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留聲機

    我的建議是多聽多看,拓展見識。

    首先得多聽,對於各種型別的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等都要有足夠多的印象,才能形成足夠的感性認知,尤其是古典音樂,大多樂曲情感較為隱晦,不多聽是無法理解的。

    其次得多看,腦海中都沒有相應的意象你怎麼聯想呢?多去旅遊,去觀察、感受,去讀書、看電影,藝術都是共通的,繪畫有印象派古典音樂也有印象派,比如對我來說,德彪西的《月光》和莫奈的《日出印象》給我的美的感受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再有就是了解樂曲和作曲家背景了,這個對於古典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不知道肖邦家國離亂的背景你就很難理解他時而憂鬱時而憤怒的多變風格。

  • 2 # 萍泛江湖

    我是中學開始學美術的。一開始並不喜歡美術,我喜歡的是音樂,可惜音樂老師沒看上我。反倒是美術老師課堂上偶然發現我畫畫(從沒學過畫畫 不懂什麼排線條,就用手指沾鉛筆灰抹上去的),覺得我天賦過人硬要我去學的,學習期間分文未收。結果剛一去,就比畫室裡學了幾年的師姐都畫得好,特別尷尬。

    音樂和美術是相通的,我真實感受是覺得天賦佔多數。也許這話很殘酷。什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賦,我覺得這話不適合用在某些地方,比如音樂和美術領域。我那時候雖從沒學過 可我對外形 畫面層次感 色調 顏色上感知力就是要比旁人稍好一點。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覺得這些簡單,別人覺得難。另外還有就是憂傷和痛苦的經歷確實能讓自己感受無比的豐富。我那時候年紀不大 但經歷了許多痛苦困惑的事,內心是常常充滿悲傷的,只有畫畫能讓我內心平靜。也得益於此,感受比較豐富。以上僅是我個人經歷,不代表真理。

  • 3 # 陳先生3333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欣賞是透過聽覺來感受的。要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透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為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冗長的講述。

      

      

      

      

  • 4 # 北方的狼711

    我上小學時,第一次接觸的歌曲就是爸爸教我唱的《游擊隊之歌》,爸爸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軍人,我一句一句的跟著他學,用心在體會,歌詞句句都是正能量。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過這首紅色歌曲。

    那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那時候,一週才有兩節音樂課;跟著音樂老師餘建國老師學五線譜,學唱歌;是我最快樂,最自由的時光。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音樂課,就是餘老師教我們唱的那首著名的兒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那時候,全國的小學生都流形唱這首兒童歌曲。體現了祖國新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暑假老師帶我們去逛公園,經常聽到大街小巷;電線杆上的廣播裡,唱這首歡快的兒童歌曲;讓我們心情感到無比快樂和愉悅,至今難以忘懷。

    音樂,是以聲音為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用嚴格的音符和音律構成的聽覺意象,表達人們思想感情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態。任何一部音樂作品,所發出的聲音和旋律;都是經過作曲家精心思考創作出來的,它不同於自然界的聲音;就如同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戲劇是表演的藝術,繪畫是造型藝術,而音樂是聲音的藝術。

    例如,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是一部經久不衰的交響樂作品。作於1939年3月,以黃河為背景;歌頌了華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痛訴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群眾遭受的深重災難。歌聲威武雄壯,非常震撼人心;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激發了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的抗日熱情。

    再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帶給人一種波濤起伏的感覺,鋼琴聲音纏纏綿綿;好像母親那溫柔的懷抱,帶給人奇妙的情感,以及對命運的詮釋。

    再比如一些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有的歌曲充滿著快樂自信,有的歌曲充滿了悲涼悽婉,有的歌曲讓人振奮,有的歌曲意味深長,這些都給人們帶來一種情感上的共鳴。

    一首歌代表一個時代,一首歌代表一個故事,一首歌代表一段經歷……

    總之,音樂能帶給人們一種享受,也是豐富人們內心世界的一種興趣愛好,能夠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情操。我熱愛音樂,熱愛藝術,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培養自己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 5 # 阿旭音樂

    個人認為音樂感受就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樣的。如果想加強自己對於音樂藝術的鑑賞能力可以去多學習一下音樂的歷史,不同時期的人文對於音樂的理解與表演。多欣賞不同國度的音樂風格,同時研究一些音樂的基礎理論對自己的音樂欣賞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 6 # 吉他一響雲間衝浪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請允許我趣解一個音樂概念~視唱練耳!

    大多數人都只認為視唱練耳只是學音樂的基本功,其實大錯!具體為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1視~觀賞觀摩。它要求當你們學音樂時,首先要多去觀看,現場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用心去揣摩大師前輩們的多年經驗和高超的音樂造詣,以最直接直觀的方式去學習和感悟。

    2唱~顧名思義,多練唱。唱什麼?不僅僅只是學唱歌,還要學唱譜。不僅僅只學簡譜,還有學五線譜,它更科學更嚴密。學民族樂器還要唱公尺譜。好的唱譜能力絕對可以讓你和前輩大師們面對面交流!

    3練~反覆熟練。無論學習何種技能何種藝術,都需要不斷努力練習,無數次重複,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極限,才能為他人所不能。這個過程常常是枯燥甚至艱苦的。耐心,毅力還要加上堅定不移的恆心。

    4耳~多去聆聽。不能把自己鎖在自己專業那可憐的有限領域裡。要懂得相容幷蓄,觸類旁通的道理。豐富自己的音樂感受,最主要是這一點,千萬不要有夠用之類的想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以上~視唱練耳,就是說學音樂時,要多看~多唱~多練~多聽。但最最最重要的是——要對音樂有一顆兼有瘋狂~迷戀~熱愛~敬畏之心。因為它是最有趣的遊戲,是上天恩賜的禮物,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汽車貼紙要用水貼,用水貼對車貼的膠沒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