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降壓藥有沒有耐藥性?
4
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耐藥性又稱抗藥性,係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於化療藥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化療作用就明顯下降。降壓藥沒有耐藥性的。

  • 2 # 趙Doctor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會出現耐受性而導致療效下降,所以血壓控制良好的情況下,不要自行換藥,以免血壓波動導致意在發生。

  • 3 # 吳一波

    高血壓治療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降壓藥。現在有一些年輕的朋友,體檢時發現血壓偏高,在醫院開了降壓藥後,幾天內未見效果,又換醫生又換藥,事實上這是不對的。強調血壓正常的同時也應避免血壓下降過快及降得過低,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灌注不足,從而導致缺血。

    故目前提倡一天一次長效降壓藥,其藥效穩定發揮作用需要1-2周。

    然而還有一些患者遇到降壓藥使用一段時間後就失效的情況,或發現沒有初用時的降壓效果好,因此會疑惑是不是產生了耐藥性。其實關於是否因為降壓藥使用一段時間就會產生耐藥性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相反有些降壓藥應用時間越久效果更好。有個臨床病例,一位81歲患者,因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於10年前初診,服用的降壓藥為絡活喜5毫克,悅寧定(進口的依拉普利)5毫克。多年來定期複診,血壓一直控制良好,兩種藥劑量越吃越少,現在每天吃絡活喜1/3片,依蘇(中國產的依拉普利)1/4片就能維持正常的血壓,且未發作過心腦腎的併發症。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選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另一位87歲患者,高血壓50多年,還伴有冠心病,1998年開始服用降壓藥雅施達,清晨及午睡後各半片即各2毫克,已近13年,血壓控制良好,夏天有時血壓較低時各服1/3片即能維持良好。這些病例控制良好的原因還有遵循醫囑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由此可見,降壓藥失效並不是因為降壓藥的耐藥性。

    有研究表明,血壓不穩定不一定是降壓藥的問題,還存在很多外因。

    第一,血壓測量的問題,血壓測量前應安靜休息半個小時,否則測出來的血壓會偏高,還會有很多人有白大褂效應,即會在醫院測量的血壓會在家的高,可以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第二,情緒和身體的影響,精神和體力的緊張都會使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血壓變化一般規律:清晨剛醒來時血壓會有一個高峰,所以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應在清晨起床後就服用藥物,並宜服用長效降壓藥。第三,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會導致血壓發生變波動,例如外出出差、旅遊,睡眠質量得不到保證,有的時候會漏下服用降壓藥。第四,飲食習慣的改變,高鹽飲食可使血壓升高,並且使降壓藥物療效減低,等諸多原因。

    有時候降壓效果受影響因為諸多因素如年齡、臟器血管功能的減退等,導致血壓用原來的藥不容易控制,看起來似乎是產生耐藥性了,其實它的本質與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質截然不同,這時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改變治療方法。不少降壓藥物使用時間越長,降壓療效反而越強,如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科索亞、代文等)。因為藥物降壓作用是透過阻斷受體起作用的,服藥一年後,其作用比6個月強,6個月比3個月強。因此,當服藥有效時,不必頻繁更換降壓藥品種。

  • 4 # 張之瀛大夫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人提出:“以前吃某個降壓藥降壓效果特別好,近期同樣吃這個藥,覺得降壓效果不如以前了,是不是有了耐藥性?”因為這個問題被很多人提出來,所以,張大夫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那麼人體到底會不會對降壓藥產生耐藥性呢?今天張大夫特地對這個問題進行科普。

    耐藥性,俗稱抗藥性,它是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於藥物作用產生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作用就明顯下降甚至消失。當長期應用抗生素時,佔多數的敏感菌株不斷被殺滅,耐藥菌株就會被遺留下來並可能大量繁殖,代替被殺滅的敏感菌株,這樣一來細菌就會對該種藥物的耐藥率不斷升高。目前認為這是產生耐藥菌的主要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高血壓的治病過程中有沒有細菌、病毒或者腫瘤細胞,答案很確定,沒有!所以,沒有這些就談不上耐藥性。那麼,降壓藥效果不如以前只能算是療效的降低,不能說是對於降壓藥產生了耐藥性。

    其實,這種降壓藥物療效降低在臨床上很常見,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患者口服降壓藥後一位萬事大吉,不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一些高血壓的高危因素的控制,結果在使用一段時間的降壓藥物以後,就出現了降壓藥物療效的降低。其實,這種情況下,只要高血壓患者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降壓藥的療效是可以保持住的,並不存在降壓藥耐藥性這麼一說。

    最後,明確的告訴大家,降壓藥沒有耐藥性這麼一說。血壓高了,開始吃降壓藥了,吃藥之後還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這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能有隻要是吃降壓藥就萬事大吉的想法。

  • 5 # 心血管王醫生

    王醫生,我的降壓藥吃了五年了,最近血壓不穩,偏高,是不是耐藥了?

    王醫生說:耐藥不至於,但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加之其他各種原因,確實會出現原來的藥物效果不好,需要調藥。

    但我們一般不稱之為耐藥,耐藥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於藥物作用產生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作用就明顯下降甚至消失。比如長期應用抗生素時,佔多數的敏感菌株不斷被殺滅,逐漸這種抗生素在這個個體內就會沒有作用,所以感染的患者我們都會查藥敏試驗,看看哪些藥有用,哪些藥沒有用。

    降壓藥理論上不會有這種反應,但上面王醫生也說了,只是不叫耐藥。但確實隨著時間推移,或病情本身的變化,或生活方式的不在意,或不控制飲食,或不戒菸戒酒,或不規律作息,或真的藥物久了效果不佳了。

    但最終表現為,現在服用的降壓藥確實血壓不像以前那樣平穩了,我們也可以看作是“耐藥”。

    我們不管是真“耐藥”,還是假“耐藥”,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還是要繼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菸戒酒,運動鍛鍊,低鹽低脂低糖飲食,規律作息,開開心心等等。

    第二、血壓仍不理想者,或換藥,藥物加量或聯合用藥,具體方案每個人不一樣,需要具體評估。但目只有一個,血壓達標!

    我們怎麼才能第一時間發現降壓藥有沒有“耐藥”呢?

    這就要求大家監測自己的血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沒有看過電影就去評論,並且給低分的人,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