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贛西子路
-
2 # 使用者上坪農夫
從現實來講,中華民族文化的總根源是《易經》。但是,透過進行認真的、深入的瞭解,學習與思考的人就會發現,發現《易經》的整套知識還是來源於當時的人們與日常的生活,生產活動之中。也就是說,來源於當時的聖者對大自然及人類自身的長時間的觀察所得。因此,我們說中華民族文化總根源為“自然”,然而遠古哲人則提出的“神”,這就是“神文化”、或“神學”出現的緣由所在。後來,老子為了讓人們更好的學習,理解,擺脫“神學”的神秘感,把它所命名的“道”。從中可知:中華民族的文化是誕生於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之中,也就是說,它的總根源就在大自然。
從我們學習《易經》後,可知:《易經的成書》前後經過了數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漫長時間。先後有“遠觀天象,近察人身”的過程,再有“河圖洛書”的出現,更“天地人三畫卦”的思考及“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形成,當然期間還出現了“五行”的出現與解釋,再組成了《連山》、《歸藏》、《周易》等典籍,並利用了民族遠古先哲文字,文學等發明,才有了今天的《易經》一書存在,也才有了後來的儒學後人編撰的“易撰”,更有後來各學派對《易經》的註釋典籍。但是,眾所周知,對《易經》的解釋最好,也是最成功的是老子及其所編著的《道德經》。
實際上,《易經》一書是中華民族智慧之大整合,是遠古先哲富有辯證思維的典籍,出於遠古人類語言及文字的簡單限制,其哲學思維的體現受制於對其的應用,也就是體現於對其的應用——占卜過程。這種思維特點被後來的老子編著的《道德經》給出了淋漓盡致的解釋與體現。
中華民族文化之精髓,到“諸子百家”鼎盛時期後,其發展受到了封建集權的“家天下”私慾政權限制,而深陷掙扎之苦而從而失去了大的發展,就是有出現幾次所謂推動作用,也是及其短暫。最為可惜的是,在漫長的民族發展程序中,那幾次的大的文集編著如孔子對遠古文學作品進行修編的《禮記》、《詩經》及《春秋》等,秦始皇的焚書行為,以及明朝彙編的《永樂大典》、清朝修編的《四庫全書》的大規模的收集整理行動等,不知毀掉了多少不合他們觀點的史籍與民間優秀作品。究其原因,大都是追求權利慾望的儒學,依據其自身的需要,及奉承統治者之需求所產生的,並非集中華民族各學派的智力之結果。也可以說,近代的文化發展僅僅體現了儒學追求“權力”的觀點整合。已脫離了文化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生產的之觀點,這與孔子這個不務農桑的作為有很大關係。因此,我們可見的是,這種單一的、小範圍的、人為的文化發展不可能有大的、明顯的作用的。
回覆列表
每一個古老民族的文化起源,都是從神話開始。在中國有盤古開天地,而後又發明瞭玉皇大帝,民間稱他為“天老爺”,周文王最早編寫了《周易》。所以《周易》應該是中國文化走出懵懂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