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大媽談農村
-
2 # 1314吐槽星君
這個看將領的個人素養和戰前戰術安排嘍。
打起來的時候,主將利用旗鼓號通知部將,部將靠傳令兵通知隊長,隊長靠嗓門控制手下士兵。但戰爭未必像你想象的那麼完美,有可能你的部將沒聽到沒看到旗號,也有可能傳令兵在路上被殺了沒通知到隊長,也有可能隊長感冒了聲音沒有那麼響亮。這時看的是將領的個人素養了,冷靜的思考和準確的判斷適時的派出部隊給敵人最後一擊或彌補我方陣型的薄弱處。
站前會議很重要,將領可以集思廣議安排作戰目的和明確各個部隊的任務,這樣在戰場上只需少量的通訊就能完成既定目標。
-
3 # 海盜旗wyn
當然不是趕羊一樣湊一起打,那樣的話誰去給大夥送飯啊。。。。
戰場指揮基本靠吼和一些樂器,扯著嗓子喊大家都懂,用樂器的手段基本是根據各自民族和軍隊的文化和習慣來,比如中國古代靠擊鼓進軍、鳴金收兵,而西方近代則是靠專業的軍樂隊制度,比較廣為人知的就是那首現在聽來跟戰場格格不入的英國《擲彈兵進行曲》,值得一提的就是解放軍的軍號制度其實算是兩種風格的雜糅,鼓是沒法敲了,軍樂隊又養不起,嗓子喊更不靠譜,那就直接製造幾個簡潔明快且洪亮的聲音大夥一聽就懂得了。
至於更廣闊空間內的數個大兵團之間的配合,那基本是靠人肉打發來傳遞了,當然了,要是崩潰了的話就只能逮住個逃兵才知道那個兵團完蛋了。比如著名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派出格魯西帶領三分之一的法軍追擊逃竄的普魯士布呂歇爾元帥,然而直到他們的皇帝已經慘敗才發現被坑了,自己前面不過是普魯士軍隊派出的一旅偏師。。。。
至於冷兵器時代,雖然華人在那時候用擊鼓和鳴金來臨陣指揮玩的很溜,但在整個戰略層級的只會上仍然是和西方同時代國家一樣的慘。受制於道路和後勤條件,參戰的部隊往往跟春運的火車站一樣沿著為數不多的幾條道路一點一點往前挪,同一批人多了道路受不了只能龜速前進,前線的人多了後勤跟不上就餓肚子,所以中國那時候大軍出動擺出個幾百公里的大縱隊一點問題沒有,而在前線的集結就更慢了,甚至出現過前衛在前方打輸了,最後一波部隊還沒出發的坑爹現象。
所以那時候所謂動員了幾十萬大軍參戰的情況其實沒那麼牛,拋去後勤上的苦力能在一線參戰的人數有個五六萬萬就不錯了,其他的部隊要麼在一點點的往前線趕或是呆在戰場後面當預備隊,要麼就是在搞後勤。而想要搞配合的話要麼重新拉出一條後勤線出來重新弄個大軍團,要麼就是統帥派出將領指揮偏師跟本陣打配合,前者比如漢武帝時期與匈奴的漠北之戰,就是分成衛青、霍去病指揮的兩個五萬人規模的騎兵軍團分路參戰,而後面負責後勤的是整整五十萬步兵兄弟,因為太燒錢所以後世朝代沒必要的話也不會這麼幹;而後者往往是戰役層面的分兵,只要雙方按照事先約定好的節奏來一般也出不了大茬子。這種方式慘的地方是因為前線幾萬人的部隊一旦發生潰敗,逃兵跑的往往比統帥傳令兵要快,恐慌情緒很容易傳遞到後面基層部隊的身上,第二批部隊再發生潰逃的話基本整個部隊就全體完蛋了,淝水之戰的苻堅,高加米拉戰役的波斯帝國,都是這種區域性失敗帶動全域性崩盤的典型。
所以總的來說,在沒那麼高科技通訊手段的年代,臨陣指揮基本靠吼(製造聲音),排隊槍斃時代幾個大規模兵團之間的配合主要靠默契並補充一些信件交流,而冷兵器時代則完完全全是前面浴血奮戰後面慢悠悠趕路,順風浪逆風投的豬隊友配合,統一指揮神馬的,想想就行了,真弄上幾十萬人一起上戰場,那排成的陣型兩頭望不到邊,臨場指揮完全跟不上最後還是輸。
-
4 # 一兩足矣
我認為古代打仗主要的通訊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擊鼓,在遠古時候,中國使用擊鼓傳遞資訊,最早當在原始社會250末期。傳說,黃帝戰蚩尤時,就以擊鼓為號,統領三軍,指揮作戰;第二種:烽火,這是中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第三種:郵驛,到西周時候,中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即乘馬傳遞曰驛,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誌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中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大發展,將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清代,郵驛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郵”和“驛”的合併。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前面介紹的三種通訊方式,適合打大規模戰爭。另外,還有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飛鴿傳書、信鴿傳書、風箏通訊等,這些只適合作小規模戰爭或傳遞間諜情報用。
-
5 # 九鬼無夢
第一種就是靠烽火傳信。主要就是在城牆上隔一段距離修建一個小型的據點並在內安排有值守人員,並存有一定的易燃易發煙的東西,大多數時候主要是狼糞。當發生危險的時候留守人員點燃烽火併將曬乾的狼糞一併點燃,當熊熊烽火伴著滾滾黑煙一起生起,相鄰的據點會一起點燃狼煙,一直傳到京城。
第二種就是靠人力傳遞資訊了。因為烽火能夠傳遞的資訊很有限,所以一般人力傳遞和點燃烽火是一起進行的。古代的官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設有一個驛站,驛站里長期留有備用的馬匹。所以傳令兵可以每到一個驛站就換上完全健康的馬匹。電視劇裡的八百里加急,和十萬火急就是使用驛站裡檔次不同的馬匹實現的。
第三種就屬於無法普及的形式了。主要的有飛鴿傳書。由培養好的飛鴿讓它認清楚某些信物,當它由別的地方放飛後它會用自己的方向感辨別方向,並且回到初始的地方。由於這種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只被應用於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間諜、偵查兵等特殊人員手中。
回覆列表
孫子兵法曰“視不可見,故為軍旗。言不可聞,故為金鼓。”打仗時,擊鼓則進,鳴金收兵。
曹劌論戰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既是例證。
主帥有帥旗,禮經記載,周朝中軍主帥為北斗七星旗,後來演化成姓字旗。古時打仗就用旗幟金鼓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