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維腦洞

    謝謝邀請,這個考慮角度很新穎,自帶無限想象空間。由此說來,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生活也興許是另外一個世界中“我”的夢境。我們再拓展一下,如果“多世界”理論最終得到確鑿證據的證實,存在著多個“平行世界”,那麼我們的夢境有可能是窺視各個世界的過程。這也揭示了不同世界是可以透過人類意識(潛意識)進行聯通和互相影響。

    然鵝,從實證科學的角度看,目前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繞不過去的就是“證據不足”。因為從今天的探知手段來看,對人類的顱內活動更多的是探測“可被探測”的電訊號。更復雜,更深層次的精神/意識活動則無法探知。同時,我一直認為作為三維生物,如果我們想要緊促空間上重合的“平行世界”必須要突破三維的界限,先躍遷到更高的維空,然後才能看到我們所在時空和諸多平行時空的全貌。就像我們把被我們視作二維生物的小昆蟲放在一個個獨立的盒子裡,對它們來說這就是一個個封閉的宇宙。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宇宙去前往“平行世界”就像開啟它們的盒蓋,然後把它們先抓出來再放進另一個盒子,蓋上蓋……

    這個在肉體層面以及我們熟悉的物質層面,個人認為現在的技術是遠遠無法實踐的。而意識層面能不能做到,目前不好說。當然,解答這個疑問之前或許我們先應該問問什麼是意識,它的結構,組成質料都是什麼,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些迄今為止還都是沒有定論的課題。

    從直觀的感覺講,我認為夢境還是發生在我們的各個意識層面,但屬於我們頭腦內部的,反映這個世界現實生活的無序片段。因為它和我們白天的所見、所聽、所聞、所想似乎有太緊密的聯絡,甚至白天的情緒也會帶到夢中。而夢中的場景沒準洽洽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某種場景。當然也反映了我們特定的心理和精神狀態。

    相信這個問題也會被爭論恆久,從一個獵奇者的角度,我願意看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開眼界、益頭腦,激發靈性不是,哈哈!

  • 2 # 秋風談車

    你這個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哲學裡的夢境與現實生活有區別嗎?無法回答出真實答案,就像你能保證你在看的這篇文章不是在夢裡嗎?這就引出了另外的話題平時發生的任何事情在夢境裡出現的時候與現實別無二致。哲學討論的時候追求本源,這裡就會出現夢境也是生活真實的部分,但是平行的世界就是四維空間,哲學討論的是本體,因為無法確定真實的四維空間,所以不可能是平行世界,只能是三維空間裡的意識與自我的真假辨別,而不是四維的平行世界。

  • 3 # 張肉肉童鞋

    我感覺是啊,做了很多次差不多的夢,夢裡我住在一個有大花園的舊小區裡,花園旁邊還有很長的公告欄,我住在二樓,小區還有健身房,小區外面的車站有三趟公交車但是地方很偏,我每次夢到在小區裡大概都清楚下一步往哪走

  • 4 # 信仰1219

    宇宙中一定存在平行世界,這就是為什麼初次見面的人,卻感覺很熟悉,初次身處的陌生環境,卻彷彿來過,甚至有些物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你卻知道放在哪裡,請相信,平行世界裡還有一個你,也許有一天,你們倆會坐在一起促膝長談。

  • 5 # 明k月心

    謝邀!在我這裡的認識是:N層次之高維與三維或二維或一維甚至零維的意識資訊交合而成的介面,所以脫離了時間的約束,而使得幾分鐘的時間可夢見無限長短的境遇介面,又使得夢境片段資訊有在三維某時空相識的感覺,好,行了,宇道只允許我到此解,其餘各自自悟吧!

  • 6 # 吱吱YYmm

    試過,夢裡呈現過的,後來現實確實再次呈現了,不過就是夢裡面呈現的時候,一有些人的模樣比較模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 7 # 科學薈萃

    這個問題,很有趣,想象力豐富,很多科幻片裡面有類似的設想。

    總體來說,你的想法存在可能性,但是科學證據依然不足。

    我們來分析一下幾點存在可能性的"依據":

    莊周夢蝶

    莊子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醒來又覺得自己是蝴蝶的夢。什麼是夢呢?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夢中的細節被抹去,但是情感變得強烈,是感性的。醒來的“現實”中,我們似乎知道了更多細節,似乎更加理性,但是我們發現依然有太多細節被抹去,無論是微觀,還是宏觀,科學一次又一次的表明,盡頭是無知的黑暗,一片空虛,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得知,就算知道,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掌控,如同混沌理論一樣,不確定性隱藏在我們的世界中的每一個細微處,這些和夢境中的模糊有什麼不同?

    人具有高智商,但依然受到動物的本能驅動,只是比夢境要理智一點兒而已。人性是我們的根源,如果我們拋棄人性,是不是也就跳出了“現實”這一夢境。嗯,很多人馬上就反應過來了,那不就是機器人嗎?比一般物質更高一層的理性執行。

    設想一下,假設萬物互聯異常強大,它不僅能夠進化,還能夠精準的和自然規律協調一致,不再需要人的指令輸入,是不是就是更高階的夢境——完全科學,足夠理性。但是,先不要激動,因為,上面的案例已經證明了,理性的科學無限發展,最終是混沌的,不可確定的,因此千絲萬縷的感性是不是就要隨之產生了?

    測不準原理

    測不準原理也稱“不確定性原理”,由量子大師海森堡提出,他獨創“矩陣力學”來表示一個量子。他發現在量子世界裡,一個量子的位置和動量是沒辦法同時確認的。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準確測量出一個粒子的位置時,他的動量將變得及其不穩定,你無法得到這個粒子的準確動量。而當你專心測量它的動量的時候,它的位置卻又變得模糊不定。你測量其中一個量越準確,另一個量就越不準確。原因是實驗時要越準確地測量一個電子的動量,需要光波的波長越短越好,而越要準確測量一個電子的速度,需要的光波波長越長越好。這就是一個矛盾體。

    包括量子糾纏,多維空間等似乎也表明存在這種可能性。事實上,我們的認識是非常侷限的。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裡面,把夢描述為人的一種本能的原始的慾望與衝動,是心理因素導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類似的表達吧。

    以上,供參考。

    關於相關話題,也可以閱讀我的一篇文章——圓周率:我們的感性是如何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化覆蓋面積和綠化面積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