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騎牆看夢60後

    別再冤枉衍太太了!

    《瑣記》寫於1926年10月8日至11月18日這幾十天裡。其時魯迅正在廈門大學任教。《瑣記》裡一個比較鮮活的人物便是衍太太。

    衍太太和作者原是住在同一臺門中的親屬,她本不姓衍,是魯迅從自己的感情出發,給她起的名字,有令人生厭的意思。

    衍太太是一位長輩,是作者的一位堂祖母,原是頗懷親暱之情的。應該得到孩子的喜愛和尊重,比如,她喜歡與孩子一起熱鬧,看孩子吃薄冰,與孩子一起做打旋子游戲,孩子有了磕碰,還拿出燒酒和水粉為孩子擦塗止疼。最重要的,還不輕易告狀,免得孩子回家捱打,這是多麼慈祥友善的老太太啊,也正是由於此,很多孩子喜歡到她家附近玩,即使作者被她嘲笑了一次,僅僅十來天,作者又去她家玩了。

    多好的一位長者,多麼有愛心的一位老太太,即使現在的社會,這樣的人也是很受孩子喜歡的。

    現在的一些評論,總把衍太太說成一個”面目可憎、心地險仄、專擅飛短流長、中傷別人、很有些鬼鬼祟祟的人物。”說她表面裝作正人君子,暗中教唆孩子看裸體畫、作壞事。她在人前說人話,鬼前說鬼話。她對自己的孩子管束很嚴,但對別家的孩子卻心懷鬼胎,乃至慫恿孩子比賽吃冰、打旋子;待到孩子跌倒,被人撞見時,又連忙改口,狡賴詭辯,反唇相責。更可惡的是,她一面教唆作者變賣母親首飾,一面卻暗中製造流言,進行惡意中傷。

    試想,對於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來說,他們有這樣的辨別能力嗎?他們需要這樣的辨別能力嗎?我們都有過孩提時光,哪一個會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去從道德上審判一個與自己一起做遊戲的長者?難道讓你吃塊冰就是惡毒麼?

    衍太太真正傷害魯迅的地方不是這些,也不是讓他看黃書,小時候看黃書、聽黃戲多了去了,因為不懂,也便無害。真正傷魯迅的地方是:魯迅父親去世後,家道沒落,便去衍太太家串門,說明吃喝都是問題。明擺著就是要錢,而衍太太認為魯迅家裡還有家底,便縱容他偷首飾。魯迅心裡便有梗了,更為讓魯迅氣憤的是:你不借錢倒也罷了,一個月後竟然散佈偷首飾的流言,這直接刺傷了魯迅的心,便決定出走。

    文章把出走求學的原因,歸結為衍太太的流言。這對衍太太來講是不公平的。

    一:魯迅串門時,是與衍太太夫婦一起聊天,流言不能完全排除她男人的可能。

    二:所謂流言,便是有幾道環節的傳播,而且添枝加葉,衍太太有可能說:魯迅家裡有那麼多首飾不去賣,卻來找我借錢。。。。這是可能的,即使現在社會,也是可能的。把這算成逼迫魯迅背井離鄉的罪魁禍首,過了。

    三:即使沒有這流言,到了求學的年齡,你不去麼?

    四:還好,那個社會,還有免費學堂,包吃包住包學習。假如是其他朝代,處處要錢,你魯迅還能出去了麼?

    知足吧,別再冤枉衍太太了

  • 2 # 鈺姐的書齋

    魯迅並非喜歡到衍太太家玩,如果喜歡去玩,那只是表面現象,現在分析如下:

    一、衍太太表面對孩子們好,其實在暗中使壞。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捧殺”,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

    1、因為在魯迅還比較小時,對大人的表面示好還看不出來,以為是真心對他們好的,只是再大點或成年後,才領悟到了好與壞的真諦。

    2、《瑣記》寫到: “她(衍太太)對她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確是好的,無論鬧出什麼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個人的父母,因此我們就最願意在他家裡或她家的四近玩。”這是衍太太在小孩眼裡的形態,表面對大家好。這種表面縱容,讓孩子們喜歡去她家玩。

    3、《瑣記》舉例:孩子們冬天吃冰,各家態度不一樣。沈四太太不讓大家吃,說“莫吃呀,會肚子疼的”;魯迅母親也跑出來要胖揍他;衍太太則和藹地笑著說“好,再吃一塊。我記著,看誰吃得多”。因此,衍太太並非真的關心魯迅那一幫孩子們的,並非真正疼惜他們,而且還讓孩子們做傷害身體的事。

    4、《瑣記》還提到衍太太讓大家比賽打璇子,最後阿祥受傷了。她不責罵受傷的孩子們,給他們調水粉,擦疙瘩、止疼等。這也是“捧殺”的例子。如同《知否》裡,顧大娘子對顧廷燁的“捧殺”,顧二以為顧大娘子是真心對他好的,也就隨性而為,最終落得個目中無人、專橫跋扈。

    二、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圖片,侮辱魯迅。

    《瑣記》魯迅寫到“但我對於她也有不滿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了,我還很小,偶然走進她家去,她正和她男人看書,我走近去,她便將書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這是什麼?”我看那書上畫著房屋,有兩個人光著身子彷彿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遲疑間,他們便大笑起來,這使我很不高興,彷彿受了一個極大的侮辱,不到那裡去大約有十多天了……”。有此可見,魯迅並非喜歡到衍太太家玩,也漸漸很長段時間不去了。

    三、衍太太教唆魯迅偷家裡的首飾變賣,最後流言四處,背迫背井離鄉,外出求學。

    《瑣記》裡: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麼?”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說沒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留心。到大廚的抽屜裡,覺覺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點珠子這類東西……”,這些話聽起異樣,便不到她那裡去了。但此後一月傳出我偷了家裡東西拿去變賣……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來……”,魯迅因此被迫離家外出求學。魯迅把衍太太這個活生生的教唆犯、流言家形象,躍然紙上,體現了魯迅對她的厭惡。

    四、在魯迅父親生病去世的過程中,衍太太表現了極大的冷漠,連將死之人也不能讓其安靜的離去。

    她漠然的讓人做這做那,還讓魯迅“叫呀,你父親要斷氣了,快叫呀!”他(他父親)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些痛苦……這卻是我對父親最大的錯處”。魯迅在文中如是寫道。

    五、衍太太自己不姓衍,其夫家也不姓衍。魯迅美其“衍”,實則為“厭惡”的“厭”。

    體現的是成年後的魯迅對她的無比反感和厭惡之情,也體現了社會的現實,人情的冷漠和虛偽。

    因此,綜上所述,魯迅並非真心喜歡到衍太太家玩,我們不要被其表面上的某些文字矇蔽,要探索作者內心真實的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品牌的帳篷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