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是我在做學生的時候老師時常教導我們的一句話,他講這句話的目的是要我們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在我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做筆記的學生比不做筆記的學生在測驗和考試中成績要好得多。做筆記的人在測驗前能夠按照筆記進行系統的複習和背誦,而其他人只能依靠以前那點記憶。
那麼,我們作為老師,要想讓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那又該如何去做呢?對於我來說,更有難度,因為我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要想讓低年級的學生也能像高年級學生一樣學會做筆記,並且養成一定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我又十分清楚,低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假如能在這個時期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對於以後來說是終身受用的,我決定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大膽的嘗試──培養低年級學生做筆記的習慣。我是從以下幾點進行大膽嘗試的。
一、從“認識”開始
我們都很明白,做筆記有助於指引並穩定注意力,培養學生課堂認真聽講的習慣。做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調動眼、耳、腦、手一齊活動,促進了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但是,我們也十分清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最多可以堅持十幾分鍾,假如我們只是單純地讓這些學生讀、聽是很難維持整一節課的完整性的,因此,我們得想方設法讓這些低年級的孩子們把筆動起來,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所以,我們必須先從思想上去讓他們知道做筆記的重要性。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利用了一個字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這就是“聰明”的“聰”字。因為低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別人說自己聰明,他們也希望自己變得聰明,而這個“聰”字,剛好體現了課堂的“四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於是我就利用這個字,把它拆分成四個部分,告訴學生: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就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怎樣才能做到“心到”呢?那你必須用上你的雙手,怎樣用啊?跟著老師做筆記吧!學生聽到有辦法可以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於是非常高興地接受了做筆記的做法了。
二、從“模仿”下手
低年級的學生該如何去做筆記呢?理所當然,他們不可能像高年級的同學那樣知道哪些該寫,哪些不該記,所以,我認為可以從“模仿”下手。因此,在讓學生開始做筆記之前,我先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每天上語文課除了書本外還必須準備好筆記本(軟皮抄)。但是我並不讓學生隨意亂寫,我要求學生按照我的要求去記錄。由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主要是涉及字詞句的知識鞏固。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義詞、詞語積累歸類等。所以,我會對不同的知識讓學生記錄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對於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般就隨著教學進度根據需要適時提醒學生記錄在相應的生字旁邊,尤其是多音字,我會把多音字的拼音與組詞抄寫在黑板上,然後要求學生模仿我的格式抄寫在該生字的旁邊。對於近義詞、反義詞則記錄在課文的行間。至於文中的好詞好句或者補充的課外知識,我則讓學生抄寫在筆記本上。每一次我都會給予學生充分記錄的時間,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按要求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所有學生養成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三、讓“被動”變“主動”
在老師的要求下模仿著做筆記,無疑是一種被動的做法,但是,只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是可以變成學生主動的行為的。為了讓孩子們更加主動地做筆記,我經常在課堂上表揚一些積極做筆記的同學,還給他們獎勵小紅花,也在展示臺上展示他們的筆記,讓所有同學都向他們學習,激起其他同學的不服輸心理。在實踐中發現,這樣的獎勵方式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是很有效的。現在,我班有不少的學生已經不再是每次都要老師叫做筆記才做筆記,而是每當看到我在黑板上把一些例如多音字、課外知識等板書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抄寫好在相應的位置。這點我班的嚴夢涵同學尤其主動,有時甚至還沒有等我寫出來,她早就把文中的多音字在相應的地方寫好了。由此看來,只要使用一定的激勵方式是可以讓學生做筆記由“被動”變成“主動”的。可見,激勵也是培養做筆記習慣的一種不錯的方式。
四、讓“主動”成“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能在課堂上主動地做筆記,是十分難得的,這說明他們已經逐漸形成了習慣。但是,假如在課外又會怎樣呢?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家長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常常主動聯絡家長,讓家長幫忙留意並指導孩子在看課外書時做好相關的摘抄記錄,提高孩子的閱讀效果。我給了家長一些建議:(一)大力的支援與鼓勵:在家父母可以給孩子每一個筆記給予小獎勵,讓孩子能有成就感,這樣很快就能養成這個習慣了;(二)不直接揪出錯誤:孩子們能完成一個筆記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做錯了還一味的批評和打罵,那就會前功盡廢,所以一定要以引導為主;(三)嚴格要求書寫美觀:好的書寫習慣也能體現這個人的素質,如果孩子每一次都能認真地摘錄課外知識,書寫整潔大方,那麼孩子不但可以真正學習到課外知識,更重要的是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也隨之而形成。因此,家長也必須督促好孩子每次認真地做課外摘抄筆記。我讓家長協助的同時,我也經常檢查學生的課外筆記,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很多家長都反映不錯,孩子能真真正正地學到了知識,成績也提高了,並且形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所以說,只有讓孩子嚐到了做筆記的甜頭,他們才會自願地去做這樣的事情,並且堅持下去,最終形成習慣,受益終身。
還是那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質量也要大打折扣的。作為教師,要想讓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就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做筆記的習慣。學會做筆記非常重要,在孩子們以後整個讀書生涯中都是非常有用的一個好習慣,特別是在低年級正是思維開拓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因難而退卻,我們必須從低年級抓起,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好習慣,為他們以後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是我在做學生的時候老師時常教導我們的一句話,他講這句話的目的是要我們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在我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做筆記的學生比不做筆記的學生在測驗和考試中成績要好得多。做筆記的人在測驗前能夠按照筆記進行系統的複習和背誦,而其他人只能依靠以前那點記憶。
那麼,我們作為老師,要想讓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那又該如何去做呢?對於我來說,更有難度,因為我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要想讓低年級的學生也能像高年級學生一樣學會做筆記,並且養成一定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我又十分清楚,低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假如能在這個時期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對於以後來說是終身受用的,我決定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大膽的嘗試──培養低年級學生做筆記的習慣。我是從以下幾點進行大膽嘗試的。
一、從“認識”開始
我們都很明白,做筆記有助於指引並穩定注意力,培養學生課堂認真聽講的習慣。做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調動眼、耳、腦、手一齊活動,促進了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但是,我們也十分清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最多可以堅持十幾分鍾,假如我們只是單純地讓這些學生讀、聽是很難維持整一節課的完整性的,因此,我們得想方設法讓這些低年級的孩子們把筆動起來,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所以,我們必須先從思想上去讓他們知道做筆記的重要性。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利用了一個字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這就是“聰明”的“聰”字。因為低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別人說自己聰明,他們也希望自己變得聰明,而這個“聰”字,剛好體現了課堂的“四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於是我就利用這個字,把它拆分成四個部分,告訴學生: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就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怎樣才能做到“心到”呢?那你必須用上你的雙手,怎樣用啊?跟著老師做筆記吧!學生聽到有辦法可以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於是非常高興地接受了做筆記的做法了。
二、從“模仿”下手
低年級的學生該如何去做筆記呢?理所當然,他們不可能像高年級的同學那樣知道哪些該寫,哪些不該記,所以,我認為可以從“模仿”下手。因此,在讓學生開始做筆記之前,我先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每天上語文課除了書本外還必須準備好筆記本(軟皮抄)。但是我並不讓學生隨意亂寫,我要求學生按照我的要求去記錄。由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主要是涉及字詞句的知識鞏固。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義詞、詞語積累歸類等。所以,我會對不同的知識讓學生記錄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對於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般就隨著教學進度根據需要適時提醒學生記錄在相應的生字旁邊,尤其是多音字,我會把多音字的拼音與組詞抄寫在黑板上,然後要求學生模仿我的格式抄寫在該生字的旁邊。對於近義詞、反義詞則記錄在課文的行間。至於文中的好詞好句或者補充的課外知識,我則讓學生抄寫在筆記本上。每一次我都會給予學生充分記錄的時間,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按要求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所有學生養成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三、讓“被動”變“主動”
在老師的要求下模仿著做筆記,無疑是一種被動的做法,但是,只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是可以變成學生主動的行為的。為了讓孩子們更加主動地做筆記,我經常在課堂上表揚一些積極做筆記的同學,還給他們獎勵小紅花,也在展示臺上展示他們的筆記,讓所有同學都向他們學習,激起其他同學的不服輸心理。在實踐中發現,這樣的獎勵方式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是很有效的。現在,我班有不少的學生已經不再是每次都要老師叫做筆記才做筆記,而是每當看到我在黑板上把一些例如多音字、課外知識等板書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抄寫好在相應的位置。這點我班的嚴夢涵同學尤其主動,有時甚至還沒有等我寫出來,她早就把文中的多音字在相應的地方寫好了。由此看來,只要使用一定的激勵方式是可以讓學生做筆記由“被動”變成“主動”的。可見,激勵也是培養做筆記習慣的一種不錯的方式。
四、讓“主動”成“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能在課堂上主動地做筆記,是十分難得的,這說明他們已經逐漸形成了習慣。但是,假如在課外又會怎樣呢?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家長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常常主動聯絡家長,讓家長幫忙留意並指導孩子在看課外書時做好相關的摘抄記錄,提高孩子的閱讀效果。我給了家長一些建議:(一)大力的支援與鼓勵:在家父母可以給孩子每一個筆記給予小獎勵,讓孩子能有成就感,這樣很快就能養成這個習慣了;(二)不直接揪出錯誤:孩子們能完成一個筆記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做錯了還一味的批評和打罵,那就會前功盡廢,所以一定要以引導為主;(三)嚴格要求書寫美觀:好的書寫習慣也能體現這個人的素質,如果孩子每一次都能認真地摘錄課外知識,書寫整潔大方,那麼孩子不但可以真正學習到課外知識,更重要的是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也隨之而形成。因此,家長也必須督促好孩子每次認真地做課外摘抄筆記。我讓家長協助的同時,我也經常檢查學生的課外筆記,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很多家長都反映不錯,孩子能真真正正地學到了知識,成績也提高了,並且形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所以說,只有讓孩子嚐到了做筆記的甜頭,他們才會自願地去做這樣的事情,並且堅持下去,最終形成習慣,受益終身。
還是那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質量也要大打折扣的。作為教師,要想讓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就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做筆記的習慣。學會做筆記非常重要,在孩子們以後整個讀書生涯中都是非常有用的一個好習慣,特別是在低年級正是思維開拓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因難而退卻,我們必須從低年級抓起,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好習慣,為他們以後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