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科學界一般不會把地外文明稱為“外星人”,而是稱為地外智慧生命體、地外智慧體或外星文明體等等,這些稱呼都更中性,含義更廣泛,不受地球生命形式的約束。
這些理論實際上代表了科學界對地外文明的總體看法,所以瞭解這些理論的基本概念,就瞭解了科學界大致對地外文明是怎樣看待的。
對於社會上網路上的各種飛碟外星人流言,沒有一例被科學界證實,因此科學界對這些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一方面宇宙中有大量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至今沒有看到,這是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費米悖論的核心。這些觀點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後,科學界有多種探討和解釋。比較多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宇宙地外文明是肯定存在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人類至今才沒有接觸到。
達爾卡肖夫標度理論認為,這個宇宙的文明可分為3個等級,而文明等級的標準是以能量消耗為度量的,文明等級越高,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大,尤其是用於通訊的發射輸出功率,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標尺。根據這個理論,一級文明為行星級文明,科學界測算地球文明才達到0.73級,要達到一級文明人類還需要奮鬥幾百年。達到了一級文明,人類就可以完全控制和利用地球全部資源和能源,就完全不怕地球各種自然災害和瘟疫、生態災害等,包括火山、海嘯、地震和颶風,就能向二級文明進發。
二級文明為恆星級文明,達到二級文明就可以全部控制和利用太陽系一切資源和能源,包括太陽能源可以隨意利用。而要達到二級文明,人類能源需求要增長100億倍,還需要3000-5000年的努力。那時人類再也不怕什麼小行星撞擊之類的天災,就有能力飛出太陽系進行星際殖民。三級文明是星系級文明,到了那個層次人類就可以完全掌控銀河系,在星系之間自由翱翔,捻死或者催生個吧太陽恐怕已是小菜一碟了,那是一種目前無法描述的神級文明。
戴森球理論就是在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建設2個天文單位直徑的巨型球體,把太陽全部或者部分的包裹起來,利用太陽能進行核聚變獲取巨大的能量,滿足人類生存繁衍,飛向星際空間的巨大能量。建設這個巨大的球體,需要拆解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和星際塵埃,最終太陽就是在這樣一個球體包裹下的星球,就沒有太陽系了。人類在這個球體上生活,並在銀河系內的星際空間自由翱翔。
人類至今雖然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存在,但科學界一直在孜孜以求的探索搜尋著地外文明的蹤跡。如今搜尋地外文明的主要依據,就是根據達爾卡肖夫文明等級度標和戴森球理論,檢視地外恆星的光度變化,看是否有高等文明攫取太陽能源的跡象。
這些活動一是聆聽,二是檢視,三是發出資訊,四是派出使者。早在1974年11月16日,美國NASA就向廣袤的太空發出了人類對地外文明的第一組訊號,這組訊號是利用設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徑射電望遠鏡發出的,對準武仙座球狀星團,發射了3分鐘;同樣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宇宙學家們還對全天25萬個天體進行了一次紅外巡天調查,發現了17個疑似戴森球的的天體;NASA在1972年和1977年間,先後發射的“先驅者10號、11號”,“旅行者1號、2號”無人探測器,在完成太陽系行星的探測任務後,攜帶者給地外文明的名片和光碟,上面有地球的大量資訊和人類的問候與歌聲,飛向了遙遠的星際空間。旅行者1號已經飛離地球212億公里,仍然在向地球“報告”著資訊。
NASA新的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已經啟動,計劃掃描一百個星系數百萬顆恆星;霍金去世前啟動的“突破聆聽”計劃,投入巨資和巨大科學力量,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搜尋聆聽天外的“聲音”;中國世界第一的“天眼”也參與了搜尋天外文明的行列;在太空有NASA專門為搜尋地外行星發射的開普勒望遠鏡,這臺執行九年的望遠鏡已經戰功赫赫,找到地外行星數千個,今年4月19日,NASA又發射了TESS(苔絲)望遠鏡,這個譯名有點女性化的望遠鏡在精度和廣度上遠遠高於她的兄長多普勒,她將接替兄長用她那明亮迷人的眼睛掃視整個星空,為人類尋找地外可能存在的文明跡象。
所以科學界一般不會把地外文明稱為“外星人”,而是稱為地外智慧生命體、地外智慧體或外星文明體等等,這些稱呼都更中性,含義更廣泛,不受地球生命形式的約束。
對於這個宇宙中有沒有外星文明,科學界有四個著名的猜想理論被廣泛運用。一是德雷克方程,二是費米悖論,三是達爾卡肖夫度標,四是戴森球理論。這些理論實際上代表了科學界對地外文明的總體看法,所以瞭解這些理論的基本概念,就瞭解了科學界大致對地外文明是怎樣看待的。
地外文明是指存在於地球之外,發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智慧體,並在地球以外建立的文明。這類文明至今沒有被人類觀察到,更沒有接觸到,這個事實是科學界的共同認知。對於社會上網路上的各種飛碟外星人流言,沒有一例被科學界證實,因此科學界對這些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但根據德雷克方程計算,這個宇宙有大量的文明存在,僅在銀河系就有可能具有10萬-100萬個文明星球。但它們在哪兒呢?為什麼至今沒有光顧地球呢?這就是費米悖論的問題。一方面宇宙中有大量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至今沒有看到,這是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費米悖論的核心。這些觀點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後,科學界有多種探討和解釋。比較多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宇宙地外文明是肯定存在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人類至今才沒有接觸到。
現在科學界尋找地外文明的主要依據是根據達爾卡肖夫度標和戴森球理論。達爾卡肖夫標度理論認為,這個宇宙的文明可分為3個等級,而文明等級的標準是以能量消耗為度量的,文明等級越高,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大,尤其是用於通訊的發射輸出功率,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標尺。根據這個理論,一級文明為行星級文明,科學界測算地球文明才達到0.73級,要達到一級文明人類還需要奮鬥幾百年。達到了一級文明,人類就可以完全控制和利用地球全部資源和能源,就完全不怕地球各種自然災害和瘟疫、生態災害等,包括火山、海嘯、地震和颶風,就能向二級文明進發。
二級文明為恆星級文明,達到二級文明就可以全部控制和利用太陽系一切資源和能源,包括太陽能源可以隨意利用。而要達到二級文明,人類能源需求要增長100億倍,還需要3000-5000年的努力。那時人類再也不怕什麼小行星撞擊之類的天災,就有能力飛出太陽系進行星際殖民。三級文明是星系級文明,到了那個層次人類就可以完全掌控銀河系,在星系之間自由翱翔,捻死或者催生個吧太陽恐怕已是小菜一碟了,那是一種目前無法描述的神級文明。
戴森球理論認為,人類要達到二級文明,必須走建設戴森球的道路來最大限度攫取太陽能量,才能滿足人類文明升級所需的能源需求。戴森球理論就是在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建設2個天文單位直徑的巨型球體,把太陽全部或者部分的包裹起來,利用太陽能進行核聚變獲取巨大的能量,滿足人類生存繁衍,飛向星際空間的巨大能量。建設這個巨大的球體,需要拆解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和星際塵埃,最終太陽就是在這樣一個球體包裹下的星球,就沒有太陽系了。人類在這個球體上生活,並在銀河系內的星際空間自由翱翔。
關於地外文明這四大理論雖然只是猜想,但有著嚴密的數學論證和科學建模,所以被科學界廣泛認同和運用。人類至今雖然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存在,但科學界一直在孜孜以求的探索搜尋著地外文明的蹤跡。如今搜尋地外文明的主要依據,就是根據達爾卡肖夫文明等級度標和戴森球理論,檢視地外恆星的光度變化,看是否有高等文明攫取太陽能源的跡象。
這些活動一是聆聽,二是檢視,三是發出資訊,四是派出使者。早在1974年11月16日,美國NASA就向廣袤的太空發出了人類對地外文明的第一組訊號,這組訊號是利用設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徑射電望遠鏡發出的,對準武仙座球狀星團,發射了3分鐘;同樣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宇宙學家們還對全天25萬個天體進行了一次紅外巡天調查,發現了17個疑似戴森球的的天體;NASA在1972年和1977年間,先後發射的“先驅者10號、11號”,“旅行者1號、2號”無人探測器,在完成太陽系行星的探測任務後,攜帶者給地外文明的名片和光碟,上面有地球的大量資訊和人類的問候與歌聲,飛向了遙遠的星際空間。旅行者1號已經飛離地球212億公里,仍然在向地球“報告”著資訊。
人類的這些科學活動雖然沒有最終證實地外文明的存在,但並沒有放棄尋找,科學界還是堅定的相信宇宙中有地外文明智慧體的存在,所以一直還在做著巨量的找尋工作。NASA新的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已經啟動,計劃掃描一百個星系數百萬顆恆星;霍金去世前啟動的“突破聆聽”計劃,投入巨資和巨大科學力量,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搜尋聆聽天外的“聲音”;中國世界第一的“天眼”也參與了搜尋天外文明的行列;在太空有NASA專門為搜尋地外行星發射的開普勒望遠鏡,這臺執行九年的望遠鏡已經戰功赫赫,找到地外行星數千個,今年4月19日,NASA又發射了TESS(苔絲)望遠鏡,這個譯名有點女性化的望遠鏡在精度和廣度上遠遠高於她的兄長多普勒,她將接替兄長用她那明亮迷人的眼睛掃視整個星空,為人類尋找地外可能存在的文明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