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0
回覆列表
  • 1 # 阿剛說教

    焦仲卿母親之所以討厭劉蘭芝,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焦仲卿母親嫌劉蘭芝不懂禮數,行為太隨便。 劉蘭芝是個追求個性;追求自我價值;又略微帶著一點叛逆個性的人。而受封建禮教約束長大的焦仲卿母親更喜歡三從四德似的賢妻良母。

    2、受封建思想薰陶的焦仲卿母親,對兒子唯一的要求是“聽話”。對兒子袒護劉蘭芝的舉動很生氣,而兒子竟然為了劉蘭芝下跪求情,要知道男兒膝下有黃金,這樣子的委屈自己是作為一個母親難以忍受的。而且也感覺到兒子居然不聽自己的話了。因此焦母的第一個反應是:“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而兒子之所以成為這樣,之所以敢不“聽話”,都是因為劉蘭芝。故而對劉蘭芝積怨頗深,刁難她也就在所難免了。

    4、焦仲卿母親已經為焦仲卿選好了“東家女”作為備選妻子,秦羅敷應該是比劉蘭芝更漂亮,並且家底更好,當婆婆的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媳婦漂亮,是名門閨秀,而且門當戶對(兩晉南北朝時期,門弟觀念相當嚴重的。) 這樣在人前才會覺得有面子。而劉蘭芝家境貧寒,因此焦母認為她不配做自己的兒媳婦。

    6、還有人認為焦母年輕喪夫,獨自一人撫養焦仲卿長大。因而多少有點戀子情結。據《禮記內則》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的說法,認為劉蘭芝的不為焦母所容,是由於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對母親的感情轉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滿情緒。

    閱讀全詩不難發現,劉蘭芝嫁給焦仲卿已有兩三年,但卻並沒有生兒育女。不然的話,詩中就不會不寫她被遣回孃家時與兒女離別的情形,更不會不寫焦仲卿自縊前與兒女訣別的場面。其實,從劉蘭芝自述的“賤妾守空房”,“伶俜縈苦辛”以及焦仲卿與焦母訣別時所說的“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劉蘭芝沒有為焦家產下一兒半女。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對父母最大的“不孝”就是“無後”,斷了宗族的“香火”。這就使得焦母不得不那樣專橫凶狠地虐待、驅使劉蘭芝了。

  • 2 # 白水90944696

    有一句話是:多年媳婦熬成婆。通俗的說,當媳婦的時候,天天被婆婆挑剔,苦熬多年,終於自己當了婆婆,終於前途光明瞭。

    不是因為劉蘭芝有什麼特別不好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婆媳天生就不對付。

    基於古代的環境,婚姻關係往往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夫妻雙方大部分是沒有感情基礎的,藉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組合到一起。婚前沒有感情基礎,婚後的共同語言也不多。因為大家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內,不同領域自然交流不是那麼順暢。

    人和人相處看對眼,處出感情本就不容易,古代的婚姻制度下就更不容易,所以夫妻之間往往至親至疏來形容,親密和疏遠是共存的。所以,讓一個女性完全相信和依賴自己的丈夫,把全部的感情寄託在他身上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最容易連線的是誰:

    是自己的孩子。母子天生一體,從情感上來說,母子的感情是天生,通常會強於後天培養的夫妻感情,如果老公再有個妾啥的,那種連線就更弱了。從利益上來說,孩子尤其是兒子往往是和母親的利益緊密相連的。兒子對於母親忠誠與否,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母親晚年生活質量。有一個有能力、強大的兒子,這個女人基本就在這個家庭中有地位。司馬懿曾經嘲笑原配妻子張春華,年老色弱。但是最後還是低頭認錯了,原因就是人家有兩個爭氣的兒子,代表著司馬家的未來。正因如此,所以母親要對兒子有一定的掌控感。

    既然母子一體,那麼後加入的媳婦,往往就會被排擠,本就沒有什麼根基的夫妻感情,往往要讓位於母子親情。一山不容二虎,如果母親的掌控能力強,那麼媳婦就要被壓制;反之,婆婆的日子可能就會不容易。所以很多婆婆都會介入到兒子的夫妻關係中,恰恰就是很多夫妻關係好的伴侶被拆散,其中不無婆婆的私心。

  • 3 # 放歌雲中

    一:窺文而找例,最具說服力

    1,文中有兩處用鋪排手法寫劉蘭芝才貌雙全的段落。句子是“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才藝雙佳,聰慧了得,家教極好,休養極高。如此女子,焦母一看就知是人中精品,兒子與此女又感情深厚,處久了絕對會奪走娘之心。

    2,再看蘭芝直接對丈夫言明焦母對其的嫌棄與厭惡的理由的句子,“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索苦辛。”這些句子表明劉蘭芝勤勞守規,但焦母依然蛋中挑刺,不依不撓,百般挑剔,怕兒媳太過能幹,搶了自己的風頭,進一步佔據了兒子的心。蘭芝聰慧,知道與其受辱而歸,不如主動請辭。

    焦仲卿是焦家獨子,是寡母焦氏的心頭肉與精神支柱,從小受其控制與擺佈變得懦弱無比,典型的媽寶形象;而焦母一門心思只想獨佔仲卿,生怕他被完勝自己百倍的蘭芝搶走,從而孃兒倆不再一條心,所以在蘭芝隱忍低調且勤勞孝順的前提下,依然毫無情義地攛掇兒子休掉蘭芝,攆走比自己的能幹優秀的人!

    孰不知,攆走兒媳,攆的是兒子的命!愚昧短視的焦母呵,如果事先知道這一點兒,你還會這樣做嗎?

    可悲可嘆嗬!

  • 4 # 南山一段雲

    解讀文章必須忠實於原文,忠實於時代背景,從原文中尋找依據,而不是憑我們的推測和想象。焦仲卿母親為什麼討厭劉蘭芝?什麼焦家劉家門不當戶不對,什麼劉蘭芝不能生育,什麼焦仲卿畸形的戀母情結,這些說法本人都覺得失之偏頗,不敢苟同。我覺得出自焦母之口的“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才是問題的根本。

    封建時代,女子幾乎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所謂“三從四德”便是套在女子項上的枷鎖。而封建家長制又是如此之頑固,容不得任何挑戰。具體到焦家,作為一家之主的焦母,好不容易由小媳婦熬成了婆婆,正是要“復仇”耍威風的時候,而劉蘭芝卻不願低聲下氣,偏要自作主張,婆媳矛盾自然達到無法調和的地步,最後導致焦仲卿“自掛東南枝”、劉蘭芝“舉身赴清池”的悲劇發生。

    其實,婆媳矛盾在現在也是一個影響家庭和睦的主要因素,而夾在中間的男人是最無奈最痛苦的。所以,如果你愛你的兒子,請善待你的媳婦!如果你愛你的丈夫,請善待你的婆婆。

  • 5 # 醜寶貝3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部長篇敘事詩。講述的是主人公焦仲卿和劉蘭芝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

    婆婆之所以看不上劉蘭芝就看他們夫妻太恩愛了,她一手養大的兒子對別的女人好,醋意大發百般刁難劉蘭芝。再加上婚後三年沒有生育,更是找藉口讓兒子休了劉蘭芝,無奈劉蘭芝只有回孃家。怎奈孃家也容她不得,逼她嫁人,新婚當天自盡,焦仲卿也自溢而死。

    女孩子找物件,最好別找單親家庭的男孩子,尤其是母親一手帶大孩子,婚後婆婆要是看到他兒子對媳婦好,她的心裡肯定吃醋,會找茬和媳婦吵架的。想好好過日太難了。

    我宣告沒有歧視單親家庭的朋友們。

  • 6 # 不吃菠菜

    其實原因也許沒有多複雜,現在也有很多婆媳矛盾無法化解的。古人也一樣,不外乎人性,不外乎以下幾點:

    1. 婆媳是“天敵”,尤其是一個與兒子感情好的媳婦,碰上一個寡居養大兒子的婆婆。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愛,人性中的佔有慾使然。

    2. 焦母看不起劉蘭芝的家世,覺得她高攀了自己兒子。有句話叫哪怕媳婦是公主下嫁,婆婆都覺得是高攀了她兒。何況劉蘭芝出身小門小戶。敝帚自珍,人性中的不自知使然。

    3. 婆媳二人性格不合。焦母屬於喜歡自高其位,專斷型長輩。劉蘭芝卻不是花言巧語,賣乖討好的人。二人氣場就不合,矛盾越來越大,以至於不能共存。人性的自私使然。

    4. 東鄰女的插足。東鄰女估計家境優於劉蘭芝,還有幾分姿色。看上了焦仲卿,於是在焦母面前挑撥。得到的如弊履,未得到的就是香餑餑,喜新厭舊,人性的無常使然。

    5. 劉蘭芝未及時生育。這一點最致命,幾年不生,古代大多歸咎於女人。焦母為了傳宗接代考慮,也不能留下劉蘭芝。人性中的繁衍特性使然。

    6. 綜合以上幾點,焦母對劉蘭芝是恨不能除之為快。劉蘭芝如果不主動請求回孃家,焦母也會逼迫焦仲卿休了她。古代休妻很容易,她哪管兒子的夫妻感情,哪管劉蘭芝以後如何生活。棄之如敝履,這就是人性中的殘忍使然。

  • 7 # 董江波

    其實,我們縱觀整個《孔雀東南飛》全篇,焦母和劉蘭芝,雖然有著種種樣的婆媳矛盾,比如,兩個人都要強、性格不合;焦母是媽寶男的媽,劉蘭芝是掌控性人格;劉蘭芝家貪財,不斷跟焦家要錢;焦母希望兒子成大氣候,但又借勢不到只有名聲沒有勢力的劉蘭芝家。

    但這些,都不是主因,因為,這些矛盾,都擺不上桌面。而且,焦母既然當初娶了劉蘭芝,就明白,他們家,也就這樣了,不可能更進一步。至少,當時是無法更進一步。

    能擺上檯面的原因是:

    第一,劉蘭芝來焦家超過十年了,從其小姑的成長可見;從未懷孕。古代懷孕不了,從來都認為是女子原因,因為男權社會。

    第二,有權貴人家的女子,看上焦仲卿,願意嫁入焦家,並幫焦家。可能,這個人家認為焦沒有結婚(可能平時,焦表現的也是這樣);或者認為劉蘭芝就是普通人家,自己進來,當妻,劉轉為妾。

    劉家這種貪財的家庭,也已經同意了,不排除焦家又給錢了。

    而劉蘭芝本身性格過於要強,所以,悲劇在當時的封建時代,就不可避免了。

  • 8 # AUTUYG

    劉蘭芝十三學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禮儀自尊,但是焦仲卿假期少,小姑都眼看從小孩子長到”如我長”了,這夫妻倆還沒孩子,這事兩邊都有責任,但劉蘭芝莊重有餘,不創造夫妻生活機會也是部分原因,結婚五六年還丁克,這在古代已犯七出,但這事也不全賴劉蘭芝,所以婆婆很強硬,劉蘭芝也有些委屈,夫君回家少,加班多,劉蘭芝表示,這我也沒辦法呀,而婆婆就嫌棄她在家裡端莊過分,不能珍惜機會。劉蘭芝蒙圈了,

    婆婆繼續啟發,可憐體無比,這已經很直白了,結婚不上床。你織那木多布幹什麼?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廢話!

    你織七匹沒小孩穿,有意義嗎?

    婆婆,劉蘭芝,小姑,焦仲卿全家一共才四口人,你三天就織了五匹布,瞎忙活啥呢?

    劉蘭芝也沒傻到白痴,這事不賴我呀?婆婆更氣,你老公就那幾天假你講啥詩書?

    詩書是教小孩子的,你老公公務員你當他不識字嗎?

    溝通不到位,努力全白費。

  • 9 # 木劍溫不勝

    都說婆媳矛盾自古無法調解,但是遇到劉蘭芝這樣的媳婦兒,焦仲卿的母親怎麼著也該滿意了吧。劉蘭芝要貌有貌,甚至是世間無雙的美人;這樣的美人在家中卻從來沒有恃寵而驕,對於婆婆也是百般孝順,不敢自專;論才,劉蘭芝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會織布會製衣,還能吹箜篌懂禮儀,婆婆叫她織布貼補家用,她能徹夜不眠將任務辦好……正如焦仲卿所說,他官運不足,好在能有劉蘭芝這樣的老婆,他已經很滿足了。但是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一直看不上她呢?

    再看劉蘭芝這個兒媳,她很漂亮很能幹,是所有男人都向往的賢妻,但是她處理婆媳關係的時候有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太要強了。的確,婆婆交代的事情,她都盡力去做了,不會有什麼怨言。表面上來看,劉蘭芝是一個孝順溫和的小媳婦,實際上她骨子是很硬氣的。可能婆婆越是找她麻煩,她越是要將麻煩不動聲色地解決掉,以這種形式來做反抗。

    但是她這位婆婆,要的是兒媳的服軟,不是能幹。比如婆婆交代她一定要在限定的時間之內織完布匹,劉蘭芝完全不用和自己過不去,熬夜也要將所有的事情做完。如果她跑到婆婆面前裝個可憐,掉幾滴眼淚,說自己手笨,不及婆婆年輕時靈巧,請求婆婆賜教,也許焦仲卿的母親好會有些許好感。

    當然還有許多的外在原因,比如小兩口結婚兩三年了,一直沒有小孩。而且兩人成婚,焦仲卿母親給了劉家不少錢財,這也是焦仲卿母親覺得劉蘭芝根本配不上兒子的原因。

    不要說在古代了,這種婆婆也要強媳婦兒也剛烈的矛盾在現代生活之中也比比皆是。只不過孔雀東南飛在封建時期,母親有權力讓自己的兒子休了妻子,所以導致了這樣的婚姻悲劇。孔雀東南枝和梁祝的傳說之所以能夠流傳這麼久,就是在告誡我們,如果小年輕兩個都是善良和睦的好孩子,做父母的就少干涉孩子的生活吧。

  • 10 # 祗樹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孝廉是考察一個官員是否合格的關鍵指標,甚至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選官方式。

    在《孔雀東南飛》這篇古樂府詩裡,我們也處處可見焦仲卿對他母親的孝。當焦仲卿聽說自己的老婆要被驅逐時,無意間頂撞了一下自己的母親,焦母即時大怒,此舉嚇得焦仲卿屁都不敢放一個。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

    焦母大怒的結果,自然是委屈了劉蘭芝。

    焦仲卿對著母親再拜了之後,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回自己的屋子。劉蘭芝獨坐床頭,靜等著夫君的訊息。然而,她看到的他是滿面淚痕,似乎已經知道了結果。

    劉蘭芝知道,焦家自己是呆不住了。並非自己做的不夠好,實在是焦母的要求太高。

    在劉蘭芝三日斷五匹這樣的神速之下,足足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方才掙夠了焦家的彩禮錢。如此,焦母便開始有意刁難新婚媳婦,不但嫌她生不出兒子,還嫌她織布織的慢。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作為大家閨秀,劉蘭芝好歹也是方圓百里有名的織布女王,怎堪婆婆如此羞辱?於是,她為自己辯護了一句。

    焦母也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如今又有官府孝廉加持,在焦家,她儼然太上皇一般的存在。誰敢忤逆她,那就是大逆不道!雖說她不敢把人殺了或是怎樣,可焦母的話,便是代表著輿論走向。

    一言以蔽之,我焦老太婆說你不行,縱你心有千般計,也是枉談。

    真的,擱現在,有這樣的母親為自己加持,焦仲卿活該一輩子光棍。

    有人就會問了,焦母這麼蠻橫無理,焦仲卿幹什麼吃的?他作為中間人,難道就不會出面平衡婆媳關係?

    前面我們也講了,在《孔雀東南飛》的時代背景下,孝廉是高過蠻橫無理的。焦母雖然蠻橫無理,但是她調教出一位對自己孝敏的兒子,並且將兒子的孝散發出去,聞名鄉里。

    焦仲卿通過孝廉入仕,自然也就靠著孝廉維持自己的官運。像他這樣無才無德之輩,在仕途根本就沒有前途。按他自己的話就是:兒已薄祿相。換言之,就我這窮酸樣,在府裡沒人看得上,升遷?升個毛的遷啊,混吃等死罷了。

    這樣的婆媳矛盾,焦仲卿勸誰都是錯。勸娘?那就是站在道義的寡處;勸妻?那就置自己於不孝!不管他怎麼做,都是絕路。

    最終,劉蘭芝看出了焦仲卿的無能,也知道了自己是所託非人。於是,她主動提出了要焦仲卿休了自己。

    倘若不是劉蘭芝要嫁人,焦仲卿會去劉家看她嗎?倘若不是劉蘭芝自沉水底,焦仲卿會自掛東南枝嗎?說到底,焦仲卿只是個毫無見識的庸人罷了。劉蘭芝活在那個時代,是她的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串蜜蠟,有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