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淵愛職場

    離職原因千千萬,歸根結底就是就兩個主因,一種是錢給少了,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另一種是心裡受委屈了,得不到賞識和認可。

    錢給少了,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離職是必然的

    是什麼讓你不遠萬里奮鬥?是為了掙錢養家。

    是什麼讓你離家到陌生城市打拼?是為了掙錢餬口。

    是什麼讓你放棄個人生活埋頭苦幹?是為了掙錢提升生活質量。

    你的離家奮鬥,你的個人犧牲換來的不足額的回報,離職是必然的。

    方潔,是以優秀畢業生身份加入公司做管培生的,輪崗期間,認真刻苦,不管是週末臨時被同事回公司加班做資料發給客戶,還是陪領導熬夜開會到凌晨2點,都沒有聽到過她在人前喊過一次苦說過一句累。

    她的努力,公司同事有目共睹,一年後薪資漲了2K,讓她更加賣力工作,甚至犧牲個人生活時間來公司幫忙搞培訓,帶新人,可謂是盡職盡責。

    第三年,她自薦漲薪被領導駁回,理由是還需要磨練,並且職位也沒有提,讓她不僅自我懷疑了“難道是我不努力?是我能力不行?”但看到比她入職短,手把手帶出來的薪水比她高,心裡難受極了,跟領導再三協調晉升漲薪無望後,果斷離職,2個月後,找到了一份比前東家高35%薪水的公司。

    企業家雖說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又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的做法不免讓人“寒心”了。

    得不到賞識和認可,倍受委屈的工作,是員工離職的催化劑

    試想,一個員工,給老闆打工,用自己的勞力、技能換取錢財回報,本應該平等的,作為老闆/領導,為何就可以高人一等給員工穿小鞋?往死裡壓榨員工還不認可員工的成果?或者竊取員工的成果給自己謀利?自己的成果得不到認可,還倍受委屈,長久累積總會辦法,某天一個導火線觸發的就是優秀員工離職的結果了。

    還有一種是看不到發展希望的企業,呆久了也會離職,如裙帶關係的家族民營企業等。員工的離職,不是一念之間,多數是積攢後了失望,而且是蓄謀已久。作為企業家,應該做好離職原因調查,留住優秀員工才能保持穩健發展。

  • 2 # 焱公子

    (一)想要離職,從個人看是這幾個原因

    1.職業發展瓶頸,想要換個環境發展

    對於個人原因,如果是職業上發展遇到瓶頸,一直止步不前,沒有晉升機會,在公司的未來不明朗,看不到希望,積攢失望多了,就會想要離職。

    畢竟工作圖的就是仕途順利,一帆風順,如果沒有任何反饋,那自然就想離職。

    2.待遇問題

    第二個也很實際,就是覺得錢給少了,比如同等崗位別的公司薪水更高,你會心裡很不平衡,自然會通過離職後跳槽提高自己的收入。收入高才能作自己想做的事情。

    3.工作壓榨了個人生活

    工作忙碌壓榨自己的生活,覺得失去了生活的意義,為了工作而工作,這種也會出現,比如之前朋友所在的公司就是996最厲害的BNT之一,他每天工作忙到沒時間陪女朋友,沒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

    所以慢慢的生活只有工作,直到女朋友說他,他才發現工作讓他失去自己,就想到了離職。

    (二)和公司方面有關

    1.部門氛圍不喜歡

    和公司方面有關的第一個就是部門氛圍不好,比如某些風氣讓個人不舒服,正直的人不喜歡吹噓拍馬的,勤奮的人不喜歡混吃等死的氛圍,自己覺得無法融入也不能改變,就會想到離職。

    2.和領導關係不好

    還有一種交際出了問題,比如和領導關係不好,領導總是給你穿小鞋,給你臉色看,你總是被領導打壓,甚至影響到你工作的心情,自然就會選擇離職。

    3.公司KPI設定不合理

    最後就是公司的KPI設定不合理,KPI和你的業績有關,和你的薪水有關,如果KPI定的很高,總是完不成,那自然就會影響到你工作的情緒。

    (三)即使離職,也要搞清楚離職原因,體面解決

    1.離職原因千千萬,但是要解決原因

    一個人不能用離職盲目解決根源問題,在離職後一定要自省,在工作中是因為什麼原因離職,這樣才能更好再一下次工作中,避免踩坑。

    比如你是社交問題,就想想如何跟部門領導同事打好關係,如果是待遇問題,就需要在面試前就清楚這份工作是否滿意他們的薪水,如果是公司氛圍問題,那可以通過前期瞭解判斷,比如網路搜尋這個公司是否存在某些不好的漏洞事件等等。

    2.離職也要體面面對

    離職是人事問題,畢竟是共處一室的同事領導,有時候離職也不要搞得的太難看。和睦解決問題,好商量,以後行業內見面不至於多一個敵人。

  • 3 # HR那些事兒

    回憶了一下過去的職業經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更容易會有瞬間離職的決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成熟度增加,離職變得越來越理性。

    很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是從事專員崗位,雜七雜八什麼都幹,當時說是有人帶,也不完全,多靠自己摸索、學習,經常鑽入理論當中。

    那時候,國家正在推行高溫補貼的政策,所在的公司作業環境需要執行這個的。當時為了顯示專業和有存在感,在部門會議上向分管高管提了政策和執行補貼的方案,直接被駁回。

    老闆是一個臺幹,對於大陸法律有些也是一知半解,沒有那麼瞭解,經過幾次遊說,還是被駁回,為了省錢,想通過發點解暑飲料和涼茶來解決。

    為此,非常鄙視不執行法令的行為,覺得是在剝削員工,做HR的看不下去了,懷著一份正義和不滿,瞬間提出離職。

    結論

    現在想想,衝動了,作為HR應該學會站在老闆角度考慮問題,而不只是員工的代言人。只有幫助老闆解決經營的問題,才有存在的價值。

  • 4 # 麻紅衛

    這個問題我最有體會,那一瞬間讓我寒心,工作中的苦和累都沒有關係,工作中的委屈也不要緊,白加黑或者六加一都沒有問題,核心是最後的結果都不能換來老闆的認可,這才是最寒心的。

    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平息,隨之而來的又是商業運營公司的招商讓老闆不滿意,導致12萬平的專案遲遲不能開業,損失巨大。又被抽調去負責招商,沒日沒夜和團隊確定商業街的佈局,親自去跟蹤每一位旗艦店的資訊和他們洽談,用了基本兩個月的時間讓商業步行街正式開業。

    那一年的時間裡,我仔細的算了一下,各分公司以及集團總部,光我自己的辦公室就有六間。身兼最少不下7個職位。當時真的是忙瘋了,公司很多人簽字審批都是成天到處跑追著我。

    第二天就遞交了辭職報告,當事老闆的眼睛瞪的銅鈴般大,一臉的不可思議,他不明白我為什麼要辭職,換以為是獎金的問題導致我心理不爽。其實我的辭職,還真與錢無關。

  • 5 # 得謙

    你的問題勾起了我的回憶,我來說說我的離職衝動。

    一.背景情況

    我是財務經理,08年金融危機,奧運會,雪災,我工作的國營大型旅行社又轉制,工資落到4k,在親朋的推薦下,我來到了一家貿易公司仼財務負責人,轉正工資直接開到10k,我也十二分努力,幾次評為優秀部門經理,財務部KPI考評也經常名列第一。這個公司的老闆是臺灣人,在臺灣的總部是上市公司,但報表不需要合併。

    二.提出離職

    我在那打拼了五年,適逢電商發展期,公司業績指數增長,公司也給了我很多:每年旅遊,加薪,終生員工等,臺灣老闆每月來開財務會議,解讀內部管理報表,我與老闆、老闆太太接觸頻繁,也算是公司紅人。

    公司每年開年會時,臺灣公司部分高層會受邀參加,幾年後,隱隱約約知道臺灣財務部對上市報表有做手腳。我一度慶幸和我沒關係,是臺灣那邊一手操辦,上海的稅務報表也不報送臺灣。

    可能臺灣監督力度加大,那一年叫我去銀行要空白信封,將給我的一份資料,其實是假水單寄至臺灣,當然事情操作起來不是這麼直白,我完全不知真情。

    然後有一天聽講經,老法師講十戒,我突然驚醒,意識到我參與其中,一身冷汗。便向總經理提出辭職,冠冕堂皇的理由家裡孩子高考需要照顧,外界很震驚,這麼順風順水的財務經理怎麼就裸辭了。

    三.總結

    出來後,我不是很順利。幾經波折,最後回旅行社,私企旅遊社從脫離掛靠到設立公司,財務從無到有,旅遊業的低價戰,傳統業的舉步艱難,創新轉型的迷茫。不管是公司業績和個人發展,似瀑布飛流直下。

    但是我還是相信:做人做事要有底線,事事有因果。相信我的努力下,一切會越來越好,事實也是如此進行著,嘻嘻。

    我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對您有幫助嗎?週末愉快,越來越好!加油!

  • 6 # 明晨江華

    搞好在10月換了一個新公司工作。我來說說這次離職的過程。

    目的明確,進入房地產業

    去年恆大來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掀起了房價上漲潮,一下子房地產熱了起來,也就更加容易賺錢。看到這個機會,我就決定要進入這個行業。

    銷量不好,犧牲員工利益維繫成交

    4月開盤銷售,5月和6月的銷量起來了,一共賣出了100多套商鋪,我也算是小有收穫。但是在進入7月之後,銷量就停滯不前,而且公司內部也出現了各種搶單、洗客的情況。

    決定離職,騎驢找馬

    其實從8月開始就已經決定要離職了,但下家沒有找好,而我的情況又不允許我裸辭,所以就扛著,騎驢找馬。

    原因有二:一、不是經濟公司,而是開發商,資金雄厚,工作有保障,發工資也及時。二、新樓盤,還未開售,成交機會更多。

    總結

    做為銷售,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哪裡有機會賺錢就去哪裡,這個無可厚非。我們可以談論忠誠度,但老闆得先做出來可以讓我們忠誠的事。

    當今社會生活不易,不易帶銷售賺錢的老闆,都是耍流氓,該走就走。

  • 7 # 胖橘貓

    領導把我叫進辦公室說,這次給我升職加薪了。公司機會有限,費用也有限,要好好珍惜。

    升職是真的,只是那是一年前就應該給我的。一年前人事提申請的時候,把我漏掉。後來我找了領導,得到了要補回的承諾。誰知道,就到了第二年。

    伴隨著升職,也加薪了。同樣的一年前的故事。回去查工資,加了175元。

    我當時呆的是個國企。實話說,領導也不算差,同事關係非常融洽,準時上下班,工資不高,目測未來幾年,幾十年都會是這樣。

    這出升職加薪的事,我相信是個流程上的疏漏,領導也沒原因卡我,也沒有其他人頂這個名額。

    過了一週左右,有一天我聽到領導在辦公室裡說話,我剛好站在門外,有事請示。

    他說,每天下班前,做那麼點彙總都做不好。

    這個彙總表,是我做的。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彙總表,但是要從好幾個明細表中提取出來,也要反覆檢查明細表。所以領導要求5點發,我一般6點才能做出來。

    聽到這句,結合之前的事,我問自己: 你想要這樣的生活嗎?工作清閒,但買杯奶茶都要掂量?

    你想要這樣的狀態嗎?按領導要求認真工作,被批評一番。

    你想努力奮鬥一番嗎?雖然勞累,高收入,也有成就感。

    我想,我可能更希望可以認認真真工作。忙碌而充實,換取高收入。工作之餘,想買杯星巴克,也可以毫不猶豫。

    我想上級領導在佈置任務的時候,知道哪些是受客觀因素限制,無法達成。哪些是努力可以做到的。我不想我的認真工作成果,領導卻說我一點都不為自己部門考慮。

    第二天,我直接跟領導提了離職。

    好好珍惜機會什麼的,我不想聽。也不想要。

    說再見,是一種禮貌。心裡想說的是,再也不要見。

  • 8 # 小豬與慈虎

    上份工作離職是因為公司組織架構做了調整,瞬間明白以後的上升空間有限,同時換了新任領導。

    其實離職肯定是醞釀了很久,只是沒有一根導火索,讓你最終下定決心,任何行動肯定都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包括辭職這種大事。

    之前,一直下不了決心,原因有多個方面,一方面是家庭,那時候剛結婚不久,欠了不少外債,需要穩定一段時間,另一方面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去處,然後,晚上一直在進修學習;心裡雖然委屈,感覺自己展示的舞臺不夠大,發展受限,每天早上一進辦公室就有離職的想法,別人找我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有這種衝動,但一直沒有表露出來,心裡比較壓抑,工作狀態雖然有,可心裡憋著一股悶勁。

    當真的把離職申請上交後,心裡又有個聲音在問,是不是太沖動了,作好充分準備了嗎?

    開弓沒有回頭箭,儘管上司一再往留,還是下定決心,不給自己留餘地。離辭職到期三天,大家慢慢才知道,大多數感覺特突然,感覺好奇怪,幹得好好的,(本來我是要加薪的,按上年業績),自己心裡其實也酸爽,有不捨,也有對未來的焦慮。 到最後一天上午,還在忙碌;下午簡單收拾了下,與領導及同一辦公室人員打了招呼,,揮揮手,走出了辦公室!

    大家怎麼個心情,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有些高興,有些淡定,或有些不捨,我自己走出那一刻至少是輕鬆的。

    離職後,和預想的一樣,從焦慮,到適應,到淡定的面對一切,前前後後面試了不少,花了近兩個月,進了目前公司,當然,工資漲50% 。

    圖片來自百度。

  • 9 # 美瑾之年

    1、為什麼有很多人都那麼衝動而辭職呢

    這裡所指的衝動的人,包括高材生和受領導器重的員工。

    每個角色都有他的特徵,會因為成長環境、專業、年齡和社會影響而有不同的價值觀,很難說完全認同對方。

    剩下的相處是靠情商,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較高的情商,或對情商的定義不同。

    很多人的衝動離職,是因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產生矛盾,從而有了情緒。

    2、衝動離職到底值不值得

    本人不會因為衝動而離職,即便會因為情緒而考慮辭職的問題,但仍不反對衝動離職。

    衝動離職在我看來,有兩面。一是果斷選擇離開,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另一面是增加時間成本,裸辭有一定的風險。

    衝動離職後,他立即啟動B計劃,快刀斬亂麻,立即去到更好的平臺。

    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他一直關注著幾個理想的平臺,積累一定的人脈,隨時可內部推薦。

    02

    始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好友阿書是個典型的例子。自幼家境清寒,但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何時該低頭,何時該揚起嘴角,他都有自己的判斷。

    靠兼職收入和獎學金讀完本科,然後憑獎學金出國留學,又進入高薪行業。

    這一步步外人看來是成功,而對於他來說,只是抓住成長的關鍵路徑,離不開一開始的規劃。

    1、關鍵不在於職業生涯規劃,而是PlanB

    很多人工作一段時間後,深陷迷茫,就開始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他們也順著自己的規劃一步步前行,卻始終不如預期,一段時間後便放棄規劃和目標。

    但很少有人思考,這些跟不上進度的主要原因到底在哪,更少有人會機智到啟動PlanB以適應變化。

    我有PlanB-PlanE,起初是因為我想要的太多,又不善於取捨。

    後來就分了輕重緩急,一條路不行,再啟動另一條路,至少嘗試過。

    為什麼我會換過六次工作,其實正常跳槽只有兩次而已,其他四次是創業專案的去留選擇。

    那兩次跳槽,跨度很大,從民營企業到事業單位,又到國企。簡直橫跨幾個Plan的距離。

    制定PlanB應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來定位,例如我是設計師,PlanB是新媒體,PlanC是產品。

    當你已經做足準備後,便可以啟動PlanB,哪怕只是因為衝動才離職。

    03

    辭職前的準備功課

    說到辭職,有衝動,也有蓄謀已久的按耐不住。那麼怎麼樣做好辭職前的準備工作呢?

    1、早有準備

    大概我就是一個特別奇怪的人,入職就開始做離職的準備。

    首先,觀察公司的發展潛力是否如我預期,相差多遠,我能否接受。

    其次,團隊如何,是否和諧?

    再者,考慮自己對這份工作的興趣度,是不是真的很高。

    當這份工作因為變化而越來越難以接受,有沒有可改變的餘地,那麼觸碰到那條底線之後,就該啟動PlanB了。

    2、衝動離職的準備工作

    我還是覺得自己是個很奇怪的人。曾設想過無數次的衝動離職,所以會有一套快速做好準備的功課。

    首先,找到幾個榜樣人物,瞭解他們的成功之道,或者自己的做事方法。

    其次,快速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找到目標企業,想個辦法被內推。

    再者,認識幾位獵頭,衝動之後立刻聯絡上他們,快速做好進入新工作狀態的準備。

    04

    寫在篇末

    遇到更好的平臺,時機成熟時,再考慮換工作吧。不建議衝動離職,但需要做好衝動離職的應急準備功課。

    只有遇到更好的平臺,而且有足夠的信心去駕馭新的工作,我才會考慮離職。

  • 10 # 職識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離職,是因為親眼見到同事累暈了。

    沒錯,我以前是個碼農。

    2010年畢業的時候,正值經濟危機,各行各業都很難找工作,可是我軟體工程專業,還是非常好找工作的。當時我還沾沾自喜,認為我高中的時候簡直有先見之明,選了個好專業。畢業校招,沒出校門就簽了個不錯的公司,直到我去公司報道前,軟體工程師在我心中還是個很高大上的工作,就像下圖這樣:

    到了公司,大氣、整潔、忙碌、高科技是我對公司的第一印象,目前絕大多數的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環境那是沒的說,這個時候我看到別的員工的工作狀態,兩眼發光,簡直是我理想的工作狀態。

    可是好景不長,沒幾天,我就真切的感受到了碼農的加班的瘋狂。作為一個剛畢業進公司的新人,第二天就分配到了專案組,第三天就開始加班,雖然這個時候主要是讓我們熟悉下專案,暫時沒有開發任務,可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程式碼,那工作量是真的大,真的是硬著頭皮去啃。

    從此,開始了悲劇的碼農之路。晚上娛樂活動?沒有,因為要加班。週末出去玩?不可能的,因為要加班。入職沒幾周,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樣工作了大概兩年多,中間也跳槽過兩次,最後換了個外包公司,噩夢的開始。

    在原來嚴重加班的基礎上,有一段時期,單位每天包幾輛計程車,每天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去另一個地方現場支援。我記得很清楚,有個女生後來都哭了,因為她租的房子,太陽能熱水不多,每天半夜回去沒熱水洗澡,哭著向專案組長請假回去洗個澡。

    在包車支援的第二個月,有次和專案組的技術組長一起去吃飯,他先去廁所我們在車上等著,結果就再也沒見到他走著出來。

    後來,我們同車的幾個人去廁所,把他架了出來送到了醫院,出院沒幾天他就辭職了,回了老家,說要回去考個公務員,過上與世無爭的日子。

    而我,經歷過這件事,也每天提心吊膽,兩個月後,裸辭、換行,從此離開了碼農的行業。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苦楚,並不是說碼農就比別人更累、更苦。

    如果實在幹不下去了,那就找一個地方,劈馬,喂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rapper小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