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話,我更喜歡張國榮,你們喜歡誰?
兩首歌各有千秋吧。
一. 論歌詞仔細分析,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煙火裡的塵埃」是有期待的,在守著安靜的沙漠時會等待花開,在看到別人快樂時會感慨自己,「我」則更堅定更堅強,更無所畏懼,不懼黑暗,在孤獨的沙漠裡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我」:有態度,由核心,有價值觀。孤獨而驕傲,光明而熾熱。四十歲的堅定、大氣、磅礴。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天空海闊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孤獨的沙漠裡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煙火裡的塵埃」:層次多,千迴百轉。孤單而彷徨,失落而漂泊。二十歲的迷茫、質疑、探索。1. 開頭是自得其得的悠閒自在。看著飛舞的塵埃 掉下來 沒人發現它存在 多自由自在 2. 然後與世界與他人產生價值觀的摩擦對立。可世界都愛熱熱鬧鬧 容不下 我百無聊賴 不應該 一個人發呆只有我 守著安靜的沙漠 等待著花開 3. 之後調整心態,重拾自身價值觀。就讓我 聽著天大的道理 不願意明白有什麼 是應該 不應該但就本質而言,兩首歌都表達了同一種價值觀,那就是,別人對我的指指點點我根本不在乎,我就做自己,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從這一點看題主所言之「異曲同工」是很有道理的,20歲的「煙火」有一天也會變成四十歲的「我」。
二、論作曲編曲「煙火裡的塵埃」很棒,更加錯落有致,高潮迭起。節奏、情緒等表達出超越歌詞的東西,想象空間更大,在曲子方面更勝一籌。(不懂作曲,單純談感受。)「我」這首歌初聽是不驚豔的,尤其張國榮後期嗓子因為生病有些沙啞,所以一部分人可能覺得略顯粗糙、簡單、平淡,尤其當你對張國榮不熟,對他本人的經歷和性格一無所知時,很容易忽視這隻曲。但是你若對張國榮多一點了解,就會知道這首歌配他有多麼恰到好處,同時願意忽視這些“瑕疵”去欣賞一個唱出心聲和生命的聲音
老實話,我更喜歡張國榮,你們喜歡誰?
兩首歌各有千秋吧。
一. 論歌詞仔細分析,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煙火裡的塵埃」是有期待的,在守著安靜的沙漠時會等待花開,在看到別人快樂時會感慨自己,「我」則更堅定更堅強,更無所畏懼,不懼黑暗,在孤獨的沙漠裡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我」:有態度,由核心,有價值觀。孤獨而驕傲,光明而熾熱。四十歲的堅定、大氣、磅礴。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天空海闊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孤獨的沙漠裡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煙火裡的塵埃」:層次多,千迴百轉。孤單而彷徨,失落而漂泊。二十歲的迷茫、質疑、探索。1. 開頭是自得其得的悠閒自在。看著飛舞的塵埃 掉下來 沒人發現它存在 多自由自在 2. 然後與世界與他人產生價值觀的摩擦對立。可世界都愛熱熱鬧鬧 容不下 我百無聊賴 不應該 一個人發呆只有我 守著安靜的沙漠 等待著花開 3. 之後調整心態,重拾自身價值觀。就讓我 聽著天大的道理 不願意明白有什麼 是應該 不應該但就本質而言,兩首歌都表達了同一種價值觀,那就是,別人對我的指指點點我根本不在乎,我就做自己,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從這一點看題主所言之「異曲同工」是很有道理的,20歲的「煙火」有一天也會變成四十歲的「我」。
二、論作曲編曲「煙火裡的塵埃」很棒,更加錯落有致,高潮迭起。節奏、情緒等表達出超越歌詞的東西,想象空間更大,在曲子方面更勝一籌。(不懂作曲,單純談感受。)「我」這首歌初聽是不驚豔的,尤其張國榮後期嗓子因為生病有些沙啞,所以一部分人可能覺得略顯粗糙、簡單、平淡,尤其當你對張國榮不熟,對他本人的經歷和性格一無所知時,很容易忽視這隻曲。但是你若對張國榮多一點了解,就會知道這首歌配他有多麼恰到好處,同時願意忽視這些“瑕疵”去欣賞一個唱出心聲和生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