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南韓,財閥幾乎等同於國家經濟,僅一個三星集團,就佔了南韓GDP的20%,前三十大財閥合起來,則有75%之多。

14
回覆列表
  • 1 # 喵神觀天下

    財閥一詞最早源自日本,是對一些規模龐大的壟斷資本集團統稱,在歐美國家也稱之為“壟斷卡爾特”或“壟斷財團”。

    其一,五大財閥支撐起整個南韓的經濟,這點不僅沒有問題,而且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現代製造業越來越複雜,指望成千上萬家小公司自發組織,製造一架用於幾百萬的零部件的大飛機不現實。只有一些超大型企業集團,才有足夠的統籌組織能力,完成極度複雜的生產任務。社會經濟以財團為主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歐洲,收購其大量高科技中小企業。一向限制大財團的歐盟,也開始調整策略,積極支援超大型企業發展,以此來抵禦外國的收購行動。

    南韓國土面積不到10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00多萬,國家規模有限,他想要和中國、日本、美國、歐洲這些經濟體競爭,只有發展超大型壟斷財團這一條路可以走。而南韓確實也是很做的,並且做的非常不錯。

    目前南韓經濟產值,幾乎完全被形形色色的財團把持,中小企業在南韓基本沒有存在感。其後果就是,大量南韓年輕人進入中小企業希望,大企業體制僵化幾乎沒有什麼上升空間,他對未來失去希望,整個南韓社會失去活力。去年上映的南韓電影《寄生蟲》就是南韓最底層民眾,最悲慘的未來。

    這些年南韓娛樂圈一個接一個的醜聞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震動整個亞洲娛樂圈的“李勝利”事件,最後也不了了之,讓全世界看到了南韓娛樂圈背後的黑暗,以及南韓財閥的肆無忌憚。就算是美國權勢熏天的寡頭財團,也不敢像南韓財閥一樣囂張。

  • 2 # 南極爆冰

    對於南韓來說是好的結果,因為南韓畢竟是小國家,如果沒有財閥的話經濟也不可能強到哪去。

    南韓財閥就是對外撐場面,對內要受到政府的一定壓制。

    不能說這樣的場面好也不能說壞,只能說這樣的場面適合南韓。

    如果沒有財閥的話,那麼南韓在國際上的競爭就沒什麼立足之地。

    就像日本也是財閥撐起來的,這種經濟創造力是政府喜歡而又討厭的。

    喜歡是因為對外撐場面對內拉動經濟和創造就業崗位,不喜歡是因為會造成一定的威脅。

    日韓是一個島國,能有如今的成就財閥可謂功不可沒。

    中美也有所謂的財閥只是國家經濟體量太大顯現不出來而已,任何國家都有壟斷性的企業。

    這樣的企業競爭力會很強,自然對國家的貢獻度也會比一般企業要強得多。

    南韓的財閥問題是歷史問題,由於南韓的政治體制和國家實力很難同時解決那麼多財閥。

    畢竟對於這些資源匱乏靠出口的國家來說,財閥存在是對外競爭的法寶。

    對內也可以創造不菲的價值,如何割捨掉呢?但是財閥依靠自身實力左右政治和局勢,這又是當政者和民眾頭痛與不滿的原因。

    尤其是胡作非為目無法紀,所以說有利有弊吧。

    但是對南韓這樣的國家絕對是利大於弊,朴槿惠落馬時整治過,也算是一個下馬威。

    以後也許會收斂但絕不能取締,否則南韓在國際上根本沒什麼競爭力。

    諸如三星這樣的財閥,其給南韓在國際上帶來的利益可想而知。

  • 3 # 天下會會天下

    北歐那些小國家,經濟集中度都非常高,像丹麥2018年GDP約為3500億美元,該國的巨頭馬士基僅就航運這一塊就貢獻了500億美元,而航運業僅僅是馬士基-穆勒這個百年家族的產業之一,算上其他產業,馬士基-穆勒家族對丹麥經濟的影響比重遠超三星對南韓的影響。

    丹麥的鄰居瑞典,區區1000萬人口,卻擁有6家位列世界五百強的跨國企業,這6家企業經濟集中度達到75%。

    但是瑞典和丹麥經濟表現一直較為穩定,並未受到經濟集中度高的困擾。經濟集中度高也並沒有影響瑞典和丹麥成為高福利、高稅收國家,這些大企業並沒有去影響國家的政治。

    南韓財閥起於“豎子成名”的時代

    南韓電影中有錢人都有一副囂張暴戾的嘴臉,其實生動刻畫了南韓這些豪門還處於迷戀聚光燈的“初級階段”,與歐洲豪門的低調相比非常小兒科。

    三星家族爭產的風波更是南韓媒體常年的重頭戲。為什麼南韓的財閥如此德不配位呢?關鍵在於他們都是起於“漢江奇蹟”,都是和當時的朴正熙政府有所勾結,在政府的強力拉抬支援下迅速茁壯成長。“豎子成名”的時代,導致了南韓財閥暴發戶的習氣,這也造成了南韓後來多名總統與財閥剪不斷理還亂,最後紛紛遭到清算。

    日韓衝突中受重傷的財閥

    這次日本對南韓出手,就是對以三星為首的財閥進行精準暴烈打擊,如果南韓敢於耗下去,南韓終究是小國,且經濟經濟高度集中於幾大財閥的缺點就充分暴露,一家受損,萬家哀鳴,導致全南韓都不可避免的受到重創。

  • 4 # 海風少女

    把一個國家經濟的命運寄託在幾家企業身上,是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就好比在古代社會把一個國家的命運完全寄託,與一個小的官僚集團一樣,一旦這個集團決策失誤,國家也會跟著倒黴。

    南韓前五大企業集團分別是三星集團,lj集團,sk集團,現代集團和韓進集團。

    三星集團在南韓被稱為三星共和國。他是南韓實力最強的企業三星,有眾多的下屬企業子公司,有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航空,三星人壽保險等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整個三星集團的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美元。

    Lg是一家國際性企業集團在171個國家餘地,為了300多家海外辦事機構領域包括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與服務。

    Sk集團是南韓的第三大集團,位於南韓首爾sk,創立於1953年,年齡為天津集團主營紡織纖維sk現在的主要業務有能源化工和資訊通訊兩個領域。

    三大集團是一家以建築,造船,汽車行業為主,經營鋼鐵,機械,貿易,運輸,水泥生產,冶金,金融,電子行業等幾十個行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韓進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

  • 5 # 9月用錢了各位幫忙準備下

    在傳統社會向現代化轉向時,過度階段一定是原有舊貴族和新興工業財閥聯合,利大於弊。後期的轉入現代化工業體系,這種社會關係,制度上對經濟商業的週期性調整,肯定是弊大於利的。現代企業商業必須以利潤為中心,快速的調整是效率上的本質的競爭力的體現,一個國家的戰略轉型最根本的障礙是利益集團,也就是原有的大財閥。日美,中美,包括未來的國家競爭其實就是這種調整速度競爭。但對於過度階段財閥對於社會穩定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經濟上是新財富的產生,新的富貴階層誕生,金融抵押品擴充套件。政治上是制度的變革,重商主義越來越加強。科技上市主導產業轉變,紡織,重化工,電子,資訊網路。逐步轉型。其中涉及的任何一次轉型,都是財富的再分配,階級的調整,產業重構,都涉及原有財閥和舊財閥之間的轉換。越重大的調整,政治越不穩定,甚至出現大清洗。財閥是無法被根除的,只是如何讓財閥迭代更新,創造社會價值,而不是財閥影響社會動亂倒退,直接說就是原有財閥必須被消滅,理由是過度的資源佔有,產出效率低下,影響國家整體競爭力,也影響普通大眾的整體生活水平。事實上制度是一個不斷修改的過程,如何形成一種自適應的系統方法是更重要的,人為的主動進化弊大於利,如計劃經濟。必須自身調整 類似市場供需 不是人為制定的 是整體對衝關係。

  • 6 # 胖胖的影子

    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最大的差別向來都是意識形態的差別。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國家數量遠遠大於社會主義國家的數量,古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之一,但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就逐漸落後,也就是從那時起各個國家開始選擇自己的意識形態。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史稱日不落帝國,但因為英國由來已久的君主制度,所以順其自然的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其社會制度想要成為下一個日不落帝國。

    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度,在短短的幾百年時間內成為了世界霸主,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人群;另一方面美國的社會制度也是資本主義,這樣的社會制度被精英們所認可。人類社會一直就有階級區分,古時候是奴隸主和努力,但如今這個社會雖說沒有奴隸制度,但階級差距依舊存在,人類社會中的精英人群非常享受這種差距,因為這回帶給他們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他們認為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所以這是自己應得的,也就是說‘物競天擇,強者生存’這句話在資本主義國家演繹的淋漓盡致。因此社會制度和強者思想的雙重驅使下產生了財閥集團,這是每個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的產物,因為競爭以後總有勝出者。

    南韓的財閥集團亦是如此,這是長期競爭以後的勝出者,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南韓精英的聚集地。接收財閥統治意味著弱肉強食,不接受意味著國力倒退。財閥統治的好壞不能直接看出,主要取決於人的價值觀,財閥集團的價值觀不動搖則社會進步,如果價值觀動搖整個國家就走被支配的風險,到這種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在前期的競爭中他們已經勝出,意味著財閥集團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財閥集團支撐經濟的好壞不可一日之內片面而定。

  • 7 # 寂語堂齋

    財閥這個詞源起於二戰前的日本,後被美中國人強行拆散,現今僅南韓在用。南韓人給了明確的規定即,資產規模排在南韓前30位,符合所有權以及經營權都集中於Quattroporte和家庭成員,親屬,必須是中央集權式的結構,才能叫財閥。五大財閥分別指三星,現代,Sk,LG,樂天這五家。

    縱觀南韓的經濟發展,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財閥的發展,因為它與南韓經濟,國運一脈相承,1961年南韓人均收入只有82美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到了2013年人均收入超過25000美元。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道路,成功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那麼南韓採取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發展模式哪?南韓採取的是,動用政府大量資源就扶持這幾家大財閥,使其快速擴張,參於世界竟爭,進入世界高階領域。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教授說,南韓是走出一條壓縮式發展道路。這種道路促成了南韓經濟飛越式發展,可是這種經濟模式發展的背後,正向南韓人自己擔心的那樣,會把南韓引向歧途。

    什麼樣的歧途,可分為兩方面,一是政經勾結,政客與財閥高層勾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社會文化。說穿了,南韓社會文化傳統就是政經勾結,這從我們看的韓劇中都能看出點意思來。二是財閥綁架南韓的政治,經濟,民生,南韓政府若想改革那是很難的,據我觀察好像歷屆政府都沒有成功,根本原因就是這種改革,財閥們採用資本罷工,突然降低投資等手段進行抵制,因為這涉及到國民經濟發展,人員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南韓政府只能敗下陣來。

    總之,南韓的政治和經濟我總有這種感覺,就像中國的電影小兵張嘎裡說的一句臺詞,別看你現在蹦噠的歡,小心我秋後拉清單,致於五大財閥支援著南韓經濟,是好是壞,就由歷史來平說吧!

  • 8 # 錦繡中源

    可以說是有弊有利。看到很多回答都說是壞事,但南韓經濟取得巨大成就,如果當初沒有財閥支撐,很難想象南韓是否還能夠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我們不能選擇性失明,看到財閥只往壞處想,而忽略了它所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講,日本經濟也是依靠財閥支撐起來的,只不過日本的財閥更多,實力更強,所以日本的經濟地位比南韓更高。

    南韓經濟騰飛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南韓抓住國際產業鏈轉移的機遇,大力吸引來自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產業轉移,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南韓是一個小國家,國內市場狹小,當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然也會像日本那般開拓國際市場,參與世界經濟競爭,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但開拓國際市場只依靠一些中小企業的話,有這個實力麼?某種程度上講,亞洲四小龍的發展模式都差不多,所以它們基本上也是依靠大企業支撐起它們的經濟的。

    如今南韓也算得上是一箇中等經濟強國,2018年南韓GDP達到1.6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2;南韓人均GDP達到3.14萬美元,已經躋身發達國家行列。放眼全球,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也就只有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六個國家,這些國家被稱為“5030俱樂部”,如今南韓也躋身這一行列。而且南韓擁有16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七。所以取得的這些成就是離不開它的財閥貢獻的。

    當然了,以上討論基本上是好的方面,壞的方面也有很多。南韓有五大財閥,分別是:三星、現代、LG、SK和樂天,這五大財閥影響著南韓經濟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控制了南韓經濟命脈,僅三星集團一家財閥的產值就佔了南韓GDP的20%以上,南韓16家世界五百強當中有11家是這五大財閥的旗下企業,南韓的財閥甚至可以左右國家政治,它們在南韓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有更多的特權。

    此外,因為財富主要集中在這少部分人手中,所以南韓的貧富差距懸殊,雖然南韓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但對於南韓的普通民眾來說,它們很難體會到人均GDP3萬美元時代應有的幸福感,它們仍然“壓力山大”,社會福利不高,工作時間長……這些都是不好的方面。

  • 9 # 德寧文化大講堂

    這個問題,簡要回答如下:

    ①、這樣的場面當然是非常糟糕的,因為整個南韓的各行各業被大企業控制,所以使得南韓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制約。

    ②、更嚴重的是這些大企業通過自己的經濟實力選拔一些政客上臺,而這些上臺的政客,通過自己的權力來維護這些大企的利益。

    各國有各國的國情,也不能一概而論,你認為呢!

  • 10 # 笑看宜城0169

    寡頭壟斷有啥好,最終會導致財富集中,貧富差距太大,中產階級收入降低,人數下降,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減少,經濟增長乏力,後勁不足!看看美國和香港近二十多年,中產階級收入無實質上增加,導致佔領華爾街和特朗普上臺,香港動亂也不得不說是因為大多數人生活水平多年了無實質性進步,造成了多數人不滿,其實也是少數地產商壟斷了香港經濟,限制了其發展空間!要是長此以往,恐怕也不會有啥好結果,想想三星美國持股佔大頭的實際情況,早晚要給華爾街金融寡頭了剪羊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楊千嬅一部愛情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