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輝侃汽車
-
2 # 一欣一宇
隨著這幾年中國產汽車各方面技術的逐漸成熟,購買中國產車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其中幾個品牌的汽車可以說也不差於一般合資車了。
當然中國產車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長城的哈弗、廣汽的傳奇、長安的CS55和CS75、比亞迪、東風的風神等比較受大眾的歡迎,這幾個品牌的車型銷量也是不錯的。來說說哈弗吧,車主們大多都知道哈弗的車型車身皮實,比較注重安全方面,但同時也比較費油,經濟性可能相比同級別車型差點,但安全也是很重要的,這也可能就是為什麼哈弗的車費油但又有那麼多人買的完因了。
而比亞迪的車型正好和哈弗的相反,比亞迪的車型注重的是輕便節能,油耗相對較低,經濟性不錯,同時質量和安全效能方面做的也很好,在中國產品牌當中也算不錯了。
如果說如果是我買我會選擇誰,這恐怕先要了解自已的需求在去相對應的去選車。我覺得哈弗和比亞迪這兩個品牌的車型是值得擁有的。
-
3 # 靜品菊香
我覺得現在中國產車質量已經過關,足以滿足一般家庭和商務需要,但還沒有達到質量上乘,做工精湛,技術領先走向世界的地步。中國產車基本上都是銷在了國內,象奇瑞、吉利、長城等車企已有部分車型賣到了埃及、伊拉克等發展中國家,市場表現還處於初級階段。在國內連被中國產車幹翻的現代車,在歐美市場也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中國產車目前面臨著進口車降關稅,合資車降價促銷的不利局面。但中國產車以外觀設計大方、配置豐富、價格厚道贏得了華人的審美及品牌忠誠度,現在以吉利、長安、長城為代表的中國產車均已達到年產百萬輛的市場表現,並且在三大件的正向研發上進一步縮小了與合資車的差距,相信不遠的將來汽車市場定會象中國產電視、手機一樣全線飄紅。
-
4 # 樂見花
透過這幾十年中國的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中國產的汽車在品質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技術差距從之前的三四十年縮短到如今的十年以內。而且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種差距正在逐漸的縮小。
目前的中國產自主品牌汽車與外資品牌汽車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核心三大件的質量上。雖然目前的中國產自主品牌也能生產出自己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但是涉及到的核心技術還是需要購買外方的技術專利,發動機變速箱的核心部件仍然掌握在外方的手中。而其中發動機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尤其是在自動變速箱方面,中國產自主品牌的掣肘太多!
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晚,另一方面也是這幾十年來我們的以市場換技術的實施過程當中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這幾十年的情況是這樣的,外資品牌進入國內生產汽車,必須要找國內的車企合資生產,並且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這就造成了國內與之合作的汽車企業完全依靠外方的技術來發展,而合資企業中的中方根本沒有自己的技術研發,技術完全依賴外方!
但是,好在我們的民營車企這幾年的發展相當的不錯。比如長城哈弗汽車,吉利汽車等。尤其是吉利汽車這幾年的發展非常的成功。吉利汽車從浙江的一家民營車企發展到收購沃爾沃汽車,再到今年年初收購賓士母公司戴姆勒的接近1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
如果說吉利收購外資車企只是資本的勝利,那麼吉利這幾年透過收購外資來發展自身技術就是從勝利走向了另一個勝利!自從收購沃爾沃汽車以來,吉利汽車無論是從外形,安全效能,操控效能,質量,耐久性等等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這樣說,吉利汽車是中方車企吸收外資品牌技術,完善自我的典範。吉利的發展道路值得所有的中國產自主品牌車企深思。
好了,我們來回答問題。中國產自主品牌汽車質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在燃油經濟性,耐久性方面還有待市場的檢驗。還有一點就是在底盤操控效能方面,我們要走的路還是非常的長。當然,這些並不能一蹴而就。這需要不斷的技術積累,資料的不斷完善。也許我們現在缺乏的正是日積月累的技術資料支援!當有一天我們擁有足夠多的技術資料的支撐,我們的汽車也將展翅騰飛!
-
5 # 胡楊l樹下
效能車,比如公路賽,越野車,這方面中國產車的技術確實差的遠,但是單說家用乘用車,中國產車的質量還是不亞於合資車的,現在全球都在高喊"中國製造",所以中國產車還是絕對靠得住的。
我更注重安全性,對於油耗而言各家車企都在不斷改進,所以相差不大,但是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往往會在材料上作文章,因為簡配不影響車子使用,但是卻降低了對駕駛人員的安全性保障,也許開一輩子車沒有刮碰,但趕上一比嚴重肇事,那麼小命就沒了。車子本身就是消費品,還要差那點油錢來降低自己駕車的安全性嗎?何況省油不省油,一年到頭也沒差幾個錢,當然不能說開個1.6排量的小轎車跟4.0的酷路澤對比,那就沒意思了,話說回來,開酷路澤的人也不可能選擇這種小排量車。
第一看車企規模,第二選擇自己喜歡的車型,第三選擇安全性,其他的都不重要,適合自己就行。
回覆列表
題主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下邊我來說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隨著汽車科技的發展,中國的自主品牌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很多車企已經不滿足於低價市場的侷限性,已經開始向更高級別的區域進發了,可見對於汽車技術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如果說我自己買車的話對於自主品牌我更注重車輛的整體效能。首先就是外觀,都知道自主品牌的研發初期都是在逆向研發,很多車型都是在模仿外國成熟的汽車設計,但是目前來看我過自主品牌的設計風格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特色,在外觀上我更偏向於成熟的自主設計。而不是一味的抄襲模仿。
然後就是動力方面。都知道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最大的差距就在於三大件的質量。中國自主研發的發動機目前雖然整體性還不是特別出色,但是其中還是有比較突出的產品。比如奇瑞的高熱效率發動機,在很多引數上已經超過了合資品牌,如果說對於動力來說的話儘可能的還是選擇研發程度自主性高的產品。
其他的配置方面自主品牌都比較有優勢,總結來看的話就是價效比儘量的高,安全配置儘量的到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