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倔強的ZB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捋一捋兩個朝代的建國曆史和歷史事件。

    北韓王朝建國於公元1392年,法律體系採用大明律例,法定貨幣是明朝的常平通寶,以漢字為基礎教育和文化傳承,建國時稱臣於大明王朝。

    清王朝於公元1636年建國,在此之前是建立基業時期。其中就有1627年興兵攻打北韓王朝,逼迫簽下藩屬國條約。

    公元1636-1662年間是鞏固政權時期。先後平定李自成、張獻忠政權,收復臺灣。

    公元1662-1795年是清王朝鼎盛時期。此時也有內憂外患和國家治理急需面對,分別是平定“三潘之亂”、抵禦沙皇俄國入侵、恢復江南工業製造的改革、修編《四庫全書》書籍等大的歷史事件。

    公元1799-1840年是清王朝下滑期。此時幾任皇帝疏於理政、國策保守,失去銳意進取之心。

    公元1840-1912年是清王朝衰落期。歐美國家和日本迅速崛起,開啟了中國近現代屈辱歷史,其中1890年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就把北韓這個藩屬國交代出去了。

    從以上時間線上可以看出,清王朝統治的200多年間不是一帆風順、風平浪靜的。當從明朝手中接管北韓王朝以後,沒有精力、沒有人手來改革北韓王朝的歷史遺留問題,只要向宗主國進貢,邊境休好就萬事大吉了。 而北韓統治者當時比較尊崇明朝體制,以儒家佛教治理國家,再加上清朝時期給的壓力不大,清朝政府對北韓王朝使用明朝年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 2 # 大腳汽車

    北韓過分窮困潦倒,滿族不願意征服,留他們和琉球同樣臣服保留明代服裝,可以威懾漢人,顯示繼承中國正統朝貢體系衣缽,節省兵力

  • 3 # 村裡長工

    北韓的生存策略是服務,跟隨強國,後金國強大時,處處討好後金國,所以後金國把它當成小弟,不納入版圖,入關後還有原因是考慮到自身的安全性。明清統治者認為這些國家屬於彼此。就像周朝的周天子一樣,王子們一直圍繞著皇帝。北韓和越南都在中國各地。例如,如果日本想要攻擊中國,就需要北韓成為跳板。因此,要攻擊中國,首先必須贏得北韓。還有成本問題。那時,沒有火車也沒有電報。如果這些國家被佔領,他們不僅會受到當地人的強烈抵制,而且運送士兵的費用將耗資數億美元。因此,朝臣主張保管並將其封存。讓它成為我朝的邊陲潘鎮。這個想法在一開始就是正確的,但它在晚清時期並不適用。清末沒有擴張而不開放的原因是因為天國的思想和不願探索野蠻的土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律師行業,是不是存在嚴重的“二八定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