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榮幸能和在座的同行老師們就如何提高中學生作文水平進行交流。聽了幾位老師的作文指導課,令人耳目一新,獲益匪淺。-------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對作文教學也進行過一些探索和嘗試,從中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和體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作文教學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卻是不爭的事實。作文是學生語言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思維習慣等的綜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學生談文色變,無話可說,無文可作,只能東拼西湊,勉強成文。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礎薄弱、缺乏興趣、見聞不廣、缺少生活積累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學生一方面無話可說,缺少寫作的材料,另一方面是無從說起,缺乏語言表達的技巧。針對當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為解決學生在這兩方面的困惑,我就學生無話可說和無從說起兩方面談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是作文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學會積累素材
學生作文,每每苦於無物可寫;或是勉強寫,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根本原因在於平時疏於積累,等到寫作時才來抱佛腳,自然是絞盡腦汁也枉然。因此,平時勤於積累,才是開啟寫作源泉、豐富寫作庫存、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
寫作素材積累的途徑不外乎兩條:一是透過閱讀,積累寫作的語言、技巧等;二是透過觀察,積累寫作的“原材料”。
一、從閱讀中積累
中學生閱讀的物件主要是課本和課外書。課本往往是學生容易忽視的物件。課本不僅指語文課本,還包含了數、外、理、化等各科,事實上,自然科學、文學歷史、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事例在課本中均可找到名人軼事、成功事例等,此外,自己從小學到初中的作文也是不可忽視的材料來源。其中有些自己最感興趣、最得意的事例或細節是作文時最好的素材。為了讓學生學會從閱讀中積累素材,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了指導:
1.摘抄積累
在閱讀中遇到一些優美的語言、生動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們摘抄下來,如果是屬於自己的書報,可把全文剪下來,貼在專門的剪輯本上。
2.比較積累
在語文課堂閱讀中,遇到一些和學生生活貼近或是學生感觸很深的生動優美的寫景、敘事、抒情的句段,我常常提問學生,如果讓你來描繪這些景物,敘述這件事情,你會怎樣寫呢?或是在上課前佈置學生描繪一種和課文內容相似的景和事,在課堂學習中透過比較來感受課文的精妙,以此積累寫作素材和技巧。
3.閱讀積累
鼓勵和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讀物,以擴大學生知識面來積累素材。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在班上設立了圖書角,每人帶來一、兩本課外書,全班同學相互交換閱讀,這樣便於交流。
4.背誦積累
對一些優美的句段,特別是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在充分的感受、理解的基礎上,反覆吟詠體味,最終背誦下來。背誦多了,自然詞彙豐富了,寫作時自會左右逢源。
二、從生活中積累
生活是萬花筒,是寫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對瞬息萬變的日常生活,時時睜大一雙銳利的眼睛,帶著一顆像雷達一樣敏感的心靈,生活中自然而然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鮮活素材。
(一) 學會觀察和思考.
在語文課堂閱讀中,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生活的多種方法,使他們知道觀察事物要細緻、有心,更重要的是在觀察時要調動種感官,從多層面,多角度去觀察。例如:學校組織的讀書報告會、國慶文藝匯演、運動會、學雷鋒做好事等活動。用身邊現形的事指導學生觀察,
(二)寫日記
寫日記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寫什麼、怎麼寫、寫多少字、都有學生自己決定,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說。還可提示學生對生活中的各色人等、各式場景用細緻、生動的筆觸予以描寫。描繪時要抓住特徵,抓住給人印象最深的東西,精雕細琢。描寫方式可多樣,如對人物可進行語言、動作、神態、外貌、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寫。場景可選取恰當的觀察角度進行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等。
(三) 寫讀書筆記
利用語文練習作業和週記對所讀的文章按要求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要爭取把它們的來龍去脈弄清楚,用文字按其本來面目記錄下來。這是大多數記敘文的雛形,以後只需略加修改提煉即可成為一篇記敘文。
(四)發現法
生活現象時常會引人思索,發人深思。把這些思索記下來,即是自己的發現。這樣的發現往往是獨特的、人無我有的人生感悟,深思細品,可寫成大文章。
(五)抒情法
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記錄下來,怎麼想就怎麼寫,直抒胸臆,不偽飾,不矯情,類似於日記中的心靈獨白,快意傾吐。
三、形成積累習慣
無論是閱讀積累還是生活積累,都圍繞一個核心:能引發心靈的感觸,是感受思考的觸發點、醒悟點。這樣才有興趣,才有不得不寫的直抒胸臆的快感。在最初的時候,教師要帶一點強制手段,使學生形成積累的習慣。可以規定:每天至少摘抄一段;閱讀心得,觀察筆記不得少於 400 字,沒完成的守著完成。其次是培養積累的興趣:可定期評比表彰,調動積累的積極性;可把積累的文字裝訂成冊,使學生有成就感。再次是教給學生把積累的素材轉化為一篇文章的方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積累的作用。透過這樣的反覆練筆,不斷強化積累行為,長期堅持,就會形成積累習慣,必將帶來“胸藏萬卷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寫作自由境界。到那時,寫作就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快樂了。
二是重視課堂訓練,提高學生寫作技巧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和作文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在閱讀中訓練2、造句訓練3、課前一分鐘訓練、4、抄寫訓練
今天,很榮幸能和在座的同行老師們就如何提高中學生作文水平進行交流。聽了幾位老師的作文指導課,令人耳目一新,獲益匪淺。-------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對作文教學也進行過一些探索和嘗試,從中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和體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作文教學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卻是不爭的事實。作文是學生語言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思維習慣等的綜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學生談文色變,無話可說,無文可作,只能東拼西湊,勉強成文。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礎薄弱、缺乏興趣、見聞不廣、缺少生活積累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學生一方面無話可說,缺少寫作的材料,另一方面是無從說起,缺乏語言表達的技巧。針對當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為解決學生在這兩方面的困惑,我就學生無話可說和無從說起兩方面談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是作文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學會積累素材
學生作文,每每苦於無物可寫;或是勉強寫,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根本原因在於平時疏於積累,等到寫作時才來抱佛腳,自然是絞盡腦汁也枉然。因此,平時勤於積累,才是開啟寫作源泉、豐富寫作庫存、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
寫作素材積累的途徑不外乎兩條:一是透過閱讀,積累寫作的語言、技巧等;二是透過觀察,積累寫作的“原材料”。
一、從閱讀中積累
中學生閱讀的物件主要是課本和課外書。課本往往是學生容易忽視的物件。課本不僅指語文課本,還包含了數、外、理、化等各科,事實上,自然科學、文學歷史、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事例在課本中均可找到名人軼事、成功事例等,此外,自己從小學到初中的作文也是不可忽視的材料來源。其中有些自己最感興趣、最得意的事例或細節是作文時最好的素材。為了讓學生學會從閱讀中積累素材,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了指導:
1.摘抄積累
在閱讀中遇到一些優美的語言、生動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們摘抄下來,如果是屬於自己的書報,可把全文剪下來,貼在專門的剪輯本上。
2.比較積累
在語文課堂閱讀中,遇到一些和學生生活貼近或是學生感觸很深的生動優美的寫景、敘事、抒情的句段,我常常提問學生,如果讓你來描繪這些景物,敘述這件事情,你會怎樣寫呢?或是在上課前佈置學生描繪一種和課文內容相似的景和事,在課堂學習中透過比較來感受課文的精妙,以此積累寫作素材和技巧。
3.閱讀積累
鼓勵和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讀物,以擴大學生知識面來積累素材。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在班上設立了圖書角,每人帶來一、兩本課外書,全班同學相互交換閱讀,這樣便於交流。
4.背誦積累
對一些優美的句段,特別是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在充分的感受、理解的基礎上,反覆吟詠體味,最終背誦下來。背誦多了,自然詞彙豐富了,寫作時自會左右逢源。
二、從生活中積累
生活是萬花筒,是寫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對瞬息萬變的日常生活,時時睜大一雙銳利的眼睛,帶著一顆像雷達一樣敏感的心靈,生活中自然而然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鮮活素材。
(一) 學會觀察和思考.
在語文課堂閱讀中,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生活的多種方法,使他們知道觀察事物要細緻、有心,更重要的是在觀察時要調動種感官,從多層面,多角度去觀察。例如:學校組織的讀書報告會、國慶文藝匯演、運動會、學雷鋒做好事等活動。用身邊現形的事指導學生觀察,
(二)寫日記
寫日記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寫什麼、怎麼寫、寫多少字、都有學生自己決定,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說。還可提示學生對生活中的各色人等、各式場景用細緻、生動的筆觸予以描寫。描繪時要抓住特徵,抓住給人印象最深的東西,精雕細琢。描寫方式可多樣,如對人物可進行語言、動作、神態、外貌、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寫。場景可選取恰當的觀察角度進行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等。
(三) 寫讀書筆記
利用語文練習作業和週記對所讀的文章按要求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要爭取把它們的來龍去脈弄清楚,用文字按其本來面目記錄下來。這是大多數記敘文的雛形,以後只需略加修改提煉即可成為一篇記敘文。
(四)發現法
生活現象時常會引人思索,發人深思。把這些思索記下來,即是自己的發現。這樣的發現往往是獨特的、人無我有的人生感悟,深思細品,可寫成大文章。
(五)抒情法
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記錄下來,怎麼想就怎麼寫,直抒胸臆,不偽飾,不矯情,類似於日記中的心靈獨白,快意傾吐。
三、形成積累習慣
無論是閱讀積累還是生活積累,都圍繞一個核心:能引發心靈的感觸,是感受思考的觸發點、醒悟點。這樣才有興趣,才有不得不寫的直抒胸臆的快感。在最初的時候,教師要帶一點強制手段,使學生形成積累的習慣。可以規定:每天至少摘抄一段;閱讀心得,觀察筆記不得少於 400 字,沒完成的守著完成。其次是培養積累的興趣:可定期評比表彰,調動積累的積極性;可把積累的文字裝訂成冊,使學生有成就感。再次是教給學生把積累的素材轉化為一篇文章的方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積累的作用。透過這樣的反覆練筆,不斷強化積累行為,長期堅持,就會形成積累習慣,必將帶來“胸藏萬卷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寫作自由境界。到那時,寫作就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快樂了。
二是重視課堂訓練,提高學生寫作技巧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和作文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在閱讀中訓練2、造句訓練3、課前一分鐘訓練、4、抄寫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