,也會帶動另一個變數阿里迅速入局。 事實上,阿里對該行業也不是完全沒有興趣。據一位接近街電的人士透露,去年,支付寶本來已經決定要投資街電,是和來電的產權官司讓支付寶最終放棄了。 “但現在,情況變了,如果美團入局,支付寶是一定會重新下注的,到時候就看誰能成功站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