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觀性
敘事類文學作品所描寫的物件是獨立的客觀事物,這些物件對於作者來說是外界的客觀的,因此客觀性也就成為敘事文學的一個特性。這種客觀性主要表現在構成作品的形態要素上,具體說,客觀性表現為作品描寫事物情景和描繪人物行動的客觀化。強調客觀性並不等於否定敘事文學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功能。只是不同種類的作品表現它們的途徑各異。敘事文學不像抒情文學那樣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透過描寫外界的客觀事物,間接體現作者的主觀感受、價值判斷和思想感情。
(2)情節性
情節由兩個要素組成:一是時間上的連續,二是因果關係。敘事類文學作品在結構形態上是故事化的,也就是說一部這類作品總要講述一個或幾個有頭有尾前後相續的事件,而當故事中出現的前後相續的事件不僅具有時間上順序呈現的意義,而且建立起一個事件與另一個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絡時,事件就為情節所貫穿,而構成敘事類文學作品。
(3)混響性
所謂混響性指構成敘事類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一種“多聲部”性。這裡的多聲部性可以在作品的不同層次上表現出來。敘事文學在描寫事物、塑造形象時,既可以透過敘事人的語言也可以透過被敘述人(也就是作品中人物)的語言來進行。當然,敘事文學中,被敘述人語言是從屬於敘事人語言的,但由於在作品範圍中,被敘述人具有一定的獨立地位,因此他的語言並不等同於敘事人語言,從而形成“多聲部”的語言現象。
作者與敘事人的分化是造成敘事文學混響性的又一種情況。有些作品中,作者與敘事人在人格上可能不一致,甚至相互衝突。但在作品表層的敘事人話語中我們又的確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態度,“聽”到作者的“聲音”,這樣在表層與深層敘述的不一致中,作品的混響性體現出來
(1)客觀性
敘事類文學作品所描寫的物件是獨立的客觀事物,這些物件對於作者來說是外界的客觀的,因此客觀性也就成為敘事文學的一個特性。這種客觀性主要表現在構成作品的形態要素上,具體說,客觀性表現為作品描寫事物情景和描繪人物行動的客觀化。強調客觀性並不等於否定敘事文學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功能。只是不同種類的作品表現它們的途徑各異。敘事文學不像抒情文學那樣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透過描寫外界的客觀事物,間接體現作者的主觀感受、價值判斷和思想感情。
(2)情節性
情節由兩個要素組成:一是時間上的連續,二是因果關係。敘事類文學作品在結構形態上是故事化的,也就是說一部這類作品總要講述一個或幾個有頭有尾前後相續的事件,而當故事中出現的前後相續的事件不僅具有時間上順序呈現的意義,而且建立起一個事件與另一個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絡時,事件就為情節所貫穿,而構成敘事類文學作品。
(3)混響性
所謂混響性指構成敘事類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一種“多聲部”性。這裡的多聲部性可以在作品的不同層次上表現出來。敘事文學在描寫事物、塑造形象時,既可以透過敘事人的語言也可以透過被敘述人(也就是作品中人物)的語言來進行。當然,敘事文學中,被敘述人語言是從屬於敘事人語言的,但由於在作品範圍中,被敘述人具有一定的獨立地位,因此他的語言並不等同於敘事人語言,從而形成“多聲部”的語言現象。
作者與敘事人的分化是造成敘事文學混響性的又一種情況。有些作品中,作者與敘事人在人格上可能不一致,甚至相互衝突。但在作品表層的敘事人話語中我們又的確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態度,“聽”到作者的“聲音”,這樣在表層與深層敘述的不一致中,作品的混響性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