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密美食圈
-
2 # 傑登噔噔
白河縣城地處兩省三縣(白河、鄖西、鄖縣)交界之地,籍漢江航運之利,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水運繁忙,陸運絡繹,吸引了周邊各縣、鄰省的商人來此經商,發達的水陸運輸,貿易往來,帶動了飲食業。民國初期,鄖西、鄖縣、蜀河、上津、漫川以及河南、湖北等地的手藝人,紛紛遷來河街經營,尤其是熟食業。
張蘭亭的玫瑰包子:
大小如今天的小籠包,其餡特別講究,咬一口一股清香,軟而糯,滿口是油,特受清晨飲茶人的青睞,是早點首選,油條次選。 劉子漠的水晶包子:
較小籠包子大,也叫水煎包子。生包子直接入油鍋以油煎烤,油上加水,旨在以水控制油溫,使包子熟而不焦,嫩而不生。包子與鍋接觸的邊緣被水融化,經油煎炸形成一圈薄膜,吃時感覺是似有似無,有一種難以表述的特殊風味。 畢春富的紅薯油饃:
畢春富是鄖西縣漫川關人,感到白河縣城有巨大的商機,民國中期遷往白河上河街。畢的紅薯油饃外皮極酥,酥的直掉渣,皮下軟糯,經舌即化。下河街有個“王半仙”原是油饃世家,畢春富一來,王半仙油饃桂冠畢戴。曾有一外地客商吃過畢的油饃後,讚賞說:“這油饃比蘇州油饃不差。” 活二八的湯圓:
活二八本名衛世科,活二八是其諢號。家住福音堂附近。他做湯圓的糯米麵是自己手工製備。泡米用泉水,舂米用石臼,基本不用鐵器。而用木盆、木勺、竹笊籬,瓦盆、瓷碗、竹筷、馬尾羅篩、葫蘆瓢。他的玫瑰餡、桂花餡都是自制。也許是當時工業傢俱跟不上,無意中成就了他的返璞歸真的操作和風味獨特的產品。 衛世科有個習慣,白天睡覺,當然不是整天睡,晚上賣湯圓。這種安排恰恰迎合了食客們的需要。河街忙碌了一天的經濟牙子、船幫老闆、商鋪掌櫃,夜晚就聚在一塊兒打麻將,摸紙牌,二更以後少不了要吃夜宵,湯圓便是首選的快餐食品。這一招又是活二八的一次歪打正著。
活二八還有一種獨特的小吃叫“涼定定兒”,可能是民間說的“神仙豆腐”。這種食品只在夏天賣,據說是用一種中藥“石花籽”洗出來的淡綠色的液體,凝固後比涼粉還軟,用五香佐料調製著吃,有清熱消暑之功效。上世紀五十年代後失傳。 鄭記五香豆腐乾:
光緒年間,縣城下卡子居民鄭友仁得祖傳滷製五香豆腐乾的絕技,製作的五香豆腐乾,半個手掌大小,一分厚薄,色如琥珀,折而不斷,色若透明,嚼之先鹹後甜,滿口生香,餘味悠長。製作經十二道工序,每兩天為一生產週期。所產豆腐乾,以郵寄方式銷往漢口、老河口、西安、重慶、廣元等地,供不應求。但其部分工序訣竅秘不傳人。 袁大師春捲:
春捲用雞蛋和麵攤皮,捲入特製肉餡再經油炸,進口脆嫩,回味悠長。其餡配方秘不傳人,於民國二十六年後失傳。 劉子模三鮮丸子湯:
三鮮肉糕以一定比例的肥、瘦肉配以雞蛋蛋白、澱粉攪後蒸制,然後切條配瘦肉丸子、黃花、香油、木耳調製而成,味極鮮美,老少喜愛。此沿襲於今的“三點水”中的肉糕即是。 李春茂涼皮:
其住縣城上河街,承其祖傳擀麵手藝,以手工面製作涼皮,經多道工序做的涼皮細如絲,滑利爽口,調味獨特,彈性極好。每日只生產十斤左右面粉,即是寒冬,亦顧客盈門。民國二、三十年間,陳春生、胡大來從師做亦頗有名氣,但顧客評論與李春茂涼皮差別較大。 “德泰源”與“天泰正”糕點:
清末民初,縣城“德泰源”與“天泰正”兩商字號的糕點系列,如蓼花糖、麻片、龍條酥、玉豐糕、雲片糕、芙蓉糕、寸金糖、梅豆角、金果、麻棗及各類月餅等,名馳大江南北。其用料如糯米、綿糖、芝麻、香油、桔餅、麵粉、香料等都十分講究,對季節、水溫、氣溫乃至熱源及操作十分嚴格,今多失傳。 炕炕兒:
民國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河街還有一種小吃叫炕炕兒。擀麵團至菜刀般大小、厚薄,一面粘上白芝麻,放在鏊子上下烙上烤,那火必須是木炭火,待烙烤至微黃時下鏊。極其酥脆,老少皆宜。當年河街只有兩家做此食品,橫街口(今稱孔星橋)茶館隔壁一家,店主稱周館。上河街牌樓道子一家主人號張少雲。1956年後此食品消失。
回覆列表
白河縣城地處兩省三縣(白河、鄖西、鄖縣)交界之地,籍漢江航運之利,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水運繁忙,陸運絡繹,吸引了周邊各縣、鄰省的商人來此經商,發達的水陸運輸,貿易往來,帶動了飲食業。民國初期,鄖西、鄖縣、蜀河、上津、漫川以及河南、湖北等地的手藝人,紛紛遷來河街經營,尤其是熟食業。
張蘭亭的玫瑰包子:
大小如今天的小籠包,其餡特別講究,咬一口一股清香,軟而糯,滿口是油,特受清晨飲茶人的青睞,是早點首選,油條次選。
劉子漠的水晶包子:
較小籠包子大,也叫水煎包子。生包子直接入油鍋以油煎烤,油上加水,旨在以水控制油溫,使包子熟而不焦,嫩而不生。包子與鍋接觸的邊緣被水融化,經油煎炸形成一圈薄膜,吃時感覺是似有似無,有一種難以表述的特殊風味。
下河街有個“王半仙”原是油饃世家,畢春富一來,王半仙油饃桂冠畢戴。曾有一外地客商吃過畢的油饃後,讚賞說:“這油饃比蘇州油饃不差。”
活二八本名衛世科,活二八是其諢號。家住福音堂附近。他做湯圓的糯米麵是自己手工製備。泡米用泉水,舂米用石臼,基本不用鐵器。而用木盆、木勺、竹笊籬,瓦盆、瓷碗、竹筷、馬尾羅篩、葫蘆瓢。他的玫瑰餡、桂花餡都是自制。也許是當時工業傢俱跟不上,無意中成就了他的返璞歸真的操作和風味獨特的產品。
劉子模三鮮丸子湯:
三鮮肉糕以一定比例的肥、瘦肉配以雞蛋蛋白、澱粉攪後蒸制,然後切條配瘦肉丸子、黃花、香油、木耳調製而成,味極鮮美,老少喜愛。此沿襲於今的“三點水”中的肉糕即是。
光緒年間,縣城下卡子居民鄭友仁得祖傳滷製五香豆腐乾的絕技,製作的五香豆腐乾,半個手掌大小,一分厚薄,色如琥珀,折而不斷,色若透明,嚼之先鹹後甜,滿口生香,餘味悠長。製作經十二道工序,每兩天為一生產週期。所產豆腐乾,以郵寄方式銷往漢口、老河口、西安、重慶、廣元等地,供不應求。但其部分工序訣竅秘不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