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安小念說情感

    具有禪茶一味的唐詩很多,最具代表的人物當然是“詩佛”王維,他也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在王維的詩裡,能夠品味到人生的閒逸自在,也能夠洗滌心靈上的塵埃,更能夠讓人忘卻煩惱,在他的詩裡去咀嚼閒雲野鶴的生活。

    王維在《終南別業》裡寫:“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生總是這樣,你以為的山窮水盡,實則又會柳暗花明。陰晴圓缺、雨雪風雲這些都是自然界的現象,沒必要去想太多,要活在當下。如若你放下內心的羈絆,放下俗世裡的煩惱,或者偷得浮生半日閒,亦能過一回煮茶插花、掃地焚香、聽雨寫詩的生活。

    從王維的詩裡,我能品味到的是他告訴了你我,每個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真正的與這紅塵拉開距離,真正的禪心茶緣,不是讓你刻意隱居在深山中對紅塵之事不聞不問,也不是以為自己讀了幾句富有禪意的詩就洋洋得意,而是告訴你,若你內心淡然清曠,內心有清風明月,即使身在忙碌紅塵中,也有竹裡館讓你清修。

    此外,常建寫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也十分古樸幽淡,尤其是一句“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更能讓人在腦海裡構想出一幀歲月靜好的山水畫卷,有花草鳥魚、有僧人禪房、有繁密的花木,還有氤氳的霧氣。

    孟浩然在《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寫:“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這句詩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就算身處於忙忙碌碌的大都市裡,也要出淤泥而不染,像一朵青蓮那般不爭不搶,靜靜的坐自己,心懷蓮花,時常淡然自持。若是你有一天看倦了紅塵戲臺,厭煩了形色戲子,讀累了歲月這本厚重的書,不妨品品那些有禪意的唐詩,去文字中找尋休憩心靈的方法。

    願你以禪詩裡的禪意,去洗滌紅塵中浮躁的心靈。

  • 2 # 翰墨書道

    富有禪意的詩詞,歷代歷朝都有詩人創作的詩詞作品。有佛道中人,也有文學藝術家,唐代富有禪意的詩詞選錄幾首如下:

    【僧院花】白居易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細看便是華嚴偈語,方便風開智慧花。

    【香山寺】白居易

    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且共雲泉結緣境,他生當作此山僧。

    【聽蜀僧浚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遺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餘鐘磬聲。

    【棲禪暮歸書所見之ー】唐庚

    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

    山深失小寺,湖盡得孤孤亭

    棲禪暮歸書所見之二

    唐庚

    春著湖煙膩,睛搖野水光

    草青仍過雨,山紫更斜陽。

    【晚泊潯陽望香爐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

    泊舟洵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題惠人上房

    孟浩然

    帶雪梅初暖,含煙柳尚青。

    來窺童子偈,得聽法王經。

    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

    迷心應覺悟,客思不遑寧。

  • 3 # 一葉知陽春

    談到蘊有禪意的古詩,當推歷代詩僧所創的禪詩!吟經禮佛紅塵度,暮鼓晨鐘青燈修!幽山古寺遠避凡塵渲染,心臺明鏡更易語出成謁,詩俱禪理!今分享幾篇我最喜歡的禪詩,希望眾友從中能各自理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人之初生,心潔如紙,自帶佛身,人世一行染紅塵,當常拂常拭,以淨本心!

    四時輪替自有定數,萬事莫強求,保持一顆平常之心!財名本屬身外物,爭求一生苦一生!

    前路多險阻,莫要莽撞強行,多思多慮!如遇牆阻,後退一步借力亦可輕鬆攀越!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得意須盡歡,莫待白首悔少年!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同比理!

    昨日煩憂已成昨日事!莫道無花不是春,青木亦能飾繁華!常想明日歡,少慮前日煩,則人生無憂!

    莫以已目視人短,常以已心度已長!山外有山人外人!花無草襯不顯紅,人不虛心易成孤!

    願世人多一絲禪心,寬人之時已心亦寬,歡人之餘亦可樂已!何不試試!

  • 4 # 村夫196903617

    《劍客》(唐)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釋平不有誰?均世把曰《金》。視曾未認雙,見一磨碾石。

    石碾磨一見,雙認為曾視。《金》曰把世均,誰有不平釋?

  • 5 # 六品書畫課堂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這三首詩分別出自王維的《山居秋暝》、《鳥鳴澗》和《入若耶溪》,以以動襯托靜,營造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中的這兩句與上面王維所表達的境界不約而同,只是景物有所區別,都突出了靜。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選自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表現了詩人恬淡的胸襟和對生活的熱愛。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

    看蓮花出汙泥卻依然潔淨,才知義公一塵不染的心境。孟浩然在《題大禹寺義公禪房》這首詩中用讚美虔誠的高僧來寄託自己的隱逸情懷。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辛夷塢》描繪了幽靜的境界,也告訴我們要從平凡中發現美。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這句詩來自劉長卿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禪宗中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詩人從溪水和野花中體察寧靜、收穫喜悅。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其他的地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寫出了平淡自然的意境。

  • 6 # 好玩的國學

    禪詩是中國詩歌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他隨著佛教的傳入並流行而發揚光大。佛教在傳入中國的早期,在社會上並沒有什麼地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隨著禪宗的出現,佛教開始進入全盛期。而禪宗也徹底征服了中國文人,深刻影響了中國詩人的審美、意境等詩歌創作體驗。這個過程在唐朝達到了頂峰。號稱是詩佛的詩人王維,就是禪宗弟子。在唐朝詩人中,大部分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如李白,甚至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杜甫,也有不少優秀的禪詩。現精選十首最有名的禪詩,奉獻給讀者。

    1、王梵志的詩: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這是一首與死亡的詩。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誰也逃不了,誰也別笑誰,到頭來都是城外的土饅頭,或者都要掛在牆上。

    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

    襪子正穿和反穿其實都一樣,不一樣的是世俗的想法和Sunny。

    2.神秀的詩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神秀的詩,體現了佛教的苦修的觀點,不能讓心靈蒙上塵埃,所以必須要修煉。

    3.六祖慧能的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禪宗六祖慧能的觀點和神秀相反,心靈本來是一塵不染的,為什麼會有塵埃呢?

    4.唐代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這可能是唐朝最有名、最能體現禪宗精神和唐詩藝術的禪詩了!

    5.詩佛王維的詩。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一種人生冷暖自知但一切淡然的境界。行至水窮水怕什麼,我們可以坐著看風景。生命的挫折和順利,其實都是一種美。

    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6.唐代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鯛魚是否深海魚?鯛魚是否深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