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折緣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宋朝重文輕武,但不代表宋朝沒有厲害的武將,今天說一個,武俠世界的《射鵰英雄傳》和評書類的《說岳全傳》都有過出場的牛人——楊再興,而且他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猛將。
楊再興在《射鵰英雄傳》沒有直接出場,但楊再興的曾孫很有名——楊鐵心。楊鐵心的兒子很有名——金國小王子楊康,楊康的兒子更有名——神鵰大俠楊過。
而在《說岳全傳》中,楊再興是鎮守雁門關的楊六郎的玄孫,善使一杆大槍,舞起時,水潑不進,人見膽寒(當然以上都是文學虛構,歷史真實的敘述請往下看)。
楊再興實有其人,而且曾經打敗過岳飛,在陣上殺掉岳飛之弟。只不過張憲更牛,把楊再興給收拾。楊再興走投無路,投降了岳飛。岳飛大度,釋之,讓他做自己的部將。能把岳飛逼進死衚衕的人,能不厲害嗎?
楊再興最著名的戰績,就是在小商橋上,只帶了300名士兵,硬懟金軍4萬人!金軍把楊再興等人團團圍住,準備吃餃子。但就是在這種極度惡劣的情況下,楊再興率部殺掉至少2000名金兵,百戶長以下一百多人。雖然楊再興在此戰中戰死,但這並不能說楊再興武功不厲害。相反,正因為楊再興太厲害,把金兵殺的實在沒招了,只能用“遠端武器”——箭。即使如此,楊再興一杆大槍出神入畫,金兵的箭根本近不了他的身。只是因為楊再興的坐騎陷入泥潭,動彈不得,這才讓金兵佔了便宜,楊再興被亂箭射死。還不是幾支箭,而是無數支箭。楊再興戰死後,金軍燒掉他的屍體,體內遺留的箭頭竟然重達二升。
除了小商河戰死外,之前還有一次,楊再興單槍匹馬直闖金軍大陣,要擒金邦四太子兀朮。雖然沒有拿到兀朮,但還是在陣上殺掉了幾百名金兵,這可是一個一個幹掉的,這需要多大的力氣?
不敢說楊再興是最厲害的宋朝武將,不同時期無法具體比較。但說楊再興是宋朝最厲害的武將之一,應該沒問題的。
-
3 # 天香雲外飄
(一)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最終是“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然後,宋太祖趙匡胤吸取前朝的經驗教訓,“杯酒釋兵權”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兩宋(北宋和南宋)的積弱。給人的總體感覺吧,“兩宋”時期中原王朝就是一個遭調戲的主兒了!
(二)在宋朝(北宋)的建立之初,一方面要著手消滅“五代十國”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以便實現全國的統一。而另一方面,當時北宋還面臨遼國和西夏,包括後起的金國等國的騷擾。因此,兩宋時期還是有名將輩出的。大致可以分為下列的時期(階段)來看吧:
(1)北宋初期。這個時期的名將就比較地多一些了。例如,石守信,潘美,王全斌,曹彬,高懷德,呼延贊,李繼隆,狄青和楊業(楊繼業)等等。其中在歷史上,在抗擊遼國以及抗擊西夏等國的戰爭當中,以李繼隆和狄青是最為有名的了!而在演義小說當中,則是以“楊家將”和“呼家將”最為厲害!
(2)南宋時期(1127年之後)。南宋時期在名將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了,即張俊(浚),劉光世,韓世忠和岳飛四人。然後,在“南宋中興四大名將”當中,最驍勇善戰的就是岳飛了!1135年,岳飛在郾城大戰當中大敗了大金國金兀朮的主力騎兵,從金軍的手中收復了建康等失地。據說後來,郾城大捷被寫進了《岳飛傳》小說裡,據說就是有名的“朱仙鎮大捷”了!
(2)宋金對峙時期(約1140年之後)。約1140年,南宋和金國達成了和議(史稱紹興和議)。宋金雙方約定以大散關到淮水為界,形成了宋金對峙的局面。然後,這個時期南宋的名將主要有吳玠和吳璘兄弟,以及孟珙等人了。據說,吳玠吳璘兄弟駐守在淮水和大散關一線,金軍就是插翅也飛不過南宋來的!
(三)一些編後話。任何一個時代都好,打仗其實往往打的都是政治和經濟等方方面面的綜合實力。而兩宋時期中原政權在與遼、西夏和金等政權的衝突當中,基本上都是處於劣勢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的,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宋一朝名將的培養和造就了!
回覆列表
石守信、呼延贊、潘美、楊業、曹彬、高懷德這些開國武勳算得上一時名將,但我個人比較推崇狄青。
在以文制武的宋代,狄青算是一個異數。
他出身寒門,少年時便入伍從軍,臉上刺過字的他又被稱為“面涅將軍”。關於他入伍這個事情,其實因為十六歲的時候他哥哥跟人家打架,狄青代為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的緣故。
似乎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個有案底的少年野小子,來到軍隊以後,卻在這個舞臺上大放異彩,狄青精通騎射,這大概是天賦加上在軍隊中吃苦耐勞的緣故所致。
早期狄青只是東京禁軍部隊御馬值的一名普通騎兵,估計是因為業績好,在西夏李元昊叛亂自立以後,狄青就被提拔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奔赴大西北作戰去了。
彼時宋軍屢次被西夏打敗,吃了很多敗仗,導致士兵們大多畏懼西夏騎兵,狄青到來以後行軍作戰事,常常做先鋒帶領衝擊。在西北打了四年,歷經25場大小戰鬥,他本人曾中箭八次!其中安遠一戰,本來狄青已經受了很嚴重的傷,但聽到西夏軍隊已經殺了過來,他完全不顧傷勢,挺身趕往作戰,士兵們因此大受鼓舞,爭先恐後,奮勇作戰。而在戰陣之中,他披頭散髮,帶著個拉風的青銅面具出入敵陣之中,西夏軍如見鬼魅般嚇得膽寒而不敢阻擋。
自此以後,狄青經常在西夏與李元昊作戰,一直到李元昊稱臣投降後,才被調離,然後一路從邊軍總管,防禦使,指揮使,升任到東京禁軍部隊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後來狄青又平定了廣源州儂智高叛亂,聲名大噪,遂升任樞密副使(大概類似副國防部長)作為一個武將出身,在當時文貴武賤的北宋,狄青是唯一一個以武將身份得以任職中樞文臣的人,後來到了南宋。國破家亡之際,宋高宗才招大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入朝,授予張俊樞密使,岳飛樞密副使的官職,但實際上是宋高宗剝奪三人實權的一種手段。彼時的樞密院已經被宋高宗削弱了很多權力,用兵需皇帝同意,執行也需要樞密院和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聯合執行。
故以武臣之身晉文臣之階,我想真正意義上有宋一代也只有狄青一人而已。在那樣一個歧視武將厲害的時代裡,狄青得以脫穎而出,實在是難能可貴。