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de縫隙

    首先說明一下什麼是奴隸?什麼是奴隸社會?

    沒有人身自由、被他人佔有任意驅使的、沒有人身安全保障的、不受法律保護的、可以被交易的被認為是奴隸。一般來說,在原始社會是沒有奴隸的。最開始,部落戰爭中失敗被俘的人員被獲勝方的貴族佔有,成為部落的賤民,逐漸這些賤民成為奴隸。隨著原始社會秩序的崩潰,社會階級分化,貴族掌握了更多的權利,他們需要更多的奴隸。戰敗被俘者、罪犯、破產者、奴隸的子孫慢慢也變成了貴族的奴隸,他們也成為了奴隸主。奴隸主安排奴隸從事高強度勞動、無償服務甚至獻祭。

    奴隸主在經濟和上層建築居於主導地位,奴隸佔有制生產方式決定著整個社會的基本發展方向的社會一般被認為是奴隸社會。那麼,很顯然,奴隸制社會是奴隸出現並發展到一定程度情況下的產物。如果整個社會奴隸數量很少,決定社會經濟活動的還是普通的平民,這種社會不能稱之為奴隸社會。只有隨著奴隸的增多,與奴隸相關的行為增多如社會的主要勞動力是奴隸、奴隸成為了社會的主要商品等等的社會才能被稱之為奴隸社會,古羅馬就是典型的奴隸社會。

  • 2 # 丹書戰史

    這個問題當然是先有了奴隸,才有了健全的奴隸社會制度,反過來奴隸社會制度,促進奴隸的規模數量。

    一個社會的制度,是以生產力為基礎的,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前,生產力是十分低下的,當農業種植逐漸普及開來時,大量的勞動力成為一種需求,尤其是早期的部落戰爭抓取的俘虜,可能就是最早的奴隸,使用奴隸來耕作,一來可以解放奴隸主,二來可以獲取更多的勞動果實,而付給奴隸的則儘可能的少。經過長時間的演變,世界慢慢發展出奴隸階層和奴隸主階層,這個時候健全的奴隸制社會也逐步形成,社會基本由奴隸,奴隸主和貴族三個階層組成。

    由於生產力的限制,無法允許社會上每個人都吃飽穿暖,所以必然有人透過武力等手段,獲取更多社會資源,必然有大量的人處於被剝削的狀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

    如果說奴隸制度離我們太過遙遠,那麼資本主義制度的興起大家就更瞭解一些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正是由於生產力的大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能遠遠大於封建小農經濟,社會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從小農土地中解放出來,參與到工業生產裡,於是資本主義階級出現,小產農民被集中土地的大農場代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原有的封建制度已經不適合繼續管理新的經濟模式,所以歐洲率先爆發了各種革命,紛紛建立起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其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

  • 3 # 布娃娃和貓咪

    社會的發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得到了發展,開始出現貧富分化,產生剩餘價值,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於是出現了勞心者和勞力者分化!勞心者逐漸成為統治階層,勞力者則成為被統治的奴隸!勞心者為了鞏固地位,制定各種制度,約束勞力者,國家也隨之誕生!

  • 4 # 史味人生

    我的理解是:先有奴隸制社會,再有奴隸。這個問題和“雞生蛋、蛋生雞,那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有何區別?

    斯德哥爾摩綜合證證明了一個道理:人是可以被馴化的,奴隸是在社會體系下被馴化的產物。

    《肖申克的救贖》中監獄中的老布離開了監獄,反而找不到生活的動力,上吊自殺一樣的道理,“老布”已經被監獄完全馴化了,老布成為了“監獄的奴隸”。

    而奴隸制社會的奴隸也是一樣的原理。原始社會中,隨著智慧的發展,製作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提升,有了剩餘產品,人們可以不用為生計發愁。

    飽暖思淫慾,人性使然使得人類之間開始有了爭鬥,憑藉智力、體格等先天優勢,有些人脫穎而出,成為了氏族顯貴,然後開始進行霸佔財物、畜群以及土地的擴張行為。

    而戰敗者則成為戰勝者的奴隸,經過幾代十幾代的世襲發展,奴隸主和奴隸產生了。可以說奴隸制社會是生產發展必經的產物。

    中國夏、商、周時代,天子及丞相佔有大部分土地和奴隸,以之分給屬下的其他奴隸主,世襲享用或進行奴隸主間的交易。

    而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和選擇權的,連最基本的生命權、交配權、繁育權都沒有。

    奴隸的作用通常是進行勞動作業,少數用於戰爭中的炮灰,在秦朝以前,奴隸多用於進行買賣銷售。

    《論語》中就記載了一個關於買賣奴隸的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規定,魯華人遊歷其他國家若看到有本國的奴隸,可以先行出資將其購買送回國,然後國家予以報銷。而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買了一個奴隸卻不去國庫中報銷,世人稱讚子貢道德高尚。孔子聽說此事,將子貢申斥了一通,說“因為他獲得的讚揚,會導致更多的奴隸不能從國外被救贖”。

    孔子透過人性的角度是這樣思考的:子貢救了一名奴隸,不思回報,被世人引為楷模;那麼漸漸的便會產生“救人去報銷,會被鄙夷”的效應。此時,如果魯華人再出去遊歷,看到奴隸救回國家,如果去報銷會被取笑,如果學子貢,自己便受了損失。那麼此人在面對奴隸救贖時便會猶豫進而假裝沒看到,使得更多的奴隸無法回國。

    足證,奴隸在當時是很平常的事物,人們早已見怪不怪,孔子對驅使他人為奴隸的行為也沒有什麼過多的看法。

    戰國時期,秦國給了奴隸上升的通道,使得秦國的生產力和軍事戰鬥力大大提升,但是“奴隸”這個制度仍為消亡。

    漢朝對奴隸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其生命權,規定了奴隸的孩子自動脫離奴隸身份,徹底斷絕了將奴隸作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可能。是封建社會的文明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而封建社會之後又因為土地問題出現的“佃戶”,雖然終生為地主階級服務,但是生命權、交配權、生育權還是有的,不能稱其為“奴隸”。

    今天有人經常自詡“奴隸”,並以此自嘲社會的不公平,實際上真實的奴隸和螻蟻沒區別。

  • 5 # 李志勇LZY

    道理非常簡單,應該先有主子;後才奴隸。逐漸頭目;首領;族長;王子;皇上;帝國。後來世界,才再各地,建立各種各樣社會。

    因為,從上到下推行的是奴隸體制,所以,才形成了歷代的奴隸社會,至到全新社會建起。個人認為,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責任心強的人工作起來特別心累,總是焦慮怕做不好,有同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