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漩渦鳴人yy
條約簽訂的時間是在1939年,條約簽訂內容大致就是雙方不互相侵犯,不能夠用武力相互對抗,對方不能夠加入自己的反對方陣營,也就是不能夠選邊站,雙方無論發生什麼矛盾,都必須和平的方式進行解決,而整個條約的有效期是十年。
其實雙方都很清楚這個條約實際上連一直廢紙都不如,之前德國還和英國,法國在那慕尼黑開了個會議,說拿下蘇臺德地區以後,永遠都不會拿其他地去了,可最後結果的,大家都看得出來。
前蘇聯和德國簽署這個條約也是實在是沒有辦法,英國和法國為什麼一讓再讓。即便是德國拿下了波蘭軍隊全部在波蘭境內,它仍然還是不派出軍隊去襲擊德國本土或者是直接點把德國柏林給拿下來?就是想把禍水東引讓德華人去對付前蘇聯,讓兩頭狼打個兩敗俱傷,以後,英國和法國站出來把德國和前蘇聯一起收拾了他們兩個是打著這樣的主意,所以前蘇聯去找英華人和法華人談判的時候,英國和法國死活不同意,斯大林實際上這個時候心裡已經很清楚了英國,法國究竟是要幹什麼?
對於德華人來講,他們需要時間去對付英華人和法華人,而對於前蘇聯來講,他們需要時間去消化自己的工業,所以雙方可以說是互相扶持,互相之間都有自己的需求,因此簽署這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遠交近攻的戰略 事實上也是對於英華人和法華人一次最響亮的巴掌,什麼是政治?對於政治家來講,政治代表兩種方向,一種是自己本身的利益,另一種是國家的利益。但是政治本身就代表國家的利益,而有的時候政治家會把政治給搞混了,認為政治就是自己的利益,但是他們不認為他們認為自己身為國家的一份子,國家就應該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政治家會把政治和自身利益給搞混了,最終的結果就是政治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選擇放棄自己本國的利益,最終導致自己的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誰都知道納粹德國和這些英華人,法華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最終這些英國和法國的政治家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價,同時自己國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等到了國家最高領導層面的政治家出現了將自己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混合在一起的時候,這個國家的衰敗,那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
3 # 廖敏鑫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於1939年8月23日簽訂,主要內容有.雙方保證決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間進行任何武力行動.任何侵略行為或者任何進攻。
雙方還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蘇方提出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以及比薩拉比亞丶波蘭東部問題,經過與德方的激烈爭論,德方承認為蘇方的勢力範圍。勢力範圍的問題,用附加秘密協定書的形式,另行記錄,不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文字上。
回覆列表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永恆的朋友,只有弱者才需要,強者需要的只是利益關係。就像水滸傳裡的108將,披著一層義氣的表皮,看似鐵板一塊,其實只是為了看起來好看而已。當老大宋江為了個人利益,義無反顧投降時,會考慮下面兄弟的感受嗎?
這個問題也就是回答了二戰期間,為什麼軸心國裡只有德軍左突右衝的,其他盟友好像不太願意配合或合作。這還要從《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下簡稱《條約》)的簽訂說起。
德國、義大利、日本、西班牙在二戰前,臭味相投,結為軸心國。老大自然是德國,為了稱霸全球,準備發動入侵波蘭的戰役。為避免兩線作戰,主動向莫斯科示好。
其實,蘇聯對XTL的侵略擴張還是很警惕的,想透過締結英、法、蘇三國互助條約,主張集體安全策略,以此遏制德軍向東擴張。無奈英法當時的統治集團醉心於綏靖主義,竭力想“禍水東引”,致使英、法、蘇的三國談判走進了死衚衕。
於是就利用德、英、法的矛盾,在與英、法公開談判的同時,與柏林秘密簽訂了《條約》。規定:雙方相互不侵犯,不使用武力對抗,不直接或間接的參加反對他方的集團或聯盟;當一方遭到他國進攻時,另一方不給該國任何支援;以和平方法解決兩國間的一切矛盾,有效期十年。
蘇、德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矇騙,同時也忽悠了全世界。
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來回忽悠,政客忽悠百姓,大人忽悠小孩,老師忽悠學生,所有人都心安理得地忽悠或者被忽悠,這是公理,你可以吐槽,但必須接受。
該《條約》,讓英法等國又成了“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笑話。
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認為,標誌著多年來英、法兩國外交政策和手段的徹底失敗。
但讓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卻引發了軸心國其他國家的不滿。
日本朝野上下一致譴責德國破壞德日協定,紛紛表示抗議,平沼內閣也由此被迫辭職;墨索里尼認為德國的舉動是在藐視義大利的存在,倍感羞辱;西班牙佛朗哥則發表宣告,要在戰役中不再支援德軍,保持中立。XTL不做任何解釋,依然我行我素。
XTL的觀點是,既是朋友,就不怕得罪,不能得罪就不是朋友,這也是他的朋友為什麼這麼少的原因。
蘇聯也好不到哪裡去。
該《條約》使英、法“禍水東引”的陰謀落了空,粉碎了英、法挑動兩國戰爭的陰謀,加深了FXS同盟之間的矛盾,使德、意、日一致投入戰爭成為不可能,使莫斯科贏得了寶貴的2年時間加強戰備,進一步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
如果說《條約》讓蘇、德雙方都是贏家,那麼收益最大的一定是蘇聯;要說凡事都有利弊之分,那麼他們獲得的一定是短期的收益,長遠的損失。
一是解除了XTL也一直擔憂的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威脅,從而加快了他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步伐;
二是掩蓋了德軍的入侵計劃,讓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軍最高統帥部,不再把德國視為最危險的敵人,從而大大放鬆了對德軍的警惕、戒備,以至於兩國開戰初期,蘇軍損失慘重。
當然,更消極的影響還是在於引起了各華人民思想的混亂,模糊了各國的反法西斯鬥爭的方向。同時,還以犧牲主權國家波蘭的權益為代價,這讓蘇聯的對外關係也戴上了不正義的帽子。
還是丘吉爾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