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第一把火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後的第一仗:火燒博望坡。
第二把火要說的是諸葛亮到劉備軍中後的第二仗:火燒新野。
第三把火要說的是《三國演義》裡面最精彩的一場戰役——赤壁大戰。
詳細如下:第一把火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後的第一仗:火燒博望坡。其時,諸葛亮剛剛到了劉備營中,尚未顯示才華,劉備對其非常信任,“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關、張二人自是不服,一心等著看諸葛亮的笑話。就在這時,曹兵十萬,由夏侯敦率領,直奔新野殺來。當時劉備軍中僅有三千人馬,但諸葛亮運籌帷幄,巧設計謀,憑著這僅有的三千人馬,在博望坡放了一把大火,打了一場大勝仗。後人對此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就是憑了這把大火,使關、張二人心服口服,奠定了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
第二把火要說的是諸葛亮到劉備軍中後的第二仗:火燒新野。其時曹操起大軍50萬,直奔新野,大有將劉備一舉殲滅的氣勢。劉備勢孤力單,自然不能抵禦如此強大的外敵,唯一的辦法就是逃跑。但單純的逃跑是不行的,總得打一打,打得勝,就可以緩一緩,為繼續逃跑贏得一些必要的時間。於是在諸葛亮的部署下,將新野百姓悉數遷出城外,僅留一座空城給了曹操。曹兵進了新野城的當晚,一把大火,燒得滿縣通紅,將曹兵燒得狼狽不堪,劉備亦藉此稍得緩息之機,逃往樊城。後人對此亦有詩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若是沒有這把大火,曹兵挾勢追擊,只怕劉備未必能逃得掉。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把火是諸葛亮指揮的又一個勝仗。
第三把火要說的是《三國演義》裡面最精彩的一場戰役——赤壁大戰。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對赤壁大戰有印象,因為這一段故事極為精彩,其前後為其鋪墊襯托的也是一出出的好戲連臺,比如,舌戰群儒,蔣幹盜書,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借東風,華容道,等等,無一不是精彩絕倫。所以有人說,《三國演義》看完了赤壁大戰,就沒什麼看頭了。接受這種說法的人還不是少數,恐怕也是不無道理吧。赤壁大戰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言,只是想說說借東風,因為這是和諸葛亮有關的。周瑜欲破曹兵,連用數計,將曹操誘入自己做好的套中。只差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卻發現時值隆冬,只有西風,沒有東風,自己設計好的火攻計謀無法施展,這樣就等於作繭自縛,自己給自己下了一個套。因而口吐鮮血,不省人事。諸葛亮知道後,藉探病為名,用“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十六個字寫出了周瑜的心事,並自稱能為周瑜借來三日三夜東南大風,以助周瑜的計策得以實施。結果當夜東風大作,火借風勢,燒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鬼哭狼嚎,演出了一場孫劉聯手,大破曹兵的好戲。唐人杜牧對此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若是沒有諸葛亮借來了東風,不光是大火放不成,赤壁大戰打不了,而且恐怕江東二喬也真的會被鎖進銅雀臺,成為曹操的禁臠之物。上面說的這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燒的熱鬧,諸葛亮也就是靠了這三把火,燒出了氣勢,也燒出了劉備陣營上上下下對他的普遍尊重,換句話說,是燒出了自己的地位。實際上,自諸葛亮出茅廬之後,直至曹操、劉備去世,由諸葛亮親自策劃、指揮的曹劉兩大陣營的戰鬥,基本上只有上面這三次。此後,諸葛亮主要是把精力放在西邊,協助劉備,得了荊州、西川,奠定了後來建蜀的根基。至於黃忠斬夏侯淵,關羽水淹七軍,雖然都是劉備陣營對曹操陣營的大勝,卻都沒有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
諸葛亮
第一把火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後的第一仗:火燒博望坡。
第二把火要說的是諸葛亮到劉備軍中後的第二仗:火燒新野。
第三把火要說的是《三國演義》裡面最精彩的一場戰役——赤壁大戰。
詳細如下:第一把火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後的第一仗:火燒博望坡。其時,諸葛亮剛剛到了劉備營中,尚未顯示才華,劉備對其非常信任,“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關、張二人自是不服,一心等著看諸葛亮的笑話。就在這時,曹兵十萬,由夏侯敦率領,直奔新野殺來。當時劉備軍中僅有三千人馬,但諸葛亮運籌帷幄,巧設計謀,憑著這僅有的三千人馬,在博望坡放了一把大火,打了一場大勝仗。後人對此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就是憑了這把大火,使關、張二人心服口服,奠定了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
第二把火要說的是諸葛亮到劉備軍中後的第二仗:火燒新野。其時曹操起大軍50萬,直奔新野,大有將劉備一舉殲滅的氣勢。劉備勢孤力單,自然不能抵禦如此強大的外敵,唯一的辦法就是逃跑。但單純的逃跑是不行的,總得打一打,打得勝,就可以緩一緩,為繼續逃跑贏得一些必要的時間。於是在諸葛亮的部署下,將新野百姓悉數遷出城外,僅留一座空城給了曹操。曹兵進了新野城的當晚,一把大火,燒得滿縣通紅,將曹兵燒得狼狽不堪,劉備亦藉此稍得緩息之機,逃往樊城。後人對此亦有詩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若是沒有這把大火,曹兵挾勢追擊,只怕劉備未必能逃得掉。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把火是諸葛亮指揮的又一個勝仗。
第三把火要說的是《三國演義》裡面最精彩的一場戰役——赤壁大戰。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對赤壁大戰有印象,因為這一段故事極為精彩,其前後為其鋪墊襯托的也是一出出的好戲連臺,比如,舌戰群儒,蔣幹盜書,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借東風,華容道,等等,無一不是精彩絕倫。所以有人說,《三國演義》看完了赤壁大戰,就沒什麼看頭了。接受這種說法的人還不是少數,恐怕也是不無道理吧。赤壁大戰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言,只是想說說借東風,因為這是和諸葛亮有關的。周瑜欲破曹兵,連用數計,將曹操誘入自己做好的套中。只差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卻發現時值隆冬,只有西風,沒有東風,自己設計好的火攻計謀無法施展,這樣就等於作繭自縛,自己給自己下了一個套。因而口吐鮮血,不省人事。諸葛亮知道後,藉探病為名,用“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十六個字寫出了周瑜的心事,並自稱能為周瑜借來三日三夜東南大風,以助周瑜的計策得以實施。結果當夜東風大作,火借風勢,燒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鬼哭狼嚎,演出了一場孫劉聯手,大破曹兵的好戲。唐人杜牧對此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若是沒有諸葛亮借來了東風,不光是大火放不成,赤壁大戰打不了,而且恐怕江東二喬也真的會被鎖進銅雀臺,成為曹操的禁臠之物。上面說的這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燒的熱鬧,諸葛亮也就是靠了這三把火,燒出了氣勢,也燒出了劉備陣營上上下下對他的普遍尊重,換句話說,是燒出了自己的地位。實際上,自諸葛亮出茅廬之後,直至曹操、劉備去世,由諸葛亮親自策劃、指揮的曹劉兩大陣營的戰鬥,基本上只有上面這三次。此後,諸葛亮主要是把精力放在西邊,協助劉備,得了荊州、西川,奠定了後來建蜀的根基。至於黃忠斬夏侯淵,關羽水淹七軍,雖然都是劉備陣營對曹操陣營的大勝,卻都沒有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