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眸子8552
-
2 # 塔邊讀史
一春秋時期只要有點作為的國君都想當老大,都想感覺周王室曾經的威嚴,受各諸侯國尊敬,因此叫霸主而不是雄主,而且霸主比雄主更感覺霸氣!
二霸主都是一時的,並沒有長期維持因此霸主都是以稱霸的國君來命名,而不是國號來稱呼,而戰國七雄則是國名來稱呼,是整個戰國時期的唯一七個主角!
-
3 # 我當作者那幾年
要不叫戰國七霸、春秋五雄?
彆扭不?
霸是什意思?霸主、老大、說話管用的扛把子。
在春秋是被人推舉當諸侯的盟主在才能稱霸,是受到周天子的認可的。
當老大手底下有一群小弟這是標配,而且霸主是在某一時間段諸國公認的大哥。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都是這樣的,都是一時大哥。
戰國的國家不多了,說話管用的也就這幾個。相互打仗、相互爭鋒,這叫雄。
所以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春秋五霸沒毛病。
-
4 # 比李白白
所謂“霸”者,伯也,即諸侯之長,周平王東遷以後,以前是王畿千里,後來不足百里,還經常向諸侯討要錢帛,王室威望下降,各諸侯國不尊天子、互相兼併、禮崩樂壞、異族乘機入侵,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實力的諸侯出來會盟各國,一方面遵奉天子主持周禮,組成聯軍討伐那些不尊王室的國家,一方面抵禦異族,即尊王攘夷,第三,制定行為準則,約束各國。
最先稱霸的是鄭莊公,他開創了“爭霸模式”,後續諸侯基本效仿,但是鄭國國小,鄭莊公死後,沒有像樣的國君,因此僅被稱為“春秋小霸”。
較為有實力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除此外還有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等人也被其他史書記載稱霸。
稱霸是為了維護周禮,主持天下秩序,抵禦外族,打擊那些不法之國,稱霸的諸侯不僅威望要高,還要有實力,比如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九次會盟諸侯解決紛爭,各國誠服,因此,春秋五霸不是春秋五雄。
-
5 # 溫陵遊人
為什麼不是春秋五雄呢?自然不僅僅是聽起來彆扭的問題。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段,這一時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諸侯們各自混戰。但是,這一時期,諸侯們大多仍然尊奉周天子為王,各大諸侯雖然攻滅小國,但爭奪的是諸侯間的霸權,是諸侯間的霸主地位。而霸字,假借為伯,本身就有古代諸侯聯盟之主的意思。而在諸侯們爭奪霸權的過程中,齊宋晉秦楚等相繼爭得霸權,由此,有“春秋五霸”的說法。
而至於戰國,經過春秋亂世篩選而留下的大諸侯們相繼稱王,雄踞一方。要知道,秦統一前是沒有皇帝的,周天子為王,諸侯亦稱王,周王室已經幾乎毫無地位及價值。這時就不是霸權之爭了,而是你死我活的兼併鬥爭,爭的是天下。這也是為什麼說“戰國七雄”而不說七霸的一大原因。
-
6 # 風雨中的梅雲
春秋五霸是在春秋時期相機稱霸的五個霸主。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莊王。也有人說的春秋五霸的名字跟上面有出入。因為五霸在春秋時期是陸續登場。從齊桓公開始稱霸。成為霸主之時。一直到戰國開場。歷史上都是以霸主稱呼他們。說的簡單點,春秋五霸不像戰國七雄那樣是同時存在的。另外,霸,是指春秋時期的爵位裡面的伯爵。也就是當時伯爵裡面實力強大,說話份量重的伯爵諸侯。戰國七雄的雄,則是指英雄。能力過人,敢作敢為。並且能成常人不能成之非常之事。
-
7 # 蟄先生
霸,指稱霸,顯示的是力量,給人以威懾。雄,指英雄,英雄確切地說也是顯示的一種力量,但這力量有的放矢,不是炫耀,而是為了大眾做了一些有利於大眾的事情,被大眾成為英雄之舉。霸,大多運用權謀。英雄大多性格衝動。春秋五霸,大多為了炫耀國威,顯擺自己,說打就打。《左傳》裡早就有人曰過,民神之主也,可這些諸侯大佬有誰把百姓放在心坎上?但這這霸裡也有英雄之舉的,比如齊桓公當諸侯大佬的時候,曾救曹復衛,趕走了侵略華夏的狄人,為中原文化的保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8 # 最真人的戀字屋
春秋五霸,為什麼不叫春秋五雄,或者其它的什麼?
首先“春秋五霸”,又叫“春秋五伯”。“霸”是從“伯”演變來的,“伯”不是公、侯、伯、子、男之類爵位,而是從《周禮》來的。《周禮》“九命作伯”,也就是“九州之長”的意思。這個“伯”的責任是:“救患分災討罪”。
“救患分災討罪”一方面要有軍事實力,另一方面還要眾多的諸侯國信服,同時還保有一點對周王室的尊重。而“春秋五霸”中,不管哪一個版本,都繞不開兩個人。齊桓公和晉文公。只有他們兩位,才真正的擁有名與實,也真正得到了周王室的“賜命”。
齊桓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在登基後的第七年,諸侯開始朝齊,此時齊已經是霸主。但是,直到齊桓公十九年,周惠王才正式賜齊桓公為“伯”。這一年,只所以周王室賜齊桓公為伯,是因為周王室需要齊桓公討伐衛國。然後,就是齊桓公三十年伐楚,責備楚國不向周王室進貢。這才真正算是名實結合。是繞不開的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第二位,是晉文公。晉文公只在位九年,但在位期間,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件。狄人入侵周王室,周襄王外逃。逃出期間,向晉國求救。晉文公率軍,將周襄王保送回周王室,重新成為周王。重回洛陽的周襄王,於周襄王十七年、晉文公二年,賜晉文公為“伯”。然後晉文公敗楚、伐衛,天下側目,也成為了名實結合的霸主。
至於其他幾位有爭議者,都沒有得到周王室的承認。周襄王七年、秦穆公十五年,秦穆公打敗晉國,捉住了晉文公的哥哥晉惠公。後來周王室和秦穆夫人求情,秦穆公又把晉惠公送回了晉國。但也證明了秦穆公的實力,和對周王室的尊重。
而楚莊王則以“問鼎”成名,也算得到了天下承認。周定王元年,楚莊王八年,楚莊王陳兵洛水,向周王室示威。周王室派王孫滿慰勞楚軍,楚莊王問“鼎之輕重大小”。王孫滿設詞應對,楚莊王退兵。也證明了楚莊王的實力,和對周王室最後的尊重。
至於其他什麼鄭莊公、宋襄公,都是矮子裡面拔高個。很難有什麼名實之說。
回覆列表
霸與雄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霸為霸道,專幹壞事,確一人獨道,難與人等。
雄可威震四方,但與鄰為善。
霸、只可一人,而雄可數人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