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溪說故事
-
2 # 大軍哥特
又瞭解一個詞語,賤年,受教感謝。小時候家裡窮,就蓋了三間北屋,廚房是用木頭蓬起來的,那年冬天下大雪,廚房被雪壓塌了,早晨起來爸爸去鄰居家煮了麵條,用一個盆帶回來,印象中是清水煮麵加了點醬油,還沒上小學的我把一盆面全吃了,一直到現在,感覺都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面。
-
3 # 口口家美食
賤年,荒年,貧窮饑荒的年月,我是70後,小時候記憶中沒多少好吃的,所有的食物在我眼裡都是美食,所以一直到現在不挑食,以至於長成一個愛吃的大胖子。
要說記憶中特別難忘的,大概是每年春節去姥姥家,姥姥做的涼拌雞絲,蔥白改刀切成斜段,加上手撕的雞絲,淋上調好的醬汁,每一年都盼望吃一頓,我們小孩總是在姥姥做的時候就圍在身邊,姥姥是不是給一口雞絲,吃的那叫一個滿足。
隨著後來生活變好了,就越來越頻繁的吃上這些美食,反而沒有呢麼念念不忘了。
聽媽媽說她們當時饑荒的時候,挖野菜,挖紅薯,能吃完野菜,野菜下面有些澱粉的沉澱就算是救命的好東西了,身體好才能扛過那個艱難的歲月。
上個橫菜來沖淡一下賤年的遺憾。
-
4 # 城風
對客家人來說,糖棗應該算是了!
來客家聚居地旅遊的話,
餐桌上這應該都會上這道菜,
糖棗是客家人過年必備的小吃,
製作相對簡單,
用純糯米粉加糖水和成麵糰,
然後揉成小球,放入油鍋中炸,
鬆軟香甜,有嚼勁。便於存放!
這也許就是客家人的賤年吧
-
5 # 3091655038
我所記憶的賤年,也就是上世紀60年代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年自然災害。那個時候吃的有些野菜,如今成了美食。像馬生菜,那時吃的最多,從地裡薅了來,洗淨,用熱水一淖 攥攥,砸上蒜,淋上點醋,香油,鹽,一拌,好吃的很。去年老伴兒還挖了些吃的。還有榆葉,濟南人叫榆錢兒,洗淨,或熬粥,或蒸窩頭,許多老年人特愛吃。我家門前有棵榆樹,開了春,小嫩榆葉引的街妨鄰居都老來摘。還有一種叫“無事芒”的,濟南人愛用它包餃子。說來也巧,今中午我們家就吃的無事芒,大蔥,和豬肉作餡兒的水餃。另外,像薺菜 人形菜,槐花,不僅大多人愛吃,還是搶手貨,到了季節,集上賣的價格不菲。賤年雖然給我們留下了不堪的回憶,同樣留下的也有國民的堅強,人民的智慧,豐富多樣的生活,美食。
-
6 # 愛吃蘑菇的超級瑪麗
我是90後,但是在最小的時候也是經歷過賤年時代
記得是在四五歲的時候,那會大米特別珍貴,做飯時一般是用包穀代替主食,用包穀和著米飯一起煮,那會是柴火飯,做出來的味道其實特別香,大概是那會更希望吃到白花花的米飯,不想吃包穀米飯,所以沒體會到那飯其實是那麼的香。米是自家種的,包穀也是自家種的,都是非常營養健康的食物,無任何化學成分。那會不喜歡米中有包穀,現在卻時不時超市買點包穀碎,專門和著米飯煮來吃,然而再也沒了那記憶中的香味了~
還有就是那會還有一種米是紅米,也是自家種的,顏色呈紅色,但是那會大概對白米有種特別的情懷,不是白色的米都不喜歡。紅米的味道相比白米是有差別的,感覺紅米更具一種特別的香味,是其它米都沒有的。並且紅米還可以做面海椒,用紅米做出來的面海椒特別的糯,特別的好吃,以前上學都自己帶飯帶菜,那會還是小學,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吃我家這個紅米做出來的面海椒。想來甚是懷戀,我現在都N多年沒見過紅米了,感覺自從家裡沒鍾紅米後市場也看不見紅米的存在,其他的黑米紫米倒是有,但是都不是那個味道,也不是那個香味,只留存於我的記憶中。
還有那會家家戶戶都是自己種菜種米,土豆一直都有,並且從不匱乏,這個菜既可做主食,也可以做菜,我對土豆最最喜歡的做法是土豆蒸飯。
做法:土豆去皮,削成片,鍋裡燒油,土豆下鍋炒香後放鹽,加水剛好蓋過土豆既可,然後把蒸熟的米蓋在土豆上面,等待煮熟即可。這個做法要用柴火做出來的才香。
土豆又稱洋芋,我們通常稱為洋芋飯。洋芋飯也是我們那邊的家鄉特色,反正現在每次回家必吃洋芋飯,可以吃1-~2碗,特別有胃口,感覺白米飯都食之無味。
以上都是那會年代留下的記憶,現在其實很多人都沒在自己親自種米種土豆了,基本都是買的,那種香味也比不上早些年,時代在進步,但是記憶卻從未褪減。
喜歡記得點個額
-
7 # 勝寒19
薺菜,小時候記得每到陽春三月,在田野上,院子中,到處都長滿了薺菜。母親帶著我們一起去地裡挖薺菜,然後回家將薺菜摘洗乾淨,放到熱水中焯一下之後瀝乾水分薺菜不宜久燒久煮,時間過長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也會使顏色變黃, 影想食物色澤。 薺菜即可涼拌也可熟食,其中涼拌薺菜建議不要加蒜、姜、料酒來調味,以免破壞薺菜本身的清香味。每到三月吃薺菜的時候,小編為回味小時候的味道都會在家做薺菜餃子,很鮮很好吃。做的要挑選不帶花的薺菜,這樣才比較鮮嫩、好吃。薺菜根部的藥用價值最高,製作食療方時,不應摘除。
-
8 # 空心菜有心了
小時候窮,糖就是小孩最喜歡的美食。小時候,一毛錢一根的薄荷糖,現在很少有賣,但是最近吃到了,還是小時候的味道,跟姐姐又扯出了一堆關於這顆糖的很多故事回憶,好吃又美好
回覆列表
每到春天,苜蓿最鮮嫩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我們做這種苦累。一聽這個名字就很苦很累的樣子,但是超級好吃。苜蓿摘好切碎,然後取少量白麵和玉米麵均勻的撒到面裡,用手搓勻,放到鍋裡蒸,蒸熟以後用蔥花嗆油倒在苦累裡面。吃的時候澆上醬油醋和蒜調好的醬汁,想想都很美味。有喜歡吃辣的可以直接就嗆辣椒油,據說以前有小夥子一頓吃三座碗(海碗)至五座碗。這個飯的食材很廣泛幾乎是不用花錢的,有豆角芹菜掃帚苗榆錢菠菜槐花北瓜紅薯……可以說凡是葉狀和塊狀的都可以製作。這種食材好多就是野菜,或者地裡什麼收的多就用什麼,我記得小時候每到豆角“落呸”的時候,農民來城裡賣豆角,一元錢居然買了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