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菠蘿小仙女歲月散步的

    巴顏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為崑崙山脈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東連岷山和邛峽山。這裡是長江與黃河源流區的分水嶺,北麓的約古宗列渠是黃河源頭所在,南麓是長江北源所在。巴顏喀拉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黑)色的山”。

      巴顏喀拉山海拔五、六千公尺,北坡平緩,南坡深切,多峽谷。山區地勢高,氣候寒冷,屬高寒荒漠草原,人煙稀少,只有藏人在此從事畜牧。山間谷地上,犛牛、綿羊遠近成群。向陽的緩坡上一塊塊草灘,像翠綠的絨毯鋪蓋大地,偶見零星牧包士房點綴其間。

      這裡有許多終年積雪的高山,處處冰河垂懸。每年春天以後,在強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漸漸消融,融水匯成一股股溪流,滋潤乾燥的沃土,更為長江與黃河供給水源。

      黃河源流細水涓涓,清澈平緩,穿過鍋形沮洳地中央,注入星宿海。在這片廣闊的沼澤流過時,速度緩慢,不成河道。從前一般以為星宿海是黃河源頭。

      巴顏喀拉山舊稱巴顏喀喇山。蒙古語意為富饒青(黑)色的山。屬褶皺山,西北一東南走向。西拉可可西里山,東接松潘高原和邛崍山。全長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藏名勒那冬則)海拔5267米,雅拉達澤山海拔5202(一說5442)米。為黃河與長江河源段的分水嶺,也是黃河源地。北坡平緩,南坡深切,多峽谷。山麓有約古宗列盆地。

      巴顏喀拉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佔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它位於黃河源頭與通天河之間,屬於崑崙山脈中支東端。該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大部分地區海拔均在4500-6000m之間,巴顏喀拉山屬於大陸性寒冷氣候,空氣稀薄,氣候酷寒,一年之中競有八九個月時間飛雪不斷,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5℃左右,因而許多5000m左右的雪山有經年不融的皚皚積雪和終年不化的凍土層。而溫暖季節則比較短暫,一般只有三個多月時間,而且氣溫較低,即使是盛夏季節,最高氣溫也不過10℃左右。由於相當海拔較高,加之地域遼闊,這裡的山峰顯得並不險峻,比較平緩。有的山峰很象米帶筆下的五嶺,渾圓粗獷,有的山峰遠看名勝山,近看象川,山嶺之間猶如平原一般廣袤平坦。中國古代稱該山為“崑山”,又稱“崑崙丘”或“小崑崙”。著名古籍《山海經》曾有記載:“崑崙山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出其東北隅,實惟河源”。可見從中國遠古時代,人們就已認定巴顏喀拉山為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是青海境內一座有名的大山。雖地勢高寒,氣候複雜,但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這裡盛產被人們稱之為"高原之舟"的犛牛和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故有“犛牛的故鄉”之稱。

      巴顏喀拉山

      崑崙山脈南支的一部分。青海省境長江與黃河之分水嶺。位於青海省東南部,走向北西一南東;西接可可西里山,東止於青、川界上。地質構造上與可可西里山為同一褶皺系,均有分佈廣泛的三疊系地層,同於印支運動時隆起成山。巴顏喀拉山地層主要由三疊繫上新統構成,與外圍較老地層以長大逆斷層為界,且山體比可可西里山寬,地勢及海拔亦較低。除黃河上游約古宗列盆地以西的雅拉達澤山高5202米(一說5442米)與巴顏喀拉山口西北之巴顏喀拉山主峰(藏名勒那冬則)高5267米外,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而其南北通天河與黃河沿岸則大多為海拔4500米左右,故山地比高並不懸殊。巴顏喀拉山口與通天河支流德曲之間,山勢低平,沼澤遍佈,黃河右岸的一些支流已切穿山地,甚至連分水嶺都不易辨認。由於地下永久凍土存在,排水不暢,多溼生植物佔優勢的沼澤草甸,適於放牧牛馬。排水良好的谷地與低緩坡地,則是中生草本植物佔優勢的草甸,牧草營養成分高,為各類牲畜的重要牧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容聲冰箱按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