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姓高名低槓

    有,兩位,一位是高中同學,一個是遊戲認識的老大哥。微信裡也有,遊戲認識的老大哥在一起七八年了,拿我當妹妹當姑娘一樣,經常給我做好吃的,我和男友經常和他一起出去玩,一起的回憶真的好多。可惜人不在了,世事無常,珍惜身邊的人吧。不然,現在他留下的,只有手機裡的資料了

  • 2 # 皇粱一夢

    有,很少會翻通訊錄,也很少會想到通訊錄裡的人是否還健在,但偶爾有一次翻到那個已經不在的名字時,依然會心底一顫,一個曾經活生生的人就這麼離開人世了,他還以電子資訊的方式存在於你的 手機裡,微信裡甚至還有他的語音和影片,但人就這麼不見了,而且這輩子都不會再見到了。

    這種感覺會讓人不自覺地思考人生存在的意義,我不會在再去嘗試撥打那個號碼,可能號碼已經易主,不想打擾陌生人,因為明明知道不會有迴音。

  • 3 # 幸福sun575

    本人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有一次不知道怎了想的突然就翻看通訊錄了,第一感覺一個名字怎麼看也不舒服,就想刪除,然後自己在心裡找了一個理由,這麼多年分開可能換手機號了,就刪除了,過了一個多月偶然碰見他媳婦,他媳婦告訴我,他老公在家門口一百米出車禍了,唉…這也許就是我心裡隱約的一種感覺,透過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彼此珍惜對方,在一起的時間是有限的,另外去世的人通訊錄我認為應該刪除,對感性的人經常看了會鬧心,心情不好,這只是個人建議

  • 4 # 吃貨大人vlog

    1.舉報悼念活動

    “5.12”,轉瞬已經十四年,前幾年的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各種的悼念活動。朗誦會、文藝表演晚會等,“你方唱罷我上場”,每次透過媒體看到的這些儀式,我都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但心底下還是會感到一絲遺憾:到底我們的悼念活動是紀念死難者,還是為慶祝在這次災難中的生存者?一場悼念會,往往會變成“英雄表彰會”!

    有一些所謂的明星,更會藉口悼念活動而搞復出、拉人氣等等,簡直把國家災難的悼念活動,當成自己的舞臺,對這些人我們只能送上二個字:無恥!

    在我的眼裡,人的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人的生命才是壓倒一切的東西。在地震的悼念活動中,記住每一位罹難者的名字,不管他是一介草民抑或是達官顯貴,這也許是紀念生命的最好方式。

    所以你身邊的朋友或者親友有去世的,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2悼念的正確方式

    我記的美國每年的“9.11”悼念活動,最令人難忘的不是有多少政界名人、娛樂明星等出場,而是悼念活動中一個固定的主要儀式──誦讀罹難者名單。在一個全球直播舉世矚目的紀念儀式上,佔用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誦讀死亡者的名單,這些名字,在外華人聽來,甚至在紐約自己人聽來都十分陌生,會不會造成冷場?為什麼不能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誦讀一下,最後來一個“等XX人”呢?為什麼不安排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為何還拿罹難者來說事,不乾脆趁機搞成一個喜慶的“英雄表彰會”嘛!在這場災難中不是有很多消防人員英勇獻身了嗎?

    但美華人似乎不管這些問題,他們固執地將這一“枯燥”的程式在以後的“9.11”紀念儀式中保留下來。唯一變化的是,罹難者名單朗讀者發生了變化,2003年是一群孩子,2004年是遇難者的父母和祖父母,2005年則是遇難者的手足。

    由此可見真正悼念就是記住他們,記住平凡而偉大的他們,因為他們陪我們走過了一段生命的歷程,我們不能遺忘

    3悼念的意義

    美華人的做法意義何在呢?我想,至少對地下的,(他們那裡也許叫天上的)死難者和殉職者有意義,至少讓他們感到榮光。同時,我想,這對每一個死難者和殉職者的親人有意義,至少會讓他們感到一絲安慰。果然,悼念的效果也出乎預料的好:在一週年的紀念儀式上,在這麼一個長得過分的名單誦讀過程中,現場的不少人都流下了淚水,很多人並沒有因為這個冗長而陌生的名單選擇中途退場。雖然儀式調子低沉,但是人們的臉上卻寫滿了堅毅,氣氛雖然凝重,卻非常感人。愛國和團結的“主旋律”透過一種讓我們陌生的手段得到了最好的表達。很顯然,當地政府和官員沒有諱疾忌醫,沒有因為人們在這裡渲染災難罹難者而感到難堪。

    4.身邊的人去世如何面對

    身邊的人去世我們會出現震驚和痛苦情緒中,有人會經常做噩夢,噩夢的內容多會包含親人還活著,不願承認親人的去世這個事實。會在夢中尖叫,哭泣,從夢中醒來後,會伴隨頭痛、腸胃不舒服等軀體症狀。每個人其實都會經歷這個過程,特別是長壽者本身就要承受這種痛。不管是痛哭發洩,還是描述回憶曾經,總之,在這個階段,我們最需要的就是獲得他人的支援和陪伴。

    有人其實是已經習慣了去世這個事實,但卻會對通訊錄中的名字非常恐懼,他們害怕自己會再一次經歷喪失的痛苦。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按照自己心中所期待的那種方向去做。現階段,是當事人的一種自我痊癒方式,他本人會選擇讓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去祭奠。這時候如果還有悲傷是非常正常的,當事人自己不要焦慮自己有這樣的情緒,親人朋友也不要強制性讓當事人再不要悲傷,正常面對這種悲傷情緒就是正常的。

    死,是必然的。人既然有出生,那麼就一定會有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終結,就好像落葉歸根。落葉歸根,悄無聲息。那麼這種悄無聲息的歸去又有沒有害怕的呢? 我也曾經想過,死了到底是怎樣一種感覺。沒有呼吸,沒有意識,就在那裡睡著了,我到底可以感覺到什麼?哦,不是,應該是已經沒有感覺了。

    記住去者的名字,不管他是一介草民抑或是達官顯貴,這也許是紀念生命的最好方式。雖然他們死於悲劇,但他們不會白白送命。我們紀念每個名字,每個生命,可以想象,這些名字因為這種獨特的紀念方式,已經不再是死亡統計表和新聞報道中簡單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了。

    但願在所有的紀念中,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各媒體舉辦的活動,不要忘記哀痛,哀悼死難同胞,才是悼念活動的“主旋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音樂時,怎樣豐富音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