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聾王異史

    楊儀心胸狹窄

    楊儀早年投靠關羽,諸葛亮還是很給關羽面子,讓他掌管丞相府,也就是把他當成自己人。楊儀得到丞相器重後就有些膨脹,先是和劉巴不和,後來又和魏延幹架,特別是在諸葛亮死後,他乾脆扣了個謀反罪名殺了魏延,自以為多年在外征戰功勞顯赫,又各老一輩關係不一般,丞相的位置非他莫屬。但他不知道,諸葛亮活著時,就看穿他氣量太小,不適合料理國政,生前已經安頓了他的職位。

    李邈投機不成丟了命

    李邈是牛鞞縣的縣官,他也很牛逼,劉備奪得益州後,提拔他為益州從事,但他不領情,在慶功宴會指責劉備:“以前劉璋把你當成兄弟,請你平定益州內外的混亂局面。可你倒好,反手把劉璋給滅了。”大庭廣眾之下一點也沒給劉備留面子,劉備鐵青著臉問李邈:“那你怎麼不敢去幫助劉璋呢?”李邈回答:“不是不敢,而是實力不足,幫不上!”宴會結束後,劉備就準備殺了李邈,諸葛亮出面求情才免於一死。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禪在歷史上的形象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無論是諸葛亮掌權時期,還是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費禕掌權期間,劉禪給人的感覺就是甩手掌櫃,不管具體的事項,如果說劉禪在世時,還殺了三位重臣,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相信。

    諸葛亮掌權時期,政事無大小,都由諸葛亮決斷,劉禪只負責祭祀祖先這樣的事,一般來說,劉禪不會插手政事,這是劉禪與諸葛亮之間不成文的規定,諸葛亮雖然一手遮天,但實際上是非常尊重皇帝劉禪, 劉禪雖然不管事,但劉禪決定的事,諸葛亮也改變不了,比如殺劉琰這事。

    事實上,劉琰被殺的時候,諸葛亮正率軍進行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峙,劉琰是蜀漢的沒有實權的車騎將軍,要知道車騎將軍的前任是張飛,後任是吳懿,劉琰是劉備在豫州期間就結識的人,一直跟隨劉備到益州,劉琰雖沒有實際才能,但善於清談,同時也是漢室宗親,劉備也需要劉琰這樣的花瓶來充門面,所以劉琰儘管在蜀漢身居高職,但實際上名聲很低,也沒有實際權力。

    劉琰之死是因為一件莫須有的桃色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劉琰的老婆胡氏進宮給劉禪的母親吳夫人祝賀新年,這是蜀漢的一項傳統,大臣的妻子進宮給太后祝賀新年再普通不過,不過胡氏一是長得漂亮,二是在宮中住了一個月,這就引起了劉琰的懷疑,劉琰懷疑自己妻子與皇帝胡氏私通,並且公刑私用嚴刑拷打胡氏,還把胡氏給休了,胡氏就把這事上報給有關部門,最後皇帝劉禪就知道了這事,於是就下令把劉琰抓起來處死。

    劉禪為什麼要殺劉琰

    就一個罪名:誹謗君主。封建社會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劉琰懷疑自己的妻子與皇帝私通,無論這事是否真實,劉琰都得當這事沒發生過,因為這事本身就是一個敏感事件,一旦公開,就涉及到皇帝的名聲,劉禪雖然不聰明,但是也不糊塗,就是一個正常人,無論他有沒有私通胡氏,他都不可能承認,不僅不能承認,而且還要以正名聲殺了劉琰。

    劉禪不殺劉琰才叫奇怪,不殺劉琰不等於變相承認這事是真的了嗎?劉禪能承認嗎?雖然從劉禪後來的經歷來看,小編認為劉禪沒有做這事,但既然發生了,劉禪就得處理,並且這事完全劉禪個人自主處理,諸葛亮在前線征戰,根本管不上這事,即使諸葛亮在朝中,也管不了,畢竟諸葛亮也不能和皇帝劉禪來爭執。

    這事劉琰怪不了別人,只能怪自己,在建議社會的秩序下,沒有任何法律制度能制約皇帝的,即使皇帝犯了錯,犯了法,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如果劉琰夠聰明的話,就當這事沒發生過,也許還能保住一命,但劉琰不夠聰明,把妻子給休了,結果這事就抖了出來,最終要了他的命,劉琰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最終死於自作聰明。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舉國震驚,各地官員和百姓就想著到漢中為諸葛亮奔喪,但劉禪及時頒佈了禁止,禁止所有人為諸葛亮奔喪,劉禪的本意並不是恨諸葛亮,或者對諸葛亮不滿,而是如果蜀漢人人都去給諸葛亮奔喪,誰來辦正事?誰來各司其職?蜀漢不是亂成一團了嗎?

    所以有人揣摩上意,以為劉禪恨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生前是權臣,權臣與皇帝歷來就是有矛盾的,因為權力之爭,所以安漢將軍李邈給皇帝劉禪上了一疏,名字叫《丞相亮卒上疏》,內容大意就是說:

    諸葛亮是呂䘵和霍禹(霍光之子,因謀反被漢宣帝所殺)這樣的人,他們雖然未必懷反叛朝廷的心思,但由於皇帝與權臣之間相互猜忌,會引發對國家安危的擔憂,現在諸葛亮已經死了,言外之意就是皇帝用不著再誅殺權臣了,只需要罷兵就能讓國家得以保全。

    李邈的上書有兩層意思:

    1、詆譭諸葛亮。

    2、反對北伐。

    諸葛亮是蜀漢巨大的精神支柱,在蜀漢有著崇高的威望,對劉禪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同時諸葛亮是劉備生前欽定的託孤重臣,這是劉備生前就已經確定的事,詆譭諸葛亮不就是詆譭劉備,李邈這事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再一個反對北伐,同樣是政治錯誤,蜀漢的立國之本就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你叫蜀漢不北伐,那還叫蜀漢嗎?劉禪同樣是北伐政策的堅定支持者,這受益於諸葛亮與劉備生前的教誨,北伐是既定國策,不是李邈可以反對的,所以李邈的上書犯了兩個政治錯誤,所以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了,李邈被劉禪下令誅殺,這已經是諸葛亮去世之後的事了

    另外,李邈是益州人,屬於益州本土士族,天生就是反對蜀漢政權的,也是蜀漢政權在政治上打壓的那一批人,諸多原因加在一起,李邈被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三個被殺的人是楊儀,楊儀是諸葛亮丞相府的首席長史,也就是首席祕書,才能突出,人品稍差。如果楊儀人品好的話,估計諸葛亮的第一順位接班人就是楊儀了。諸葛亮去世後,軍政大權是暫時交給楊儀的,注意是暫時,只是讓楊儀率領大軍回到成都,諸葛亮自己的接班人資訊與後諸葛亮時代的人事安排,早就由諸葛亮與劉禪決定好了。

    之所以讓楊儀率軍回成都,原因有兩個:一是蔣琬不在軍中,在成都,蔣琬是諸葛亮第一順位接班人,沒在成都只能讓其他人代理一下了。二是當時軍中資歷較高且合適的人選只有楊儀,費禕當時資歷太淺,姜維是降將,魏延不老實,其他也沒有人能承擔這個重任,所以讓楊儀率軍回師。

    因為楊儀的人品太差,喜歡斤斤計較,氣量較小,當領導人要有容人之量,楊儀殺魏延這事就能看出諸葛亮沒看錯人,楊儀並不適合當領導,所以回到成都後,劉禪按諸葛亮的遺命沒有給楊儀實際權力和較高官職,這讓楊儀落差很大,本以為殺了魏延立功,又安全把大軍帶回成都也立功,再加上自己認為自己才能很高,所以楊儀本人的期望很高,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結果不是,只給了一個虛職中軍師。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所以楊儀很生氣,到處發牢騷,對費禕說出了一些對蜀漢不滿的話來,結果費禕轉身就上報朝廷,劉禪聽了就很生氣,就把楊儀貶為庶民,並且流放到外地,好歹保了楊儀一條命,但楊儀可不這麼認為,反而還向朝廷上書誹謗,所用的語氣措辭激烈,劉禪就再次派人到流放地把楊儀抓過來,楊儀就自殺了,楊儀的自殺就是自找的,如果他能低調一些,也不會死了,劉禪起初還留了一命,但楊儀不珍惜還繼續上書,能怪誰呢

  • 3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但真實歷史上的劉禪卻並沒有那麼廢物。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並無治國經驗,為了保證朝政穩定,身負託孤重任的諸葛亮事事都親力親為,蜀漢基本全靠諸葛亮在支撐,劉禪也是事事聽他的。

    第一個殺的是劉琰。公元234年正月,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向吳太后請安事,被太后留下聊天解悶,直到一個月後才回家,被劉琰懷疑和劉禪有私情,不但讓士兵輪流抽她耳光,還用鞋子抽打,最後將她逐出家門。

    胡氏不服氣,告了御狀,弄得此事滿城皆知,很快劉琰被問斬,此事影響被降到最低,也保住了自己的顏面,從此劉禪也禁止大臣之妻入宮。

    《三國志·蜀書·劉瑣傳》記載:“十二年正月,妻胡氏入賀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經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玫疑其與後主有私,呼卒五百撾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後棄遣。胡具以告言瑣,瑣坐下獄。有司議曰: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景氣市。自是大臣妻母朝慶遂絕。”

    “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華陽國志》

    要是李邈得逞,就等於全盤否定了諸葛亮北伐的功績。這個不好的頭一開,屆時會有更多平日裡對諸葛亮不滿的大臣跳出來對諸葛亮進行口誅筆伐,進而全盤否定其功績,必將在朝廷和民間釀成大亂。

    因此劉禪必須將其處死,以穩定時局,並且達成殺雞儆猴的效果,樹立自己的威信。

    但劉禪卻擔心楊儀尾大不掉,於是決心將權力收回,楊儀到京城後,被任命為一個掛名的虛職中軍師,而蔣琬得到了重用,由此惹來了楊儀的不滿。

    楊儀自恃勞苦功高,為人性情又暴躁,於是聲色之間經常流露出怨憤表情,動不動就發脾氣,對來探望自己的費禕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說了許多以前的事,還對費禕說要是當初沒有殺魏延,搞不好自己現在就是皇帝了一類謀逆的話。

    這回楊儀是徹底惹惱了劉禪。建興十三年(235年),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到了流放地再次上書誹謗出言不遜,語氣措辭激烈,於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楊儀自殺,他的妻兒老小回到蜀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愛流鼻血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