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在洛陽北,是古代黃河上的一個重要渡口。相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盟於此,所以稱為“盟津”,以後逐漸演化為“孟津”。也稱“治戍津”、“富平津”。
孟津縣孟津縣橫水鎮文公村,傳說因唐代文豪韓愈曾居住此村而得名。
據說韓愈父母早亡,從小就由哥嫂撫養。他勤奮好學,聰慧超人,滿腹文章,可是仕途坎坷,25歲時才考上進士,29歲入朝為官,幾度升遷,幾度遭貶。
有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促成他與盧氏小姐結為秦晉之好。盧小姐家住孟津西部邙山嶺,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韓愈暫住他家,準備擇定吉日與盧小姐完婚。
這天,韓愈和盧小姐閒聊。韓愈提及官場失意之事,搖頭嘆息。盧小姐勸道:“官場失意乃常有之事,你雖刻苦好學,但也許有不足之處。”韓愈說:“請賜教。”盧小姐寫道:“人求言實,火求心虛,欲成大器,必先退之。”盧小姐接著說,此地窮山僻嶺,農家孩兒求學無門,不如咱在這兒辦個學堂,既能深造學識,又可教書育人,功名自然有之。韓愈聽後沉思:自古道驕兵必敗,我缺少的正是謙虛。於是,他決定在這裡開辦學堂。
次日,韓愈登上門前的山頂,舉目遠眺,但見山上林木蔥蔥,山下流水潺潺,山腰有一座新建廟宇,背靠巍巍青山,四周煙霧繚繞。韓愈步入廟院,頓覺環境不錯,從此,便在廟宇居住下來,一邊著書立說,一邊教書育人。
過去,這一帶少有人讀書,自打韓愈在廟宇辦起學堂以後,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韓愈潛心教書,孜孜不倦,培育了不少飽學之士、棟樑之才。韓愈逝後,諡號為“文”,世稱“韓文公”。為了紀念韓愈潛心育人的功績,當地人就把那座廟叫“文公廟”,廟下的村子叫“文公村”。
好了,大家知道橫水鎮這個村子為什麼叫做文公村了吧!
雖然來這個學堂的求學者已經不再絡繹不絕,
但它的存在記錄了韓愈潛心育人的事蹟,
也成為這個村子裡寶貴的財富。
想要看看當初韓愈教學的地方,
那就來文公村看看吧!
孟津在洛陽北,是古代黃河上的一個重要渡口。相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盟於此,所以稱為“盟津”,以後逐漸演化為“孟津”。也稱“治戍津”、“富平津”。
孟津縣孟津縣橫水鎮文公村,傳說因唐代文豪韓愈曾居住此村而得名。
據說韓愈父母早亡,從小就由哥嫂撫養。他勤奮好學,聰慧超人,滿腹文章,可是仕途坎坷,25歲時才考上進士,29歲入朝為官,幾度升遷,幾度遭貶。
有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促成他與盧氏小姐結為秦晉之好。盧小姐家住孟津西部邙山嶺,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韓愈暫住他家,準備擇定吉日與盧小姐完婚。
這天,韓愈和盧小姐閒聊。韓愈提及官場失意之事,搖頭嘆息。盧小姐勸道:“官場失意乃常有之事,你雖刻苦好學,但也許有不足之處。”韓愈說:“請賜教。”盧小姐寫道:“人求言實,火求心虛,欲成大器,必先退之。”盧小姐接著說,此地窮山僻嶺,農家孩兒求學無門,不如咱在這兒辦個學堂,既能深造學識,又可教書育人,功名自然有之。韓愈聽後沉思:自古道驕兵必敗,我缺少的正是謙虛。於是,他決定在這裡開辦學堂。
次日,韓愈登上門前的山頂,舉目遠眺,但見山上林木蔥蔥,山下流水潺潺,山腰有一座新建廟宇,背靠巍巍青山,四周煙霧繚繞。韓愈步入廟院,頓覺環境不錯,從此,便在廟宇居住下來,一邊著書立說,一邊教書育人。
過去,這一帶少有人讀書,自打韓愈在廟宇辦起學堂以後,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韓愈潛心教書,孜孜不倦,培育了不少飽學之士、棟樑之才。韓愈逝後,諡號為“文”,世稱“韓文公”。為了紀念韓愈潛心育人的功績,當地人就把那座廟叫“文公廟”,廟下的村子叫“文公村”。
好了,大家知道橫水鎮這個村子為什麼叫做文公村了吧!
雖然來這個學堂的求學者已經不再絡繹不絕,
但它的存在記錄了韓愈潛心育人的事蹟,
也成為這個村子裡寶貴的財富。
想要看看當初韓愈教學的地方,
那就來文公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